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偏心到底有多伤人?孩子的习以为常,让人心疼

(2020-06-13 06:52:31)
标签:

父母学堂

家庭教育

亲子教育

情感

育儿教育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父母偏心到底有多伤人?孩子的习以为常,让人心疼

01

以前在网上看过有网友讲述自己的事,说出的“三观不正”的话妈妈,还一直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偏心。

网友是一个女生,有一个哥哥,哥哥已经结婚。

妈妈嘴上说着男孩儿女孩儿一样好,却一直想让嫂子要二胎;

妈妈一直觉得自己对儿子女儿都公平,却认为女儿想要买房的想法太叛逆;

……

大多数偏心的家庭,都是表面上都是和睦的,爸妈不会说出自己的偏心,那个被冷落的孩子,也总告诉自己“是我想多了”。

02

一个朋友跟我讲过,她妈妈更喜欢弟弟的事。

她小时候经常跟着爸妈去田里种菜,弟弟负责在半晌午的时候过来送水,她总告诉自己,是因为弟弟小,所以妈妈不让弟弟过来。

但是随着一年年长大,弟弟已经比自己跟着下地的时候年龄还要大了,妈妈也没让弟弟来干过活,由不得她不多想。

后来有一天,她身体不舒服,没怎么干活,拿着小铲子坐在一旁,妈妈吐槽她还没干两下就歇着了。

爸爸看见了说:“去喝点奶吧,在袋子里。”

可能本来是想开个玩笑,妈妈脱口而出:“你就知道让她吃好的,不知道让她干活。”

朋友眼泪刷就下来了。

可能妈妈是想表达,爸爸太向着女儿了。

听完这句话,朋友忍不住想说:“所以我就该只知道干活,不能吃好吃的吗?”

作为爸爸,难道对孩子好是不应该的吗?妈妈反倒因此提意见?仔细想想,妈妈的话虽然是无心的,听起来真的挺伤人。

所以朋友跟我说:“要不是看到了爸爸是怎么对我的,我都不知道妈妈对待我的方式是偏心。”

03

之前在公交上看过这样一幕:一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上车,姐姐看起来5、6岁,弟弟看起来3、4岁。

小女孩上车后坐到了最边上靠扶手的位置,弟弟也看上了那个位置,两个人争起来。

妈妈就让小女孩儿让出来,给弟弟坐。

小女孩眼都没抬,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起来就跑去另一排座位,找了个有扶手的位置。

妈妈看了两眼,确认没跑丢,就坐在小男孩儿身边没动。

然而弟弟可能觉得别人手里的都是好东西,也可能习惯了就是要和姐姐抢,就又跑去抢姐姐的位置,最后两个孩子坐到了一起,妈妈这才过去一起坐。

可是小女孩儿没管他们,自己回到一开始坐的地方去了。

全程,小女孩儿都非常淡定,也没有表现出想要妈妈的关注的样子,看来她习惯了,也无所谓了。

看的人心酸不已。

不禁想问,父母的偏心,究竟因为什么?

之前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播,苏明玉小时候的遭遇让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心理学专家武志红就说,每个孩子的功能不同,决定父母对待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也就是父母偏心的最本质的根源。

有的孩子能满足父母的面子功能,父母就很喜欢,有的孩子很会撒娇,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父母也很喜欢,而不太争气,又不太嘴甜的孩子,就容易被父母忽视。

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仅不被偏爱的孩子容易受伤,被父母偏爱的孩子也容易出问题

就比如苏家大哥苏明哲。

正是因为承担了争气这个任务,所以他自己的心理负担特别大,拼命维持自己的体面,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很多孩子拼命努力的动力,就是得到父母的赞赏,他们不一定喜欢,但是却不能不争气。

傅首尔经常说,她小时候唯一的主题词就是争气,这是她妈妈经常跟她说的话,而看到妈妈过的有多辛苦的她,也只能用这一点要求自己,拼命学习,考上好学校,拼命工作,挣钱养家。

灌注着高远期待的父母的爱,这个时候相当于一把枷锁,逼着孩子前进,这种成长方式不一定有多幸福。所以有了孩子之后,傅首尔对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快乐就好,她给儿子取名叫“多乐”。

再比如二哥苏明成。

一直被父母偏爱宠溺,也造成了他目光短而有自大的缺点。

满足了父母情感需求的孩子,很擅长讨父母欢心,这也让他们容易耍小聪明,容易满足于家庭的现状。

由于宠爱,他们吃的苦比较少,自己做的事也比较少,所以离开父母后容易眼高手低,做不成事情。

这也是一种爱的代价吧。父母偏心到底有多伤人?孩子的习以为常,让人心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