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2018-10-04 06:55:46)
标签:

悟道

传统文化

分类: 感悟人生
世间最大唯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
      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
      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生活中,看开难,想开难,放下更难。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人之烦恼或痛苦也因此而来,因为在选择的同时意味着舍弃,在得与失之间交错着纷扰与摇摆。
百般纠结后,其实说难也不难。人生到头来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一身风尘,人世漂泊,茫茫大地,何处依归?朦胧之中的张望与寻觅,最终自己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淡然一笑,一切不过是烟云!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拼命奔跑,华丽跌倒;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用这种态度去面对,一切怨艾也不过如是而已。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热爱生命,崇尚自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欢舞一如风中的树,如此这般,生何足奇,死何足悲?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份且随缘。
       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哪得几千年。
        世间最大唯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

       对人来说,与其说是生命的流逝,还不如说是时间的流逝。一切流逝之物中,最生动的莫过于流水,所以人们常将光阴与流水并称。
    “光阴可惜,譬诸流水”。光阴之流水,积聚成一条条个人生命的小河,小河又汇合成全民族的历史长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对于任何人来说,时间既是公正无私,又如此冷酷无情;时间的公正与无情在于:它最终会把所有人带走。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绿酒朱唇空过眼,微尘原自化微尘。
     今朝我即明朝我,昨日身犹此日身。

     人生世间一大梦,梦里胡为苦认真?
     梦短梦长俱是梦,忽然一觉梦何存!

     只有一事是真,便是生之飞丧;此事是真,余皆是伪;花开一次,永远凋亡。光阴流逝,南柯一梦,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成了老人,所谓“岁月如流水,须臾作老翁”。
     是悲悯岁月无情?还是慨叹铅华淡去?那些逝去的年华总是透着几分寂寞,几分无奈,几分欲说还休!流连在红尘中,茕茕孑立,顾影自怜……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流淌的月光,落在尘间,所有的灿烂终归于一场烟花,半世迷离,相遇太美的故事往往无法收场,曾经的千般爱恋、万种痴狂,已随月色渐渐黯淡。
     浮云散,梦已老,将最后一脉余香,缓缓散尽。花开花落歌声残,什么是地老?什么是天荒?寻觅了千年,等待了万世,原来所有的执迷,都只是宿醉一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恩爱生烦恼,追随大丈夫。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看开,想开,放下。红尘多苦,看破世间种种的七巧玲
珑心又有多少呢?自然而然,随缘自在,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看破就可以安然的。如果缺少那份容纳海阔天空的胸怀,世事洞察的聪慧,看破反而成了压榨生命的苦酒,看得越清也越痛苦。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行得春风,便得春雨;阅尽世态,便知人情。人生的一切都是造化弄人,或哭或笑,冷暖自知。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既然世态炎凉,不妨冷眼观看;既然人心不古,不妨孤芳自赏。有什么比开开心心地生活更重要的呢?为自己而活,不必为别人委屈自己。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
      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
      得闲便是主人。
    有道是“人这一辈子,该吃吃,该喝喝,遇事不往肚里搁”。想生活少烦恼和痛苦,遇事就要看得开,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
    怀着喜悦的心情,去凝视一朵花的开放,一棵树的新绿,还有那不用钱买的明月清风,以超脱世俗的心融入自然,欣赏自然的雅趣,此时心也空灵,梦也空灵。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时光多是苍茫的成分,日子就象一只伸出的手,只要抚摸一下自己的故事,百感交集。流失的记忆中,淡了许多成败荣辱,唤回多少温馨往事,让温柔逆流成河。

     走过一场人间路,生老病死是自然,看青山绿水依然在,念聚散离合都是缘。缘缘缘,来来来,去去去,求不得,放却得。童心常在,笑口常开,看破放下,长空不碍白云飞!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竟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看秋风金谷,夜月乌江,阿房宫冷,铜雀台荒。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傍,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唐代诗人李白在「宴桃李春园序文」中提及:「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

