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段教研活动——在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成长

标签:
瓯翔学校教研 |
分类: A3项目实施(B5B6B7) |
语文研训——在优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在了解学生的学情、 知识掌握、
语言表达等维度上有重要的意义,好的课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情况。
在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几个关节,合理设计课堂作业会起到良好的检验成效。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要把握课堂作业设计的缘起,分析学生的认知缘起、学生思维度、学生能力等情况,明确课堂作业的设计指向,从而提高课堂作业的效果。为提高我校教师课堂作业设计的能力,10月17日,我校语文组紧紧围绕本学年研训主题“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实效”开展了本学年度语文组第一次校本研训活动。周智敏老师和李武静老师分别带来了五上《园明园的毁灭》和六上《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课后语文教育名家陈康飞校长指导全体语文教师评课。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周老师和李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文本,不断地思考如何教,如何优化课堂作业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体语文组在充分集体备课、磨课的基础上向全体教师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的观摩课。
首先,周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朗读,让想象插上翅膀,在文本的引领下走近圆明园,脑海中想象一百多年前圆明园的布局。然后采用让学生“摆一摆”的方式,直观地体验圆明园的布局,同时着重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出示圆明园遗址图之后,学生们在恍然大悟中了解圆明园布局特点。
接着,周老师依然让朗读先行,练习紧跟而上。通过练习,总结方法,周老师引导,并迁移到更多的题目,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是利用图片的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直观、生动、具体的形象,借此理解文字,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
最后,周老师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感,在读中悟,那种对侵略军的痛恨之情溢满胸膛。
《夏天里的成长》是作家梁容若的作品。这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量地长”的道理的散文。在教学时,李老师引导学生们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点,让学生们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展开表达的。
课始,李老师用古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引入,让学生整体了解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故事。从古语中引出“夏长”,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对夏天的印象,并聊一聊在夏天里都有什么在成长,以此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初步感知夏天。通过简单的谈话,从生活入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本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采用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习生字新词。并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说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去发现、提出,能更加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随后李老师通过学习提示,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明白作者是围绕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分别写了动植物、事物、人的成长。既落实了生字新词的学习,又能够整体把我课文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运用读、圈、填等阅读策略层层剖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对动植物生长的描写,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作者笔下动植物的“迅速生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圈、画、填把握内容,有所感悟,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又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最后,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选择一两种动植物写写它们在夏天是如何迅速生长的。有所学就要有所收获,迁移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在学生动笔前,李老师先分享了自己在夏天里的发现,蝉、西红柿、西瓜等动植物也是在夏天里迅速生长的,并帮助学生提炼出了描写时可以运用的观察方法(听、看、闻、尝)。学生在学了课文以及聆听我的分享之后,完成了自己的小练笔。通过他们的分享,可以了解到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围绕中心意思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在评课环节,金盈盈老师对周智敏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了详细点评,其中提到周老师这节课重点抓住“以读代讲”,“以生为本”、将课堂作业本引进课堂这几点值得其他老师学习。接着,李显华老师对李武静老师的《夏天里的成长》这节课也进行了详尽的点评,李显华老师高度赞赏李武静老师将”学习单“引进课堂,紧扣中心思想展开学习活动,并将写作方法迁移至小练笔。最后,陈康飞校长进行总评,陈校长欣赏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全体语文老师上课能做到”读写结合“、”大板块设计“,走出一问一答的怪圈,回归真实的学习活动式语文课堂。
周智敏老师和李武静老师的课紧紧围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校本研训主题,发挥了语文随堂作业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