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修炼四法——胖瘦皆在气血间
标签:
社会人生 |
分类: 修心悟道 |
http://img.sdchina.com/news/20161117/c01_428bbde4-864b-4c58-84a2-c20455bd31ae_0.jpg
一、清静虚无
http://n1.itc.cn/img8/wb/smccloud/fetch/2015/06/12/111954857347614836.JPEG
二、以气养生
http://img12.3lian.com/gaoqing02/02/73/32.jpg
1、老子的经络之说
2、老子的精气之说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50713/001372d8a0ca170d71fe4a.jpg
3、老子的神守养生法
http://photos.tuchong.com/42687/f/1570101.jpg
4、庄子吐纳法的最高境界为胎息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50713/001372d8a0ca170d73a25f.jpg
三、精神修练
1、清心寡欲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50713/001372d8a0ca170d73d601.jpg
2、信道修练
3、广积善德

4、知足长乐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50713/001372d8a0ca170d73f004.jpg
精神修炼又称心理养生、精神调养,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简单,。胸怀大度,无忧无恼,,就能够使人的身心处于自然安详,平和的欢乐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http://img.sdchina.com/news/20161117/c01_1252c654-7395-4de6-b5fc-57ab93472eb9_2.jpg
四、顺乎自然
http://www.wanhuajing.com/pic/1610/0815/3412933/1_640_428.jpg
胖瘦皆在气血间
http://m2.biz.itc.cn/pic/new/n/45/55/Img6875545_n.jpg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胖瘦皆在气血间!
http://image.cnwest.com/attachement/jpg/site1/20131120/001372d8a7bb13f6a75d2e.jpg
一、气有四虚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30/26b5d861dee7491cb5787d045957495c_th.jpeg
二、人有四胖
http://img1.ph.126.net/3w6FIaRlUKVgwn-ATtsMPQ==/6597379828936848681.jpg
治疗方法: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多吃小米、胡萝卜和香菇,因为这些都是补气的食物
另外,阳虚型胖子有的还会出现阳痿。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30/e3bd598ac7d541c7a2fb1973e4566ad8_th.jpeg
1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的体内是否有痰湿呢?
解决方法: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也不错。这些食物能化湿、宣肺、利尿、健脾,吃的时间长了,身体内的痰就化开了,气血就通畅了。同时还要坚持适当的运动。
http://www.aphoto.com.cn/data/attachment/forum/day_091119/091119133663dc73756f745b7c.jpg
2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湿热型的胖子呢?
从中医角度来讲,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气是生命之本。古人说:“气聚则生,气散则亡。”《难经》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意思说,气是生命的精髓。
自然界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都是气在运动。水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风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在人体中,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总之,身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都是靠气来实现的,我们称这一能量转化的过程为“气化”。人体气足,气化功能就强;人体气虚,气化功能就弱。气化功能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是吃了一些有害物质,也没有多大关系,身体很快能将它“气化”,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所以,气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长寿。
