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翔教研|语文组“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实效”(3)
冬日的寒气在微风中弥漫,暖暖的阳光透过云层,把光辉洒向每一寸土地,透出明媚的生机。为了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1月21日,我校语文组教师齐聚一堂,开始了新一周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围绕着周丽萍老师执教的一上《小小的船》和瞿淑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一课展开研讨。
课前,每位承担教研课的老师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精心准备;课中,每位上课老师细心把握课堂的脉搏,关注学情,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课后,每个备课组在语文教育名家陈康飞校长的指导下,针对课堂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热烈地开展评课活动,探寻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之对策。
周丽萍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一年级学情特点,课堂上,设计了谜语引入、摘星星游戏、自读课文,朗读感悟等多项环节进行教学,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
一、以读为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从读正确,到读通顺,再到读美,最后熟读成诵。《小小的船》是一篇耳熟能详的儿童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文中想象其妙,易于激发儿童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周老师不仅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她还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包括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分组读、打着节拍读、跟着音乐读等等,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夜空美景的奇妙。比如在读第一句时,学生们容易拖音读,这样就使诗歌丧失了韵律感和节奏美,周老师便借助停顿符号,引导他们“读得轻快些”、“读得美一些”,让朗朗读书声回荡在整个教室。

二、由整体到部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在阅读中识字,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在文章中识字,可以把难懂的字词变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字词变得具体。比如在学习文章题目《小小的船》时,聚焦生字“船”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周老师从船的种类、与船有关的事物、动作等多角度引导学生组词,识记“船”字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在识字教学方面,周老师还采用“加一加”、“猜一猜”、“做动作”的形式来帮助孩子们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找准读说结合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说好话、读好文。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如何在激趣之后,把这个“趣”字贯穿下去,扎实说话呢?周老师循着文本精心设计,在学习完诗歌第一句话后,让孩子找找课文里出现的像“弯弯的、小小的”这样的叠词,孩子们马上回到课本里,找到了“蓝蓝的、闪闪的”这几个叠词。这时,周老师出示了四张图片,让孩子们同桌互相合作,用上叠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句句奇思妙语引得听课老师啧啧称赞。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为今后的写话、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堂课由瞿淑晓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天是大还是小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的要全面的道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充满童趣,富有生活气息。

为了突出低段教学随文识字的重要性,瞿老师以亲切的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词语拓展词语的能力和欲望,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突出了低段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积累。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分角色读,合作表演读等方式,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两种不同的语气。关注“天不过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一反问句,抓住语气词“吗”,读出反问语气,通过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对比读,体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瞿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里让学生找出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时,让孩子画出横线和波浪线,较好的运用了多媒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结束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在评课环节,首先,瞿淑晓老师和周丽萍老师对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效果进行了自我评价,接着,陈婷婷老师对瞿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进行了详细点评。安阳老师针对周老师的教研课进行点评。在交流过程中,安老师肯定了周老师课堂的闪光点,也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细致地分析了原因,给出了解决的方法。最后资深的语文教育名家陈康飞校长就“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建议”与全体老师做了交流,老师们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定将不懈努力,砥砺前行,将语文教学做实做精。


只有有着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挥洒自如。只有倾注了满腔热情,你才能让课堂有无数精彩,才能让课堂如沐春风,如品细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