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长是多种多样的,有“妈妈家长”,有“祖父母家长”,有“强势家长”,也有“弱势家长”,还有“80后家长”……不同类型的家长各有特点,每一个家长都与众不同。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家长,他们都是爱孩子的,我们班主任只要把握好关爱孩子的这个节点,和家长无论有怎样的分歧,最后应该都能达成理解和共识,把家长变成教育的同盟军。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1、建立良性、健康的家庭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平台,提高家长素养,优化家庭环境。
建立了班级的家长联系平台QQ群,班级微信群,明确平台的作用,教师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一些主要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途径、可采取的一些措施等问题,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共同进行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提高家长的素养,优化家庭环境,为学生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提供条件。
除此之外,还利用校讯通、博客、电话和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互通。
2、成立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总动员”的家校共同参与平台,组织多种活动,形成集体的凝聚力。
班集体组成一个月后,就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置了几个组:宣传策划组、后勤保障组、卫生保健组和爱心互助组等,由关心学校、热心教育事业、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经验的家长来担任组长。加强家──校联系,直接参与班级规划、班级日常活动的讨论和决策,并随时把家长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教师。
每个家长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及个人爱好,选择且必须选择参与其中的一个小组,共同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共同提高。
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极其融洽,班级氛围会极其和谐。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行互通交流,促进亲子共读,培养良好习惯。
班级的微信群,是家长教师共同交流的有效平台,教师把孩子们每个阶段需要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家长,或者家长推荐孩子喜欢阅读的书籍,孩子们喜欢或需要看的电影资料等,都会在此进行交流,孩子们阅读的心得,家长们共读的体会,也会在此探讨。
孩子们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保驾护航。孩子们需要养成哪些习惯?如何培养?有何技巧?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家长相互鼓励,互相探讨交流。这时候的互助平台就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4、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家访及家长进校园等面对面的交流探讨活动。
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教育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孩子们的优秀代表,都可以在家长交流会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5、家访和家长进校园活动,也经常进行,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全方位的了解,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针对孩子的个人特点及家庭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探讨,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家长的教育水平会不断提高,参与度越来越高。孩子们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会越来越好。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家长会积极支持,孩子们会踊跃参加,班级管理会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