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2013-03-25 15:04:30)
标签:

龟兔赛跑

赢在起跑线

家庭教育

辅导班

教育

分类: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伊索寓言中《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兔子是赢在了起跑线,输在了终点。兔子是被自己打败的,它的骄傲自满,和浮躁的性情,决定了它一定是个失败者。

与之相反的乌龟,虽然动作迟缓,靠着执着和坚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则寓言对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具有太大借的鉴意义。

在中国的社会,教育被摆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从古代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现代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论调,无不显示出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肤浅的。把获取知识,培养精英当成了教育的全部。

  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家庭教育更是走向了一个可怕的误区,在大城市,高级知识分子中这种倾向尤其严重。家长们信奉的经典语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孩子还没出生,就制订了详尽的育儿方案,家庭教育方案。从怀孕开始,就全面考虑孕妇饮食的各种营养搭配,以及孕妇精神心理调节,目的就是要生出具有一个超常智力水平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的。

轻松舒缓的音乐必不可少,古诗儿歌在情理之中,双语兴趣,家长觉得这时培养最好。

家长用的心思,付出的代价,感天动地。下面摘录一段怀孕第四个月胎教课程:

课程一:通过“指画”来刺激婴儿的右脑,现在妊娠反应已经渐渐消失了,那就让我们开始来具体实施与子宫里的小宝宝的交流吧。比如说“指画”,就是用手指来代替画笔作画。手指接触颜料会带来一种舒服的感觉,同时因为使用了指尖而刺激了子宫里婴儿的右脑,培育他(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就如同跟他(她)在一起画画一样,自由而轻松地,集中精力,用20分钟来完成一幅画。内容随意,可以是几朵花,也可以是一座小房子,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好象你在画给你的小宝宝看一样。画得不好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愉快地完成这一过程。

………………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孩子出生后,更有完整的育儿体系:

0岁每天看高清风景音乐片培养孕育好心情
1岁每天听纯音乐 培养孩子的听力注意力
2岁每天听美声歌曲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语言分辨力 记忆力
3岁每天听语言类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语言模仿力 表达力
4岁每天看影音 图书 国语的 英语的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阅读力
5岁每天看文化基础 培养孩子热爱科学文化知识

 

人类进化到这个层次,已经登峰造极,是否可以创造一个系统,把受精卵,放到统一的工厂,批量的进行培养,找最好的科学家,研究最好的配方,配制最佳的营养液,创造最好的环境,温度湿度适中,阳光音乐色彩搭配到极致。

用工业化的方法,代替家长的这般辛苦的劳作。别在让家长受这般折磨了。上帝,你忏悔吧,你当初创造出人类,没想到今天的情景。

接着五六岁的孩子,就可以参加各种培训班了。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可以不计代价,金钱的付出不用说,有的干脆辞了工作陪孩子,辅导孩子。望子成龙是超越一切的目标。于是书法,绘画,钢琴,舞蹈,英语,奥数,跆拳道等等,轮番上阵,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就葬送在“素质教育”之中了。

家长通常还有一个理论,那就在自己当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享受不到这么多的良好的教育,以至于音乐的素养不是很高,西方的交响乐都听不懂,从另一个角度,家长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懂艺术,会生活。

到了小学,家长们更是变本加厉,拼命把孩子送进名校,于是学区房涨价好几倍。全陪的家长,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风雨无阻,不辞劳苦。精心检查作业,认真辅导孩子,比当年自己念书时认真而勤奋。从这时起孩子就不再有周末,周六周日参加的是家长给孩子选择的校外辅导班。

初中高中更上一层楼,还要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比赛,拿到了各个级别的证书,暑假国内,寒假国外,夏令营,冬令营,好不热闹。往往是小学把初中课程学了,初中把高中课程学了,高中就开始学微积分了。看上去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结果怎样了呢?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拿北京为例吧。这里的家长层次高,教育资源全国最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现象也最严重。结果却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团糟,虽然提前学习高中课程,但是高考中的表现却总是出乎家长的预料。高考出题那么简单,录取线在全国却是几乎最低。

从外省市转学到北京的学生,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的,一定是大喜过望,都考到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名牌大学。可是他们在原学校,排名很靠后,到了北京就名列前茅。

这样的学生,在北京的学校里,一开始都是自卑的,因为他们看到北京的学生,好像什么都懂,什么世面都见过,穿名牌,用名牌。

自己简直就是个丑小鸭,但经过一次考试后,就信心倍增,因为他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无人能比。北京的学生也不嫉妒,称这些外地转来的学生为“不是人”,在他们看来就是“超人”

     超人有着乌龟一样的沉稳和执着,百折不回。

这种现象被专家诟病为:北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外面进行的是应试教育。照他们的说法,外省市的学生高分低能。