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著名的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 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黄帝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气和血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阳,血有形而静,属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无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无血作为基础,气就变成了身体里的邪火。中医里叫“百病生于气”。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风是天地之气,太阳是火,太阳光照射到海面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后,阳光的热量把海水蒸发成了水蒸气,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云,云降而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天地之气就是这样水升火降,周而复始。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 《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该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的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则可以多吃些猪肝降肺火。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说明肝胆上有了火,这时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莲子心味苦,性寒。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可以败心火。
气血失衡分为下列情况:
气滞血淤
人体内的气是不断运动的,气升气降、气出气入,血液的流动、能量的转化、汗液的流出、大小便的排泄……这一切都依赖气的运动。然而,一天,气的运动在身体的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了下来,接着,血液的流动也随之停滞了下来……这就是气滞血淤。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滞血淤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疾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不摄血
气是血的统帅,统帅孔武有力,血就会一切行动听指挥。一旦统帅的力量减弱,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来,这时人便会出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况。
气虚血淤
人体的气并不虚弱,却被堵塞住了,这样导致的血淤,叫气滞血淤人体的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这样导致的血淤,叫气虚血淤。气虚血淤兼有气虚和血淤之象,常常会引起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
气随血脱
气血相互依存,当血液大量流失之时,气无所依,便会随之外脱。气脱阳亡,这时人就会脸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严重者则会当场昏迷。
气血两虚
气虚血也虚,这种情况多由久病不愈耗伤气血引起,此时的人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萎黄,常常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肝上没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指征。人之所以胖,是因为气虚。气虚之后,人体内气的运动就没有了力量,气化功能就弱了下来。气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杂质就不能正常被代谢出体外,于是,人就胖了。人吃了一顿饭之后,胃气会对其进行消化,脾气会将消化后最精微的物质上传给肝,化生成血液,再输入心脏,而将其废弃物向下传给大肠,转化成粪便排出。
《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说它们是后天之本也就是人们说的中气。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元气、卫气和营气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长肉。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是什么?火就是多余的气。气太多,动力太大了,不仅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而且把不该气化的也气化掉了,瘦人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都呈现出了病理性的亢进状态,所以,血虚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指征。
胖补气,瘦补血
中医看病叫调理,就是要让全身的气血平衡,气不足则胖,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因而胖子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叫这些人“脂人”,“均一性肥胖”,形体匀称。一般来说,气虚的人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虚弱无力;容易感冒,一感冒就是一两个月,迁延不愈;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还应该特别注意舌头。气虚的胖子舌体胖大,舌淡红,边有齿痕。气虚型胖子气短懒言,容易疲乏,还经常头晕健忘。古人所说“其人肥白,多属气虚”这类人总是白白胖胖的。
二是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上下皆肥;他们特别怕冷,大热天还要穿上秋衣秋裤,手足冰凉,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包括肾阳、脾阳和心阳等。肾阳不足,生命之火弱小,所以会体凉、畏寒、怕冷;脾阳不足,脾胃无力消化食物,所以会大便溏薄;同时,肾阳不足,肾水就不能蒸腾上升,化为肾气,肾气不足,所以会小便清长,而且还会出现阳痿。
三是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体内有痰湿的胖子额头油光可鉴,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肿眼泡,经常胸闷痰多,爱吃肉。
