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兰谈育儿脑心理洪兰:谁说孩子不可爱就没有优势!(宝爸宝妈教育秘籍)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育儿 |
分类: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 洪兰:谁说孩子不可爱就没有优势!(宝爸宝妈教育秘籍)




我是洪兰
洪兰教授:一九六九年台湾大学毕业后,即赴美留学,取得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哈斯金实验室及加州大学尔湾医学院神经科接受博士后训练,之后进入圣地亚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于加州大学河滨校区担任研究教授。
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教育部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委员。洪兰撰写教育类杂志专栏二十年,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红遍宝岛二十年,每年进行数十场公益讲座,足迹踏遍宝岛各地,出版著作一直为台湾最畅销家教书。
一九九二年回台任教于中正大学心理所;目前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暨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持人。
洪教授研究、讲学之余,致力科普书籍的译作,曾翻译二十余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学方面的好书。
近年来有感于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于阅读习惯的推广,足迹遍及台湾千所的中小学作推广阅读的演讲。
洪兰教授涉及多方个领域,从心理、生理多方面对幼儿的教育进行剖析,让我们这些初做父母无从下手教育儿童的人得到了很大的受益,从她的《脑科学》引导到儿童的教育,使自己的小宝贝得到最大的健康的成长!
教育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虽经常与自己的小宝贝儿交流、鲜有打骂,但终究觉着方法还是欠妥,当第一次听到洪兰教授的讲座后,顿觉醍醐灌顶,于是便全网搜罗洪兰教授的资料来学。
语音和视频资料大多不易复习和记忆,所以就把视频一个字一个字扣下来,方便反复学习记忆。
洪兰教授的方法我也拿来在我的宝贝儿的身上做过验证,确实简单有效,但个体是多样性的,所以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在各自的小宝贝儿身上,而洪兰教授的资料里没有讲到的,咱做父母的只有把经验吃透,再反复尝试,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这也是做此号的初衷——督促自己也帮助更多父母带好自己的小宝贝!
正文:
“父母”是一个艰难的职业,不能一辈子听天由命。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没有他的“养育指导”。即使是在同一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些孩子的性情真的不太讨人喜欢。例如,有大量活动的孩子四处走动,毛毛很狂躁。分心的孩子不会专心工作或学习。
坚持不懈的孩子很固执,很难交流。 作为“困难儿童”的父母
那么,如果你是这些气质孩子的父母,你应该怎么做?
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儿科学副教授大卫·雷图(David C.
Rettew)博士在他的演讲和著作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作为“难以抚养的孩子”的父母,你可以找到许多理论和技术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你以积极的思维看待孩子,情况可能会完全不同。
很难教孩子 用积极的思维看待孩子。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特质”还是一种“疾病”取决于父母的想法和态度。
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大卫·拉图尔的观点。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曾应镇上学校校长的要求,教过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这三个男孩被认为没有希望了。
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他们,他们的父母也无能为力。 在斯宾塞的指导和教育下,讨厌老师不公平的孩子变成了热爱正义的律师。
被母亲情感伤害的孩子会成为善于同情他人的牧师。那些只想在森林里玩耍而不喜欢上学的孩子成为了鸟类专家。
这个结果是因为斯宾塞不同于其他人。他不仅观察孩子们的“出轨”行为,还能从中辨别出他们的个性特征。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你认为头痛和烦恼很可能是孩子特殊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你认为不好的可能是孩子的优势。
这一概念也适用于所谓的“不愉快的气质”:从事大量活动的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或积极的推销员;分心的孩子可能是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好奇的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孩子可能是更加沮丧和勇敢的企业家。
当父母认识到孩子的性情并建立积极的教养观时,他们将知道不要按照世俗标准来纠正或消除孩子的特征。
我给“难养孩子”的父母的建议是:首先,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真正理解和接受他的个性和行为,父母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次,积极看待孩子的特点,扩大他的优势,给他更多的鼓励和欣赏。
当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时,他将有精力调整自己,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我尤其喜欢勒托博士的类比:孩子的气质就像音乐,有些在c大调,有些在b小调。
我相信,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指导,每个孩子都能完成一个美好的人生乐章。
--END--
洪兰谈育儿脑心理:为了我们的宝宝,宝爸宝妈们,应该知道这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