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对“高考状元”如此祟拜?

又到高考“发榜”时。
按以往的经验,又到了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
每年的的这个时候,有关高考状元的新闻铺天盖地的传来,每个省、每个市、甚至于每个县都会产生自己的“状元”,接着就是采访、座谈、出席某个活动。

图为北京2015年文科状元蔡雨玹蔡雨玹语文142分,数学150分,英语135分,文综272分,总分699分。
可以想见,这些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必会荣登其母校的招生广告,或是成为某商品的代言人。
尽管教育部一直要求“高考成绩不排名、不公布高考状元、不炒作高考状元”,但全国除少部分地区外,有关高考状元的报道占据了地方性新闻报道的重要位置。
谁让国人历来有“状元崇拜症”?“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家族光宗耀祖的最大梦想。

2015北京理科状元刘智昕语文136
,数学145,英语147,理综293 总分721分
而现实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又强化着人们对“高考状元”的追慕。但如此狂热的炒作究竟带来了什么?
把状元做成产业链,也算是当代社会才有的奇景。要放在古代,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闻,受益的除了状元本人及其家人,最多让修建状元牌坊的木匠沾沾光。
但放在当今中国,假如没了状元,世界将会怎样?
可以设想——中学:没状元,让咱怎么做招生简章。

2015年甘肃省文科高考状元惠雅婕
高校:没状元,清华北大该急坏了。
状元房、状元笔记、状元讲座、状元承诺班……商家:没状元,怎么卖房卖培训?
而一些地方主管则由此脸上贴金,自恃领导有方,政绩砝码加重。
可以说今日之热炒高考状元,则已经成了某种商业手段。它实际上和选拔人才无关,和教育制度无关,和激励人才无关,甚至于和高考状元本人无关。
人们热衷于它,因为从中可以获取有利于自己的东西。相比中国,在美欧等国家,从来没有“高考状元”的情结。
为什么没有?主要在于这些国家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力、公益情怀、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方面有积极的建树。
而这种多元化、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完全是开放的、自由的,所以,美国学生很乐于参加慈善活动以及公益活动,打工赚钱是家常便饭。

安徽理科状元冯沁雪和吴苾婵最高分708分,全省有两人

国内的教育尽管也强调多元评价,但分数好才是真的好,仍是最高标准。如果成绩不够好,就算你的社会协调能力和规划领导能力再强,也没有人赏识你。
偏才怪才屡屡受到排挤,甚至被淘汰出局。多元评价得不到落实,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状元”自然就被推上了金字塔的塔尖。
所谓的“高考状元”不过是临场发挥较好而已,“高考状元”不过是一次考试的偶然产物。上大学之后,乃至将来毕业、工作,第一名一定比第二名、第三名强?不见得。
若干年前有研究课题组公布“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结果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名单,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没有高考状元”,这说明,改变命运的是知识,而不是状元或一次考试。

2015浙江文科高考状元:严丹华745分
状元崇拜,说到底是有关何为“成功学生”的社会取态,与“高分低能”、“文科无用”一样,症结在于评价标准太单一。
反观欧美国家不会像中国那样对“高考状元”情有独钟。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当总统和当掏粪工,只是分工不同,都能获得丰厚体面的收入以及社会劳动保障。大家各司其职、各有所长。
这样,人们就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技工、司机等行业,同样有优秀人才加盟。反观我们,行业差别和歧视仍然很大,只有考高分才能进入名校,而只有进入名校才能获得“高人一等”的发展机会。
一个公平的社会能为公民提供更多向上的机会,考场无处不在、博弈无时不有,高考不会固化一个人的命运,更多的风景还在“社会”主战场呈现。
过分的宣传高考状元,是在人为的“拔苗助长”或摧残人才,是在人为的扭曲人才教育机制。不仅于高考状元们自身发展不利,令人担忧的是,它还会导致更多的人追捧高考状元,以高考状元为目标为榜样。
长此以往,便会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多的培养出一个个考试机器,却不是真正可取可用的人才。所以,与其关注高考状元一个人,不如关注所有考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比较合适。
中国人还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吗?
老父亲说,村里已五六年没人考上本科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现象甚至出现。一个倚重家世背景、人脉关系等社会资本,而排斥教育、知识、创新等文化资本的社会,一定不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大有希望的社会。(人民日报)

微博上曾经有个非常火的段子,曾引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热议。“如今,熟练砖瓦工一个月10000,木工一个月8000,按摩师一个月7000,保姆一个月6000,一般技术蓝领4000起。而大学毕业生出来2500,名校毕业干五年4000,博士找不到工作,海归有工作经验要求月薪5000被拒,邮电高校毕业进运营商摆摊且五年不涨工资…的确,知识改变命运啊!”