什么是痰?痰是肺、脾、肾运化所产生的废弃物,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一说。痰有外痰内痰之分,藏在五脏六腑内的痰,肉眼无法看到,但藏在皮肤下的痰,我们却能看到,它就是一个肉疙瘩,可以长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西医叫脂肪瘤,中医叫痰核。
湿是什么?水进入胃后,水的精气便向上输运到脾,脾会将水之精气上传给肺,肺气肃降,调通水道,又将水下输于膀胱,这样上下循环水和津液便滋润了整个身体。如果脾和肺的功能松懈,水的运化不及时水停留在了身体的某个地方,就形成了湿。湿就是身体内的死水。
四是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结实型的肥胖。《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他们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湿热蕴藏在人体内排不出去,就会造成胆气上溢,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这类人脸上还经常会长痤疮、粉刺,就是因为体内湿热郁积,排不出去;同时食欲旺盛能吃并不表示脾胃功能正常,相反是处于“胃强脾弱”的病理状态。体内有湿热会影响到胃,胃有湿热,中医称为“胃热湿阻”,胃受热之后其功能就会亢进,这时人的饭量就会大增,动不动就会感到饥饿。然而胃纳过旺,就势必加重脾运化的负担,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脾的负担过重容易造成“水湿内停”。所以,中医又将这类胖子称为“胃热湿阻型肥胖”。舌质偏红舌,苔黄腻,体内的热越盛,舌苔就越黄,所以舌苔的颜色越深,证明你体内的湿热越严重。如果身体里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黏滞,小便短赤。两眼内有红血丝,这些都是湿热型胖子的表现。
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荷蒂粥——气虚“脂人”
荷蒂就是荷叶的蒂,它包括荷叶的基部连同叶柄周围的部分叶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荷(莲藕)这种植物。荷出淤泥而不染,居水中而不被水没,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它独占三行,它生于土中,秉承了土气,居于水中吸收了水气,长成为植物,又蕴藏了木气。荷全身都是宝,根茎是藕,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莲子心能清心火;荷叶能清热凉血,降血脂;而荷蒂则能生发元气,补脾胃之气。荷蒂在荷的中间部分,它既有上面莲子心清心火的作用,又有下面莲藕补脾胃之气的作用,更能生发元气,用它来煮粥最适合气虚的胖子。同时,每天用艾条艾灸四个补气的大穴: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 党参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同时,小米、猪肚、胡萝卜和香菇,这些都是补气的食物。
金匮肾气丸——阳虚“肥人”
张仲景著名的方子——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由八味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附子。如果去掉后面两味药,就成了六味地黄丸,因为它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和附子,所以,人们又叫它桂附地黄丸。其功能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附子和肉桂这两味药,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气化。附子性味辛甘,大热,肉桂性味辛甘,温,它们一进入人体之后,就能产生热能,将寒冷的肾水加热,变成肾气,这样,人的全身就开始逐渐温暖起来。督脉总督一身阳气,经常按摩督脉上的长强、命门和百会这几个穴位能使阳气生发。
赤豆薏米粥——化痰祛湿同时还可以多吃冬瓜、赤小豆、荷叶和山楂,枇杷叶
拔火罐——胃热湿阻型肥胖
多吃绿豆、冬瓜、苦瓜、莲子、薏米千万不要吃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狗肉、牛羊肉等。酒是大热之物,经常饮酒的人往往脸上赤红,就是因为体内大热,一遇到湿,便会形成湿热。拔火罐是一个祛除湿热的好方法,也是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火罐的温热效应能使人体内的湿和热很快地由皮肤透发出来。在背上脊柱两边的穴位叫做背腧穴背腧穴每一个穴位和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相对应的,因此背腧穴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在这些背腧穴拔罐可以把体内的湿热给吸出来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的功效。如果是胃中湿热太盛引起的胃胀、胃痛、大便不正常、口臭,则需要从胃经泻去湿热,你可以沿着胃经从腹部往下敲到足部,每天敲打10~15分钟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十大补气穴位:
一、脾腧穴
二、足三里穴
三、膻中穴
四、涌泉穴
五、关元穴
六、气海穴
七、太溪穴
八、百会穴
九、肺腧穴
十、悬钟穴
十大补血穴位:
一、血海穴
二、天枢穴
三、关元穴
四、足三里穴
五、三阴交穴
六、隐白穴
七、髀关穴
八、下关穴
九、期门穴
十、章门穴
十大补气食物:
多吃根茎类、块茎类的植物有助于补气,比如土豆、山药、红薯,等等。当然,上文说到的人参也属于这一类。因为这类植物生长时全埋在地下,更多地吸收和凝结了地气,吃下去以后很容易在肠道里形成气体,尤其是吃得稍微多些以后,就会比平时多放一些屁。这也是此类食物能够生气、补气的原因。不过,补气的食物不宜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胸闷、腹胀等问题,一旦出现胀满嗳气的现象,再次食用时可以搭配陈皮等行气的食物一起吃。
一、土豆
土豆又被称为“地下苹果”,还被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可大补脾胃之气尤其是脾胃气虚。
二、山药