     佛家认为生命是永恒不灭的,会在不同的时空中转换,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不断一世世的轮回,在生死无尽的轮回中,人间的爱只要真心的付出,生命就可以不朽。
    不管人生究竟是梦幻泡影,还是无常苦空,其实人生在世只要尽本分,努力付出,快乐活在当下,然后就可以问心无愧,安心死去。
    两位高僧大德:广钦老和尚「无来无去无烦恼」,安详自在往生;李炳南大师临去时仍「正念分明」、「一心不乱」。

      生命在圣经中被诠释为「天主的行动」,人的肉体是天主常驻的殿堂,而人的生命是天主在人身上的行动。所以人的生命是天主的恩赐,轻贱生命的人有如离弃天主。因此生命要从自我认识了解生命的本质、来源,进而自我成长、自我整合,自我创造到自我超越,布施分享生命的信望爱三德,才能圆满的完成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圆满的观照人间的生与死。

     满观法师她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万事与生命的递转,无不依循「缘起缘灭」的法则,生死有如细胞的新陈代谢,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心有生、住、异、灭;就如时有春、夏、秋、冬。一切随因缘起、随因缘灭,这些都是宇宙自然法则,所以星云大师说:「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看透了人生,就如承担生命责任的布袋,布袋和尚每天背着人生包袱-布袋,依然「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古今多少愁」,所谓「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所以人生对家庭亲人要学习放下,不需要互相牵挂与无形的拘绊,只要无常一到,真的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就是佛家所说的「神识」。当我们了悟生命的本质,解脱对死亡的畏惧,视死亡为美好自然之事,才能真正了生脱死,才不会对死亡无知,在生死在线挣扎痛苦,才会更珍惜人生,及早做生涯规划,对人生诸事做各种准备,也应对身体的搬家做准备,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的道理后,更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才能「善心死」,搬个崭新的好家。

     相传唐朝的圆泽法师,在他圆寂投胎之前,与好友李源相约十三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外与他的新生命相见,这个新生命竟是吹笛骑牛的牧童,而且唱了两首生命的轮回诗偈给他听:「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已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相传 明朝理学大哲王阳明,亦在金山寺见到自己前世的肉身-一具圆寂的老和尚未腐朽的身躯,与墙壁上老和尚预言身后世的诗偈:「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虽然佛家讲求生死的轮回,但毕竟今生只有这一遭,而且青春的生命不会重来,一首流行民歌唱得浅显贴切:「太阳下山、明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人生是无法彩排的,只能走一遭,就好像搭上一班人生列车,只能买单程,没有来回票,启航后就永不回头。年轻歌手薛岳唱完「如果我还有明天」,不幸因肝癌而英年早逝,震撼人心的歌手张雨生谱下生命的绝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也不幸因车祸夭逝。所以蔡瑛瑛说:「要尽心力尽本分积极的生活着,才会真正的热爱人生,面对无常的到来,才能以坦然的态度告别人生。」佛偈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死亡是生命的大敌,但也是生命的挚友」。「死亡乃舍弃,当你学会死亡,你就学会活着」、「人生是向死的存在」、「破除生与死的对立,才能摆脱死亡的束缚,超越死亡」这些生死哲言,可以让我们悠游自在的化解是非生死的对立,进而顺应人生无常的流变。所以许雅乔博士说:「要消除生的烦恼,必须解消死的威胁;要了断死的痛苦,必须泯除生的执着..。坦然面对死亡,将之转化为生命的动力,因而能够死而不亡。」

