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手撕冯小刚和刘震云事件,终于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
但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一切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崔永元一直所讨要的,不过是一句真诚的道歉,是个“我错了”的姿态。
但在电影《手机1》伤害了崔永元后,冯小刚始终不愿低头。
于是,一起私人间的恩怨,演变成了大风暴。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起大新闻,不如说,这是由不当的人际交往方式,引爆的灾难。
崔永元手撕事件,至少暴露了五大处世的潜规则,或者说是禁忌。
1、三观不同,不要做朋友
崔永元和冯小刚、刘震云的关系,始于朋友,终于炮轰,这是最糟糕的结局。
走到这一步,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三观不同。
冯小刚和刘震云,渴望从电影中赚到最多,于是,很多底线和原则就顾不上了。
崔永元却恰恰相反,虽然也在这个圈子里打滚多年,但内心仍显纯朴,他尊重原则,重于尊重金钱,更容不得背叛和欺骗。
他们必定要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
所以,三观不同,千万不要做朋友。
因为,好的友情,都是势均力敌的。
所谓势均力敌,是指你们永远对世界有相近的看法,既能一起行走江湖,也能坐到一张桌子上来喝酒。
你们价值观不分伯仲,才能惺惺相惜;
你们有共同的兴趣,才能拥有长久的世俗的友情。
2、凡事留有余地,是大智慧
什么是刻到骨子里的成熟?
就是你懂得适可而止。
什么是最高级的人际交往技巧?
就是你始终低调,却又凡事留有余地。
崔永元为什么最后爆发?
因为他嫉恶如仇的性格,但更因为他被苦苦相逼。
在爆料前,他与冯小刚和刘震云,都有过沟通,希望在拍摄《手机2》时考虑自己的感受。
但这些意见,都被对方敷衍以对,或是欺瞒以对。
两部《手机》,崔永元被一逼再逼,他只有成为行走的火山。
所以,请你永远不要去苦苦相逼一个人。
这是一个负循环,你伤人而不自知,把敌意种在别人心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伤害自己。
一时逞狠称强,只是小聪明;宽厚待人,才是大智慧。
你懂得留有余地,是给别人留下余地,也为自己留下退路。
3、惹谁也别惹老实人
和那些八面玲珑的娱乐圈明星相比,崔永元算得上是一个老实人。
从央视的主持人岗位退下来后,他安心去做了大学教师;
他自掏腰包,请150多个农民工吃饭;
他组织筹划乡村教师培训计划。
但就是这个老实人,这次搅得半个娱乐圈不安静。
为什么老实人也会发飙?
不是他们不敢反抗,而是他们想得太多,往往要反复权衡,所以不会轻易出手。
但你如果惹急了老实人,他们会调动所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老实人王宝强,被背叛后,他变得不留情面;
崔永元这次被欺骗后,也不断爆料,让舆论高潮迭起。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真正的老实人,当他们找到自己的武器后,就会绝地反击。
瞧不起老实人的人,只会在老实人面前跌倒。
你千万别惹老实人,老实人较真起来,会要你的命。
4、世上所有好运气,都是你积累的人品
崔永元手撕事件里,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推敲。
在怒怼整个《手机1》剧组时,他炮轰了冯小刚和刘震云,炮轰了范冰冰,甚至也没有放过冯小刚的妻子,和刘震云的女儿。
但他独独没有对葛优说什么狠话。
要知道,那个最令崔永元痛恨的电影主人公严守一,正是葛优扮演的。
为什么,崔永元对葛优高抬贵手?
一切莫不因为,葛优平日里的所作所为。
在整个娱乐圈,葛优都很会做人。虽然扮演了严守一,但他从来没有因这个角色自豪过。
因为两人都患有抑郁症,葛优还经常会和崔永元,交流治疗的偏方。
就算在这最新的炮轰事件里,葛优也始终低调,没说过什么过激的话。
如果说葛优真有“好运气”,这也是他平日人品的累积。
好的人品,会让你路越走越顺,也会让你避免许多的厄运。
李契腾柏格说:
拥有做事的智商,只是成功的一半,另外的一半,则有赖做人的情商。
你有良善、谦逊、有分寸,而且高情商,看得清方向,你的人生才会顺水顺风。
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你总是踩中人际交往的雷区,你就会轻易陷入纷争。
你就可能,像冯小刚一样,遭遇炮轰和手撕。
这正是崔永元事件,暴露的处世潜规则,你不要等吃亏后,才知道。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愿你胸有猛虎,细嗅蔷薇。
愿你不轻易伤害他人,不轻易越过边界,也拥有好运气。
愿你总是把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
为什么有些人一升官发财就得重病出灾祸?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
为什么?
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载就是承载;
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
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这些都叫福报。
中国人讲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过去有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生死还是存亡?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头装不下的东西,你这不是惹祸吗?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还少吗?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
现在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完全不懂得道德,结果会如何呢?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现在的学生、孩子也是那样。
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就是要最好的。
你现在一分钱不赚,你就要最好的,谁教的?
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
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你的福报。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
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
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
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
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他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稳。
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你看着人家发财,你看着人家出名,你看人家当教授,当领导……你心里不平,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你有没有?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布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