“天气通于肺,地气纳于肾。”可见山药补益肺肾之气;《本草纲目》里评价山药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又称“神仙之食”特别适合那些气虚者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山药有收敛的作用,上火、有实邪或者便秘的人要少吃或者不吃。
三、红薯
《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补益脾胃之气,适合脾气虚弱、容易便秘的人。但红薯吃多了,会造成肠道气机壅滞。老年人不适合多吃红薯。
四、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肉”的之称,对于气血两亏有补气祛湿的功效,《本草求真》称:“香菇,食中佳品……能益胃助食。”《本草纲目》则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五、牛肉
俗语说“牛肉补气,羊肉补形”黄牛肉是最能补益气力的,功效堪比黄芪。这一点,不少中医经典书籍都曾提及。《医林篡要》认为:“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牛肉不易炖烂,烹饪时可以放一个山楂、一块橘皮或一点茶叶,这样肉比较容易烂,而且山楂和橘皮还有行气的作用,可以在补气的同时防止气机壅滞。同时放入一些山药、莲子、大枣等,更有助于补脾益气,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损羸瘦、体倦乏力者有显著疗效。如果能将牛肉与仙人掌同食,还可以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但是牛肉的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且胆固醇和脂肪含量较高,故一周吃一次比较合适。
六、泥鳅
“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泥鳅又被称为“水中人参”。《本草纲目》描述:“泥鳅生湖池,长三四寸,沉于泥中。状微似鳝而小,锐首圆身,青黑色,无鳞,以涎自染,滑疾难握。”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泥鳅吸取了地气的精华,又因为它“锐首圆身”“滑疾难握”,也就是体形有点像黄鳝,头尖身子圆而滑,有利于在泥巴中钻行,因此有非常好的益气功效。再加上泥鳅终日生活在泥中,不怕水湿寒潮,因此泥鳅又有利尿祛湿的功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可以将泥鳅和大枣、黄芪一起炖食,有补脾益气和补肝养血的作用。
七、兔肉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兔肉所化的精微归肝经和大肠经,而肝脏主要负责排毒,再加上大肠也是排毒的重要通道,因此,兔肉又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将兔肉和党参、山药、大枣、枸杞一并蒸熟食用,每天食用两次就可以了。如果是气短乏力,可以用兔肉再加上淮山药、黄芪、枸杞煎药,效果很显著。
八、糯米
冬天地气下沉,而低气温又肃杀伤气,寒冷的天气最易伤到人体的气机,因此,冬天最需要补气。糯米便可以补气暖胃,《本草经疏》说糯米可以“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糯米酒糯米粥都很好。
九、韭菜
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民间又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即藕能滋阴,韭可以壮阳。在冬春季节食用比较好,冬春气温较低,而韭菜性温,可以补益肾气,旺盛精力。有句俗语说:“韭菜春食香,夏食臭。”冬天人体贮藏阳气,韭菜温补肾阳,最宜人体阳气收藏;而春天人体肝气偏盛,木克脾土,因此,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食用韭菜刚好可以增强脾胃之气。
十、蜂蜜
十大补血食物:
一、黑芝麻
二、红枣
三、猪肝
四、藕
五、胡萝卜
六、桂圆肉
七、黑豆
八、黑木耳
九、乌鸡
十、红糖
“气血严重失衡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需要摸脉,这个方法也很简单,我一分钟就可以教会你。”于是,我就向他介绍了一分钟判断气血平衡法。
首先,你要弄清楚自己的体重(公斤)和身高(米)。
然后,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这样就会得到一个数,这个数叫体重指数,计算方法为:
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如果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那么,你的气血就是平衡的。如果体重指数超过了25,你就有点气虚了;如果超过了30,那你就严重气虚了。如果体重指数低于18.5,那你一定是血虚了。
人的体重与气血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为什么会胖呢?有人说胖是因为吃得太多,营养过剩。这话有点道理,但又不全面,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吃得比谁都多,可是人却很瘦,还有一些人,吃得很少照样很胖,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喝凉水都长肉”。
人之所以胖,是因为气虚。气虚之后,人体内气的运动就没有了力量,气化功能就弱了下来。气化功能一弱,脂肪和其他杂质就不能正常被代谢出体外,于是,人就胖了起来。要具体说清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气在各个脏腑中的功能。人吃了一顿饭之后,胃气会对其进行消化,脾气会将消化后最精微的物质上传给肝,化生成血液,再输入心脏,而将其废弃物向下传给大肠,转化成粪便排出。
脾胃是人体内食物能量转化最重要的工厂,中医说它们是后天之本在脾胃这座工厂里,推动工厂运转的动力就是脾胃之气,也就是人们说的中气。《黄帝内经》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可见这个脾胃之气的重要性了。
心脏接收脾气上传的精微物质之后,会将它们溶进血液,并输运全身,而推动心脏运转的动力就是心脏之气。
肺呼吸了新鲜空气之后,会将氧气下输给心脏,并由心脏融进血液而推动肺运转的动力就是肺气。