     当我们用开放的心灵,坦然面对生死的变化,迈向无生无死的境界,用更高的生命智慧,透视死亡的真相,才能对生死兼容并蓄后了无牵挂,进而挣脱死亡的枷锁,超越死亡的执着,「齐生齐死」对生死等量齐观,超越死亡的障碍。唯有「不着形相」、「真人不露」的人,才能看破事物的成败利钝,看淡人生的得失荣枯,超脱躯壳形体的限制,诚心面对外物变化,自可置生死于度外。学习庄子所说的「真人」,不「悦生恶死」,用宇宙无穷的时空去观照生死。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将生死视为宇宙生物自然的演化,出生不必欢欣鼓舞,死亡不必恐惧排斥,人的生命透视终极究竟,最后都和宇宙万物融合为一体,所以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合为一体)。」当我们用达观超然的心去面对大千世界,不受外物所役使,不被生死知见所困惑,才能超越生死;用通达无碍的心,逍遥自在的情,去面对世间的红尘是非,消融生死的对立,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放下生死的执着与牵绊不舍,在生死交接的当下坦然豁达。有时生命的无常所呈现的是一种无奈,如果我们懂得透视因缘的生灭,那么随时可以解脱自在,迈向雪山飞狐陈怡岑所说的「我与天下众生,生命与共」的境界。

    在生死的轮回中,其实死亡是在身躯肉体腐坏崩解之后,又是面对新生命重生的喜悦,肉体的死亡正是灵性生命另一个新生始业式。郑振煌教授说:「要超越痛苦,达到生死解脱,必须把生和死视为一体,如果分成阶段性来看,必然会对死产生恐惧与逃避,造成很大的伤害。」游祥洲也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转换的过程,生死一体,无需惊恐;往生意谓着此世烦恼负担告一段落,又是一个全新生命历程的开始。」

     生命可以随时放下,但绝不轻言放弃,「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心地坦荡、放下一切,「得意时满怀感恩心,失意时沧海一声笑」。说穿了,「世间」只不过是人类暂时存在,与物质的改变现象而已。而「生老病死」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相续流转的现象,也是身心自然改变的一种过程。

   「心美,看什么都美」,如果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变异,与人生荣辱得失,不挂心头,就可以拥有「般若智慧、心无罣碍」的快意人生,正如宋朝慧开禅师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虽然人生道上形形色色,正如孔建国校长所说的:「有人欢笑满行囊,有人愁苦填心房;有人众星拱之,有人踽踽独行;有人全程行毕,有人中道而止。...对于生命毋宁要抱持着一种尊重的态度。」

     人生原本苦乐相参,不必一味把人间视为苦海炼狱,转换个角度,也可以把人生当作美如童话的诗篇,也可以当做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当我们不再失落沉沦,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培育自己心中的净土,开垦荒芜的生命花园。

     建立豁达的人生观:
    1.要善生:好好活着 
    2.要善处:与家人亲友同事好好互相扶持 
    3.要善终:让生命有福报、有好的下场 
    4.要善因:要种善因、结善缘、才能得善果。
     因为佛经说:「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坏,因缘际遇时,果报还自受。」当我们对生死能大彻大悟、看开、识透、放下,生命就可以达到三国演义「卷前诗」空无虚圆的境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一个人如果能在生前有美好正确的宗教信仰,敬神爱人,正如基督教、天主教所谓「爱天主就是做天主所爱的事情,奉行祂的旨意,服从祂的圣召,活在契合爱神爱人的生活中」。这样对死亡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因为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死亡是蒙主宠召」,如同睡着一般,没有恐惧,可以将痛苦转化升华,最后带着对神与世人的感恩、感谢,带着神与天使的祝福离开人世,而亲人在世者,也能在死亡的伤恸中复原,进而获得升华的力量。

     古往今来,有情众生,每个人都在扮演人生大戏中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重复在演出一出出生老病死、苦乐相参的悲喜剧,对生死的迷惘与无知,自古皆然,很多人应验了「来时胡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的因果业报,李伯的春秋大梦,庄周的蝴蝶美梦,孔明的人生大梦,梦虽不同,但最后仍是一场人去楼空。要抚平心中的悲怆伤痛,唯有警醒世人恒念无常,日日极乐,时时开怀,在菩萨神明示现的无常中学到「人伤我痛」的慈悲情怀,领悟「众生一体」,「民胞物与」的生命奥秘,在充满变数的生活环境中,消除人性的隔阂、冷漠、贪婪、自私,发扬人性的情义与善良的永恒价值,让良知与道德的生命在关怀、奉献与服务、牺牲之中源远流长。
生死最大,黄金枉然——满观人间的生与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