这让我想起《中国青年报》曾经有篇报道,说的是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这个儿子简直成了他最大的骄傲。为了凑学费生活费,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又到西安打工。当儿子大学毕业之后,老韩却发现,他的工资尚不如中学毕业出外打工的姐姐,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自己。儿子进城读大学后给农民老韩带来的,只有难以偿还的债务和村里人嘲笑的目光。这让老韩彻底改变了以往“我儿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骄傲,取而代之的是“我看读书是没用”的悲观失望。
如今的扩招使得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大学文凭贬值。每次毕业招聘会人山人海,大学生就业率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待遇还不如农民工。一个农民的孩子也许上了大学,找工作时却需要靠关系。大学毕业即失业,将你的档案和户口转回原籍,原来是农民现在依然是农民!甚至比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子弟还要可怜,他不仅付出了四年的机会成本,打道回府后,村里人肯定还会指指点点、嗤之以鼻——瞧,我们的大学生又回来了!

有一位研究生网友就此发表过一个帖子:“随着后来大学生就业愈加困难,村民对大学生的印象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我们由原来别人羡慕的对象变成了别人敬而远之甚至是鄙夷的对象!其实村民的变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年大学我们花了家里那么多的钱,把原来还算可以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更要命的是,毕业后还没有好工作,甚至毕业就失业,在他们看来还不如高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


越来越多的例子也在不断印证,“知识改变命运”似乎只是个美丽的误会。2009年11月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她的信念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她奋斗多年学到了许多知识,名牌大学也毕业了,研究生也考上了,到了可以改变人生的时候了,但却没有任何起色,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仅养不好家人与自己、解决不了面对的种种人生难题,反而越来越糟──“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此一问的背后是:活着又有何益呢?自杀成了她可悲的选择。

2004年,麦子一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城市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如今,不少农村地区的家庭不再以有大学生为荣耀,好些家庭都陷入“不读书永远穷、一读书马上穷”的悖论中。而“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振奋无数寒门学子的口号如今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与此同时,社会中曾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也正悄然演变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在这样的背景下,“干吗上大学?”既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也是一个让无数家长和学子百般纠结的话题。


中国银监会甘肃监管局局长王晓光出于个人关注曾对会宁教育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农户供过或正在供孩子上大学,而其中又有八成家庭负债达5万-8万元。即使通过东拼西凑,借钱或者贷款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可是对于现在一毕业就失业的社会来讲,把所有的一切全搭进去都不能保证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有一份工作拿工资回馈一下早已频临倒塌的家庭。所以,上大学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讲是一朵悬崖扛的花朵,等自己费尽全身力气到达伸手可以触到的花朵时,发现花儿早已凋谢。


许多家庭长期举债,供养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最后换来的却是“透心凉”,多年投资血本无归。让学生和家长感觉“教育本来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可现在却似乎成了返贫的催化剂。”近年来,以大学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产业化所催生的高学费和低就业,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原已出路狭窄的农民。他们不仅要背负沉重的学费,更“可怕”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原先想象中“只要孩子们大学毕业日子就能好起来”的愿望也瞬间破灭。

那些经历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一批莘莘学子揣梦想走进大学殿堂,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明白,梦想与现实的天堑不是用十多年的苦读就能勾连的,人脉和社会地位往往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当下真正能够改变人们命运的选拔机制,比如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录用和国营企业招聘等等,都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处于一种不完全透明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更多人认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用现实的语境来看,“知识改变命运”就好比古代的“仁义道德”,是一个禁锢平民百姓或无权无势人头上的一个思想枷锁,当你沿着这条设定的道路一直前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权贵者的命运,你依然脱不了成为工具的命运。还是英国人培根讲的好“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论点无法推翻。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就能够获得力量。当力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就可以改变原有一切。只是我们要不断追问:真正的知识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