除此之外,人体内还有元气、卫气和营气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一个气血平衡的人,身体内气的运动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吸收了,该排泄的排泄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他的身体就会不胖不瘦。一个气虚之人,身体内气的运动不充分,进餐之后,该吸收的营养物质没吸收,该排泄的没排泄,该气化的没气化掉,结果,这些没有被气化掉的物质就被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脂肪是什么?脂肪就是体内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
肝上没被气化掉的垃圾叫脂肪肝。
血管里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高血脂。
肚皮上没有被气化掉的垃圾叫小肚腩。
所以,气虚才是肥胖真正的原因,而肥胖则是判断一个人气虚最明显的指征。
那么,人又为什么会瘦呢?有人说,瘦是因为吃得少,营养不良。这话也有点道理,但还是不全面。的确,许多瘦人都是自己饿瘦的,但还有很多瘦人吃得很多,就是不长肉。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血虚火就旺。火是什么?火就是多余的气。瘦人身体内的气太多了,太足了大大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这就像一个车轮子,正常的运转是每分钟60圈气虚了,动力不足,车轮子每分钟只能转30圈,这样一来脂肪就形成了堆积。气太多,动力太大了,车轮子每分钟转了120圈,不仅将该气化的气化掉了,而且把不该气化的也气化掉了,瘦人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都呈现出了病理性的亢进状态,所以,他们血虚多火。
太胖和太瘦的人都不会长寿,因为他们气血失衡。有人说:“胡教授人们不是常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吗?为什么你说瘦人不会长寿呢?”我要说的是,胖瘦都要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在这个区间里偏瘦或偏胖都可以,超越了这个度就要出问题。
太胖了,病就会找上门来,西方研究结果说,看一个人会不会患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只要量一量他的腰围就行了。男性腰围超过3尺,女性超过2.7尺,就很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同样,太瘦与太胖一样,都不健康。太瘦了,人就容易患上恶性肿瘤、甲亢、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肠炎等疾病。
我接触的长寿老人都不胖不瘦,不胖表明他们的气不虚,不瘦表明他们的血不虚。气血不虚,和谐平衡,他们当然会健康长寿。
http://pic9.nipic.com/20100824/2939659_230015066393_2.jpg我们中医不治病,治病是西医的事,中医只调气血。”
中医看病叫调理,西医看病是治病。调理就是要让全身的气血平衡而治病则是要把病控制住。调理的方法是疏导;治病的方法是对抗。人什么部位不舒服了,我们中医首先要围绕气血来辨证,看身体是阴盛呢还是阳盛;是寒证呢,还是热证;是表证呢,还是里证;是虚证呢,还是实证。然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经过一番疏导调理之后,人的气血慢慢平衡了,疾病自然就好了。不仅如此,中医调理经常还会带来一些额外的惊喜。比如,一位胖子本来是找中医减肥,那中医便以补气为主,几个月之后,不仅体重减轻了,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患了七八年的脂肪肝也被调好了。又比如,一位瘦子的肝不好他来找中医调肝,中医便给他补血,谁知几个月之后,他的肝不仅好了而且十几年的老胃病也消失了,人也胖了起来。病人那个高兴啊,比中了500万大奖还知足。
我大学学的是西医,我知道西医那才叫治病。病人什么部位不舒服去找西医,西医会说:“去,拍个片子!”医生拿起片子仔细研究,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病理性变化,只能开点维生素,让病人多休息两天西医有很多长处,但也有自己的弱点。弱点之一就是,许多亚健康的问题,西医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而这却是我们中医的强项。
很多人总感觉身体不适,什么精力不济、食欲不振、疲劳无力、心慌气短、腰酸腿疼、急躁易怒、记忆力下降、头晕目眩、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跑了很多医院,花了大把大把的钞票,也查不出是什么问题。最后来找中医,中医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气血,没多长时间,病人所有的症状都没有了。这时如果西医去问:“请问这位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呢?”中医大夫只会说,他是气虚,或者血虚,而无法像西医那样准确地说出一个病名来。所以,一些西医就讽刺中医,说天上飞过来一群鸟,西医先要用望远镜仔细确定是什么鸟,然后再瞄准,砰的一声,枪响了,鸟落了下来。而中医上来就是一枪,砰的一声,鸟应声而落,别人问,打的什么鸟,中医说不知道。
我搞了几十年中医,体会最深的就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病人才不会管那么多呢,只要身体调理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说句大实话,中医要想跟西医比理论,那就好比是潘长江去跟姚明比身高。但如果要是比最后的疗效,恐怕就难分高低了。
说来也奇怪,现在我接待的病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胖子一类是瘦子。而不胖不瘦的病人却越来越少了。
胖子来了,我便会给他一套补气的养生方案;瘦子来了,我便给他一套补血的养生方案。开始,一些病人不以为然,这个人说:“胡教授我是来找你治中风的,你怎么给我补气减肥呢?”另一个人说:“胡教授,我是来治胃病的,你怎么给我补血呢?”我说:“咱们先试试吧!何况这些东西都是食物,没有任何副作用。”几个星期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个人会说:“胡教授,你的方法还真管用,我现在好多了”。
另一个人会说:“胡教授,谢谢您了,我现在胃好受多了,您看,接着该怎么调理呢?”
