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学校建在大山沟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像欢乐的小鸟从教室的窗口飞出,飞进家家户户,也飞进了老铁匠的心窝里。
老铁匠今年70多岁了,打了一辈子铁,年轻时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身上留下多处伤疤,每一块伤疤都有一个战斗故事,每每变天,伤疤就疼痛难忍,走路一瘸一拐。老铁匠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在大山沟建一所希望小校,而这个梦想在老铁匠60岁那年终于成为现实。也就是从那时起,老铁匠成了学校义务校工:收发书报、打扫厕所、修理桌椅,为路远的学生烧饭做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老铁匠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那棵老槐树下的石头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慈爱地望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老铁匠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孩子,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孙儿,也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孩子们也很敬重这位慈祥可亲的老人,亲切地叫他铁匠爷爷。
3年前,老铁匠的儿子不幸去世。身边唯一的亲人走了,老铁匠悲痛不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的他很快又回到学校。那朗朗的读书声和灿烂的笑脸,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让他不再寂寞和悲痛。从此,他更加卖力地为孩子们服务。
学校放暑假了,老师和孩子们陆续离开了,最后留下老铁匠看护学校。他常常坐在老槐树下的石头上,望着空荡荡的教室发呆。这些天,老铁匠常常晚上睡不着觉。自打半年前,老铁匠为了给一名生病的学生上山采草药,不慎摔了一跤,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老铁匠似乎有一种预感,留给自己的时间不会很多了,他想抓紧时间给孩子们多做点什么。老铁匠思来想去,心里突然有了主意。
这一天,老铁匠重新走进铁匠铺,把炉火烧得通红,拂去铁砧上的尘土,拿起了丢下多年的铁锤。
于是,这个夏天,铁匠铺的上空每天响起久违的铁锤敲打声,这声音像乐鼓一样错落有致、悦耳动听,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一个暑假过去了,30多个用白铁皮做成的精美的铅笔盒在老铁匠布满老茧的手中诞生了。开学的那一天,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从老铁匠手中接过了崭新的铅笔盒,同时也接过一分深甸甸爱和美好的寄托。
老铁匠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不久,老铁匠去世了。按照遗愿,人们将他的坟墓安葬在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安葬在他儿子的身边。他要跟儿子一起每天聆听孩子们的读书声。
儿子的墓碑上刻着“张华校长之墓”。
全校30多名学生捧着铅笔盒,齐齐地跪在两座墓前,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