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谈育儿脑心理:孩子爱“唱反调”!除了气到爆,你还能做些什么?

标签:
父母学堂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情感育儿教育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在群里看到一位家长的提问:
“我家孩子最近老是跟我唱反调,你说东,他往西,不管我说什么,他都是不行、不可以。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吗?”
其实,关于宝宝爱“唱反调”这一问题,很多家长都会遇到。
经常会有妈妈吐槽说,每天都要被这些“不不不”烦死了:
“叛逆期这么快就来了?!特别爱和我唱反调!”
“我说东他就非要往西,我越说不可以他就越起劲儿。”
“简直没法伺候了,一个劲儿说不,没办法啊,只能顺着小祖宗来。”
……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尤其是孩子在2~3岁左右,更难管教,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大概到了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认识”开始突破,开始发现“我”可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意愿。
特别是2岁左右的小孩,自己想当家做主的愿望特别强烈。因为在大脑髓鞘化的过程中,独立就是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轴,他们喜欢自己掌控事物的感觉,似乎一点都听不进大人的话。
但是呢,1~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说话的阶段,所以语言能力不足,还不能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他们与大人的意见不同时,就会听到他们说出“不要”或“不好”等话语,甚至伴随着打人、踢人、哭泣等行为出现。
随着孩子的语言能力日益增强,说“不”、反抗等情况自然就会下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其实呢,“可怕的两岁”也是“了不起的两岁”,因为从这个时期开始,咱们的小人儿有了自我意识了,越来越追求独立和自主了,这是人生中的一大进步。
但是一次两次的“不”家长可能觉得好玩,孩子长大了。但是,一连串的“不不不”只会让家长压抑不住那蹭蹭上升的怒火。
但是,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的“唱反调”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过了两岁后还总爱说“不要”,家长记得这么做
《正面管教》中曾提到过一个例子:
4岁的贝弗莉看见爸爸妈妈用电脑,非常好奇,就想动一动。
可妈妈警告过她,不许碰电脑。
最后贝弗莉忍不住碰了下电脑。
妈妈的内心活动是,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不能碰,你就是不听,现在把老娘的文件损坏了,真是不让人省心。
而贝弗莉呢,她虽然知道不能碰电脑的这个规矩,但是这并不能压制她想要探索、触摸和学习的冲动。
最终因自控力还不足,她就碰了一下电脑。
可妈妈却不依不饶了,仅有的那点愧疚,因为妈妈的训斥变没了,接下来她就要抗争了,凭什么家里的东西,你们都能动,我就不可以,我就是要动给你看,于是她用自己的小拳头狠狠地砸在了键盘上。
以此来向妈妈宣告——我很重要,我有权利,我不会让你对我指手画脚。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频繁的跟宝宝说“不”的时候,孩子反而越会跟你对着干,这是因为2、3岁的孩子迎来了第一个逆反期,自主意识的觉醒,只会让孩子开始反抗,越是想控制孩子,孩子就只会越失控。
给他选择的空间
家长强迫、命令式的言行最易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像大人一样,孩子们也喜欢那种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感觉,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很不错。
比如:给孩子选择衣服的时候,可以由孩子自己决定:这几件衣服里,你想穿哪一件?或是妈妈现在要开始工作了,你是想玩乐高呢?还是去玩你的芭比?
孩子有了一定选择空间,会更乐意接受,父母和孩子沟通起来就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讨价还价,更轻松。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转移注意力
有些时候孩子非要任性做一件事时,也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心理,家长没必要一直在这个事上跟孩子纠结,可以通过别的事悄悄转移孩子注意力,孩子就会不自觉忘记了自己刚刚的想法。
比如大冷天还非要吃冰激凌,不吃不罢休。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商量周末的旅行计划或一会带他去某地游玩等,转移孩子注意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其实,在孩子自主意识发展的这一特殊时期,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唱反调行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而这一时期,如果得不到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个问题题,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