的确,中医有时就这么简单,只要你明白自己身体内气血的虚实,吃一段时间的大枣、木耳,人就会好转,根本不需要开附子、干姜、人参和当归。最关键的就是要牢记这个六字原则:胖补气,瘦补血。
气不足则胖,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因而胖子可以分为四类。
胖人气虚,为什么会气虚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
气虚,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脂人”。你们看,你正坐在那里给人诊脉,突然一位胖子进来了,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你会觉得那是一堆脂肪,正颤巍巍地向你移动一个“脂”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这类胖子的特征。
阳虚,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肥人”。
痰湿,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
湿热,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不同原因造成的气虚,有不同的调理方法;不同的胖子,有不同的养生之道,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
老王以前是一位大胖子,身体虚弱,动不动就感冒,而且经常胸闷气短、头晕健忘,老王找我,本来是要调理心脏的,他认为自己胸闷气短,可能是心脏功能出现了毛病。我一看他那浑身的脂肪就明白了一半等他将舌头伸出,我发现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这不是明显的气虚嘛于是,我向他推荐了一式三招补气法。一式就是牢记气虚补气这个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许多胖子气虚的原因是心虚,心虚的原因则是想得太多,整天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心灵敞开了的话,那么气也就敞开了。所以,胖子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我给老王推荐的是站桩法。每天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在一个地方站上半小时。开始,老王很不习惯,难以入静,站过几次后他便尝到了甜头,每次入静之后,他都会感觉到内心一片空明澄静,身体内有一股气慢慢地由丹田而出,缓缓地流遍全身。站桩完毕后,他感觉浑身通畅。http://image.hnol.net/c/2014-02/27/19/201402271941466261-2089977.jpg
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这四个穴位都是补气的大穴,每天熏炙,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老王采用了我给他推荐的一式三招补气法,三个月后,不仅身体好起来了,没有发生过胸闷气短现象,而且人也瘦了一圈,比以前精神多了。
后来又来了一位大胖子,他姓张,说是老王的邻居,一见面就说: “胡教授,为什么老王用你的方法就能减肥,我用这个方法不仅不能减肥,而且还感觉浑身无力呢?”原来老王感觉身体好多了,就将自己的养生方法教给了老张,老张如法炮制之后,却没有效果。我看老张面色淡黄而黯,眼泡浮肿,就明白老张的肥胖与老王不一样,老王肥胖的原因是气虚,而老张肥胖的原因是痰湿。气虚就应以补气为主;痰湿就应以化痰祛湿为主。补气可以喝荷蒂粥;化痰祛湿则要喝薏米粥和赤小豆粥。千万不能千人一方,千篇一律。所以,胖人养生,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体质特征。
一个胖子站在你的面前,你如何知道他肥胖的原因呢?换句话说,如何来判断一个胖子是气虚型,还是湿热型呢?下面这套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胖子的体质特征。
看一个胖子是不是气虚,首先应看他胆量如何,一般来说胆小的胖子气虚。
气是人体的动力,动力不足,人就会变得心虚胆小,不爱说话,不爱运动,不爱冒险,整天没精打采,气喘吁吁,说起话来,总是怯声怯气。在我们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满身肥肉,身体庞大,行动笨拙,当他向你走来时,你会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当他一开口说话你就发现原来这个庞然大物其实虚弱无力,因为他低怯的声音流露出了内心的胆小。
有一天,我正准备出门,忽然听见咚咚的不太响的敲门声。我在屋里应了几声:“进来。”但是迟迟不见来人走进。我很纳闷,正准备过去开门时,门突然动了。来人先是从门缝里露出一个脑袋,接着又一点一点地往里挪动着整个身子,待他站在我面前时,那硕大的身躯着实吓了我一跳。
你最主要的问题是元气虚弱,元气虚弱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天不足,一是后天失养。先天不足,我们没有办法,后天失养,则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来调理。现在你感觉精神比以前好多了,这就证明补气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按照这个方向慢慢调理,你不仅身体越来越好,体重能明显减轻,而且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胆小了。”
人体之气与天地之气一样,也是按照“水升火降”的原则运行。人体内的火脏是心,水脏是肾,心火下降,温暖肾水,肾水就会上升,中医称为“肾水上承”。《格致余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有焉。”