真的是这样吗?头几年有一个教育部组织的中日学生交流的机会,北京有一所学校派了十五名高中生,还有外省市的几所学校的学生一共一百名到日本参观考察,北京带队校长,简直没脸见人,学生的素质没法跟兄弟学校比,人家有礼有节,遵章守纪,落落大方,与日本学生可以英语交流,个别的还能用日语交流,表演的各类节目,让日本学生瞠目。而北京学生,散漫随性,一路喧哗,真正交流时又畏缩无语,并且随时可能给惹出乱子来。离开宾馆时,把毛巾给丢到马桶里。校长这边与驻日大使交谈,那边学生就高抛水瓶噼啪作响。校长不得不边交流,边维持秩序。表现的绝不像一个大国首都教育出来的形象。

家长、学校、社会都付出了更大的努力,可结果却是,学习不好,素质不高。这究竟是为什?

原因是家长把乌龟都培养成了兔子。

在那么小的时候学习那么多的课程,孩子的心智还还没有发展到那个份上。但望子成龙的愿望,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思想,导致家长们不按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去办事。家长的行为就是“拔苗助长”,他们想通过这些学习,及早地发现孩子身上超常的才能。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于是哪怕是孩子的很普通的行为,都被家长拿放大镜放大成“超常的才能”。

孩子可能只会背诵“锄禾日当午,……”就认为这是一个诗人的材料。

孩子一不小心蹦出一个英文单词,家长就到处炫耀,语言能力超强。

孩子随音乐节奏,晃动身体,这便是乐感极强的表现。

……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这样有才能,有潜力,家怎能不下力气去挖掘,去培养。

于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早期教育,就出台了。

学习班让不懂事的孩子像跨入了职场一样。

课程表的密度超过了总理的议事日程。

家长的热心和负责,像给花盆浇上了热水。

悲哀的孩子,被绑架了的孩子,在大人的托运中,满城里跑。

孩子的进步总是逃不过大人的眼睛,于是廉价的鼓励,与丰厚的奖励让孩子或者疯狂,或者崩溃。

于是不情愿变成了,不知道情愿不情愿。不感兴趣,变成了不知道感不感兴趣。成绩如何,不知道,也无需知道。

天真的孩子,像一只宠物狗,又像是公园里的猴,主人给一点好处,它就能做个鬼脸,就能听话去表演,打个滚儿,抛个球。吃饱了,

就再没有兴趣讨主人欢心了。

活着,不过如此,人生几何等于无可奈何。

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肯定都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大人的功利,导致孩子的奉迎。到头来好像知识面很宽,看上去也够机灵,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其实就是一点皮毛而已,华而不实给家长装点面子罢了。

经过这样的折腾,这些孩子已经变得、浮躁、脆弱,缺少耐性。他们已经失去了原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一切都无所谓,家长让干啥就干啥,好坏都一样。

这直接导致了应该全力以赴学习学校的必修课时,他们也是浮皮潦草,应付差事。孩子已经对生活学习没了正确的态度。。这是最可怕的,这一切都是错误的教育,和浮躁的环境造成的。

后果是,恶性循环。该学的课程也没有办法学好,接着进行课外辅导。不好—辅导—不好-------。

输在终点是必然。

在给孩子早期教育中,最不该缺少的课程,给忽略了。那就是优秀意志品质培养。

有了优秀的意志品质,做事目标明确,踏踏实实,学习刻苦勤奋,肯动脑,善钻研。工作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

可家长所做的一切,却是在辛辛苦苦摧残灵性,扼杀本能。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多的课程,都是蜻蜓点水,本来不感兴趣,却硬着头皮去应付,这一切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一切无所谓了。兴味索然,激情不再,灵感丢失,内存损坏,大脑开始处于封闭状态。

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小组,所做的延迟满足的实验:

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发现有耐心的孩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也较为出色。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于以后的人生多么重要,这恰恰是意志品质的一部分。

.实际上古人就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和“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都阐明了这个道理,如果意志品质优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乌龟的取胜,就是有着蚯蚓一样的,执着,和韧性。

而我们的孩子缺少的就是这种品质,只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同时

注重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凡事自己能做到的大人一定不要帮忙,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要敢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教育评论】赢在起跑线,输在了终点

 

农村的孩子,大都没有经受过这样的“折磨”,家长都很淡定,也没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小时候,孩子就会趟河下水捉泥鳅,上树爬墙掏鸟蛋。农忙时帮家长田地里干活,还要放羊喂猪,功课最多就是寒暑假少量的作业,玩的好不快活。因此他们保持着大脑的原生状态,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感兴趣。真正学起来,会全身心投入,

在他们思想里,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们的吃苦精神,与学校的良好的教育结合,就会成就他们美好的人生。

他们根本不知道起跑线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最终赢在了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