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与平移现象》说课稿
(2012-09-19 16:43: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备课 |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旋转与平移现象》,《旋转与平移现象》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第一课时的内容。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不同版本说教材
《旋转与平移》单元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部分提出具体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今天所说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我选取了冀教版和人教版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两种版本的教材在设计上体现了同一个理念: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大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数学活动,(像:玩风车场景的再现,摩天轮、电梯等物体运动的图片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为了加强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体验,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受旋转与平移现象,通过交流加深对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再次回归到生活中去。虽然旋转与平移现象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是比较起来,旋转现象更直观,特征更明显,所以冀教版教材先介绍旋转现象,再认识平移现象。
结合对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的分析,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类、对比,操作、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特征,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前准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课件和八音盒。
二、说学情
本单元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比如孩子在上半年的科学课中制作过风车,在游乐场中玩各种游乐项目,坐升降电梯等,只是不清楚这两个专门术语。本单元是把生活中的现象抽象出来进行学习,然后再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三、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前提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即从生活中来,经过课上同学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炼、升华后,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共安排了5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安排2分钟口算。
10道简单加、减、乘、除口算题,和一道统计题。
羊村学校学生上学方式统计表
|
上学方式 |
步行 |
乘车 |
骑车 |
合计 |
|
人数 |
29 |
30 |
31 |
|
统计题的安排,一是检查学生对加法和乘法的应用,二是为创设情境打下伏笔,使新课呈现更自然。在统计题中,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还有的同学会发现29比30少1、31比30多1,从31里拿出一个1给29就变成了3个30,用30×3来计算这道题。这时,我会给学生以表扬式的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构建模型 感受平移与旋转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重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交流反思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并注重‘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亲历看、想,说、做的过程,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平移与旋转的感性认识。在这个环节共安排了5个步骤:
1、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通过这个问题很自然的引出步行,乘公交车,家长骑摩托车送,开小轿车送等情况。这时我会告诉学生步行、机动车前进等都是常见的运动现象。
2、接着追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或人在运动的现象?孩子能够说出很多种运动现象,如:跳皮筋、跳绳等游戏,云在空中飘动、树叶有风时会摇动等自然现象,只要是运动的,老师都要一一给予肯定,并评价孩子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积累的好习惯。这样设计是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运动着的大背景,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去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
3、课件出示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运动的空间概念,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这个环节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选择几种他们喜欢的常见运动现象,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孩子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同时通过动作的模仿进一步体验旋转与平移的运动特征。孩子模仿的动作可能不是物体运动的本质,只要能用肢体去表现出自己的理解就很勇敢。
4、小组合作,按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课件中出现的运动物体分类、命名。
想一想,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平移、旋转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把你们的理解表现出来?
学生可能会取出五花八门的名字也有的学生课前预习过,会给出准确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板书课题旋转、平移。学生在描述旋转、平移时,可能说得不够准确,只要说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这时我会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把握住物体作平移运动时,本身的方向不改变。物体旋转时,是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圆周运动。学生用喜欢的动作来描述旋转与平移,大致符合就要给予肯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呵护学生的学习激情。
5、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那些旋转现象或平移现象?
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用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在前面环节中学生提出的运动现象都会在这时进行分类整理。学生没提出的,我可以这样指出:刚才你们提到的***现象,属于哪种运动现象?整个环节只要学生举出的例子大致符合概念就行了。像翻书、荡秋千这样的运动,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平移现象,理由是秋千没转一圈,这样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他们的激烈争论产生对这一运动现象的正确理解。
第三个环节解释应用
这个环节在设计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让学生在愉快中学数学,在有趣的现象中自然生成思考,完善对平移、旋转的认知。二是呈现多元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价值。我共设计了5个练习内容。
练习一:
1、课件出示:
钟表工作时,表针在____________。
拉抽屉时,抽屉在____________。
电风扇工作时,风扇在____________。
汽车行驶时,方向盘的运动是____________。
出示水龙头,演示。水龙头在______________。
起重机提起重物时,是_____________。
这几个练习题主要检查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理解。
2、出示八音盒(舞蹈员边自转,边围绕圆心旋转),舞蹈演员在_____
这道题主要培养孩子全面观察的能力,不要只看局部现象。
3、出示浇草地的喷头,为什么做成旋转的?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是让学生体验旋转在生活中的作用。
4、小小设计师:老师想给自己家的卫生间设计一扇美观又实用的门,是设计成推拉门好,还是旋转门好呢?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吗?
这道题主要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多角度的考虑问题,推拉门的好处在于节约空间。
练习二
巧算周长
“巧算周长”的知识在三年级上半年已经出现了,再次呈现一是沟通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二是课件动态演示右下角两条线段的平移过程,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用到了平移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平移的作用,
四、拓展资料——大楼会移动吗?
1、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的一流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沐浴了七十多年年风雨的上海音乐厅,已经老态龙钟了,为了更好的保护上海音乐厅,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它整体平移, 2003年这座重达5650吨的古稀音乐厅被升高了3. 38米,向东南方向平移了66.46米。音乐厅的面积则增加了4倍。
2、2004年10月30日梧州市又一栋大楼——福港楼也实施平移,在12天内完成了在原址基础上向西北平移35米多,并旋转2.8度。
看完这两个资料,学生一定很惊讶,让学生谈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拓展资料一方面在诠释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个作用是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的美好情感。
第五个环节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