水升火降,气的运行顺畅,身体就健康;水不升火不降,人就会生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上火,原因就是气的运行违背了水升火降的规律。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该下降的火不下降了。身体内本来应该有火,这就像天地间本来应该有太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因如此,中医里派生了一个“火神派”,专门以补火为主。然而,火的运动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如果火不下降了,总是在上面燃烧那么,人的头部和面部就会长痘长疮,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就是上火。
在人体内,随着心火下降的有肺气、胃气和胆气;随着肾水上承的有脾气和肝气。
肺气不下降了,肺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喘逆咳嗽,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还会全身浮肿,胸闷、腹痛。
胃气不降了,胃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不思饮食,胃胀胃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
胆气不降了,胆就会有火,这时人就会胆气郁结,患上胆囊炎、胆结石和胆囊息肉。
所以,一个人上火了,先要看他的身体内是哪一种气不下降了。百病生于气,只要把该下降的气降下去,火自然就灭了。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物来降火。
1.莲子心降心火。
顾名思义,莲子心就是莲子的心,味苦,性寒。一些中药店和茶叶店均可以买到,如果心火旺,心烦多怒、口腔溃疡,用莲子心来泡水喝就可以败心火。
2.绿豆粥降胃火。
绿豆味甘,性寒凉。胃有火,则可以用绿豆粥来败火。
3.梨降肝胆之火。
梨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长痈。这说明你的肝胆上有了火,这时你可以生吃一些梨来败火。
4.猪肝降肺火。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等,则可以多吃些猪肝。
http://pic3.nipic.com/20090716/2939659_220219045_2.jpg愤怒的情绪会让气往上涌。
激动兴奋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涣散,成都那位老人就是这样,高兴过了头,气往外散,疾病就发作了,中医称这类现象为“喜伤心”。
悲伤的情绪会让气的运行消沉,《黄帝内经》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人悲伤的时候肺叶会张开,心跳会加速,人就容易抽泣,但此时心肺之气受阻,热气不能散发,气便消沉了下来。《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就是这样。
恐惧会让人的气往下走。人一恐惧,气就会向下运行,肾在身体的下部,气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下部,肾一时怎么承受得住,肾气不固,人就会出现小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人们常说吓得你尿裤子,就是这个道理。
惊慌会让人的气四处乱走。惊慌时,人常常会六神无主,这是因为此时身体内的气乱了,身体内的气本来是按照“水升火降”规律进行的心火下降,肾水上承,肺气下降,肝气上升,胃气下降,脾气上升…… 然而,人一惊慌,气就会乱作一团,这就像一群兔子在草地上安闲地吃草,一看见人来了,它们便四面八方乱蹿,人的气乱了,六神自然会无主。
忧思会让人气结。气结,实际上就是气滞。《黄帝内经》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悟,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一个人总是忧虑为琐事烦恼,神就会凝于事,气就会聚于某一处而不行,忧思便会成疾中医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思过了头,脾气就会郁结,这时人常常会茶饭不思、胸胀肋痛,除此之外,忧思还会伤胃,气滞留在了胃里,胃气不畅,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患上胃病。前不久,日本前首相因丑闻不断而住进了医院,医院说安倍晋三患上了胃病。我一听到这一新闻就乐了,你们看中医是不是很准呀!安倍晋三首先整日为丑闻而忧思,中医说忧思伤脾胃,这不,安倍晋三就患上了胃病。其实,很多人的脾胃之病,都是因为忧思过度引起的。
现在,许多人都将疾病的原因归咎于外在的病毒,生怕沾染上,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摸,其实,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身体内的病毒,当忧思、悲伤和恐惧成为习惯时,疾病就离我们不远了。无论外界如何骚动,能保持内心平静的人,也就远离了疾病,这便是《黄帝内经》说的:“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没有别的秘诀,关键就是要想得通,想得越通,活得越长,不哀悼过去,不担心将来,用真诚和智慧之心好好活在当下。
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没有七情六欲,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没有理性,人也不能称之为人。我十分推崇古人的一句话,叫“以理节情”,就是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感情,可以喜,可以悲,可以怒,可以思,但是要有一个度,只有做到了这样,人才能获得长期的健康。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这个动力的源泉。它们共同推动着身体内能量的转化和新陈代谢。
火大的瘦人阴虚;长斑的瘦人血淤;内向的瘦子气郁;爱长疮的瘦人有湿热.
据专家介绍,血虚也分两种,一种是血红蛋白偏低,这内人大都是由于缺铁引起的,所以可以多吃些猪肝、猪血。
人又为什么会瘦
血虚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指征。
瘦的问题比胖还要复杂,想胖起来的人情况各有不同。大致可以把他们分为四个类型:纤弱型,吸收不良型,高代谢型和劳碌型。
纤弱型瘦人如何长胖
纤弱型就是从小纤瘦,骨骼细小,肌肉不发达的类型。他们也没有什么病,只是抵抗力略低,体力略差一些。年轻的男人和女人当中,都有不少属于这种类型。这种人通常体力活动少,生活以静态为主。一旦人到中年,很容易在腰腹部增加脂肪,演变成青蛙体型。
纤弱型的人要想改变体型,需要做增加肌肉的无氧健身运动,加上适量的室外有氧运动。在运动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饮食,就能收到体型改善和活力增强的双重效果。男孩子可以经常做俯卧撑,也可以用拉力器、撅力棒、哑铃等健身小工具来帮忙。日常运动可以考虑跑步、健美操、搏击、游泳等。游泳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特别有益,对纤弱型很有帮助。在饮食方面,建议增加主食,也就是淀粉类的食物。两餐间加点坚果类或水果干零食,晚上加一餐夜宵,建议选用酸奶、粥、汤面、面包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吸收不良型瘦人如何长胖
吸收不良型的人,一般表现为脸色缺乏光泽,身体偏向干瘦。主要问题是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差。有的人是老胃病,有的人是消化酶分泌不足有的人是胃下垂,等等。这种人绝对不能贸然增加高能量饮食,这往往会让他们的消化系统不堪重负。有的朋友听说肥肉能让人长胖,就大量吃肥肉,结果造成呕吐、腹泻,反而会更瘦。还有人听说甜食让人胖,每天吃高脂肪高热量的蛋糕,结果三餐反而更没胃口,营养质量却反而下降。
建议吸收不良型的人先去看中医,调理脾胃。吃容易消化不油腻的食物,规律进餐,进食时细嚼慢咽,专心致志,保持心情愉快。平日食物的烹调以柔软、温热为好。如果胃下垂,建议用餐的时候不要喝很多粥汤和茶水,尽量减轻胃部的负担。可以常喝新鲜酸奶,吃面包、馒头发糕等发酵面食,以及各种发酵豆制品。同时,再做一些温和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柔软操,交谊舞,太极拳之类。低强度的运动可以放松心情,并改善消化吸收。织梦好,好织梦
高代谢型瘦人如何长胖
高代谢型也可以叫做年轻型。一般常见于年轻的男性。他们身体健康精力旺盛,不爱生病,身体温暖,只是看起来脂肪偏少,腰围很小。
这种人不能叫做瘦,因为年轻男人本来就应当是脂肪含量很低的状态,高水平的雄激素使他们基础代谢水平高,肌肉紧实,爱吃而不容易胖。如果年轻时肚皮上就有了奶油肥肉,那可真是遗憾得很——提前衰老了。所以,他们完全不必增肥。如果嫌自己肩不够宽背不够厚,建议去健身房做健美训练。
劳碌型瘦人如何长胖
劳碌型的人往往已经人到中年,他们工作上操心的事情多,睡眠质量不好,在家又非常勤劳,从早到晚脑子和手不闲着。精力消耗大,体力也透支。这些人简单多吃没有用,因为他们食欲不太好,消化也不好。最要紧的是有一段时间的安静休养,远离烦扰,放松身心。如果可能的话,咨询保健专家适当进补。
劳碌型的人应当在自然环境中做一些有氧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大脑的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对他们来说,最好不要在疲惫工作之后再去做跑步机上的运动。因为健身房空气往往不好,环境也拥挤,加上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要求,对于疲劳的人来说同样是一种应激。如果要运动,一定要在休息充足、精神饱满的时候再做运动。
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要明确一个问题:增加体重,一定是在增进整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上实现的目标。如果增加肥肉而不能改善健康状况,这种长胖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只能给身体带来负担!
人体有“四虚”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W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阴虚忌食物品:胡椒、肉桂;
忌食或少食:狗肉(脑血管患者禁食)、羊肉(肝炎患者禁食)、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生姜、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相应膳食:金盆富贵豆腐;怀膳小捆肉;怀菊大枣银耳羹;甲鱼怀牛膝汤;农夫烤鱼;怀膳一品肘;金盆富贵豆腐;怀山煨土鸡;参药煨乳鸽何首乌煨猪肝;
补阳虚食品:黄牛肉、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虾、韭菜、桂皮、茴香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阳虚忌食物品:鸭肉、兔肉、獭肉(水狗肉)、甜瓜;忌食或少食:鸭血、鸭蛋、阿胶、牛奶、酸奶、甲鱼、螃蟹、田螺、螺蛳、蚌肉、蚬肉柿子、柿饼、柚子、柑、香蕉、无花果、西瓜、青苦瓜、地瓜、菜瓜、生藕、生萝卜、丝瓜、冬瓜、紫菜、地耳、金针菇、草菇、落葵、莼菜发菜、君达菜、罗汉果、荸荠、菊花脑、薄荷、金银花、菊花、槐花等
相应膳食:海马怀补鸡;三鞭怀补凹腰汤;韭菜怀补虾;爆炒腰花;长生
二、补气类食物有补益脾气、肺气、心气等的作用,宜于消除或改善气虚证。这里主要介绍补益脾气的食物。补气类食物在使用时,有时易致气机壅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可适当配用行气类食物如橘皮,砂仁等同用。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三、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能。其所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抗癌。
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