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友情一直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最美好的有十七种交情,看看你拥有几种?
![[转载]人高在忍 <wbr><wbr><wbr><wbr>人贵在善 <wbr><wbr><wbr><wbr>人杰在悟 [转载]人高在忍 <wbr><wbr><wbr><wbr>人贵在善 <wbr><wbr><wbr><wbr>人杰在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八拜之交
旧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妹妹为八拜之交。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典出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中李稷拜访文彦博事。
2.布衣之交
指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旧时平民百姓家的衣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之语。
3.君子之交
指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典出《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http://img1.gtimg.com/15/1590/159043/15904362_980x1200_0.jpg
4.车笠之交
指不以贵贱而渝的朋友。晋代周处所著《风土记》中载:“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日:‘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言交不以贵贱而渝也。”
5.杵臼之交
指不分贵贱而交的朋友。杵臼:舂米的棒槌与石臼。《后汉书·吴祐传》载:“时公沙穆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祐与语大惊,遂与共定交于杆臼之间。”后世便以“杵臼之交”指称交友不分贵贱。
6.肺腑之交
指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唐代白居易所作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有“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之句。
7.患难之交
指一起共过忧患、艰难的朋友。明代东鲁古狂生所著《醉醒石》中载:“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8.金石之交
指友情深厚如金石般坚固的朋友。典出《汉书·韩信传》:“今足下虽自以为与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擒矣。”
http://y2.ifengimg.com/ifengiclient/ipic/20160425/ifeng_imcp_9999999_2d303df06959a4b3f5df79c1bcac7aa6_w429_h246.gif
9.莫逆之交
指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逆,相反。莫逆,一致。《庄子·大宗师》中有“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之语。
10.贫贱之交
指在贫穷低贱时结交的朋友。典出《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1.平昔之交
指往日结交的朋友。典出唐代杜荀鹤《访蔡融因题》:“每见苦心修好事,未尝开口怨平交。”
12.忘年之交
指不计年岁长幼而重在德行才能而交的朋友。典出《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13.忘形之交
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形迹的朋友。典出《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http://y0.ifengimg.com/ifengiclient/ipic/20160425/ifeng_imcp_9999999_5b55987da40544025de5a0b41a7b6082_w390_h250.gif
14.刎颈之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车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5.再世之交
指与父子两代都结为朋友。典出《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16.竹马之交
也作“竹马之好”,指幼时结交的朋友。竹马,指小孩把竹竿骑在胯下作马,用以代指幼年。典出《世说新语·方正》:“帝曰:‘聊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17.总角之交
也作“总角之好”,指童年时结交的朋友。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小髻,用以代指童年时代。典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公理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得意时不要太狂妄,狂之则骄,骄之必败,是失意的祸根。
失意时不要太悲伤,悲之则馁,馁则必衰,一蹶不振,是对生命的亵渎。
万事随缘,不可强求,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方能有个好心情。
诸事,能为之则为,
不能为之则不为。
不苛求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苛求于己,勿施不欲之事,任其天然。
http://img1.gtimg.com/15/1590/159043/15904359_980x1200_0.jpg
人高在忍,诸事能忍品自高。
人贵在善,积德行善方为贵。
人杰在悟,悟透人生则杰。
英雄未必在成败,在其身体力行。

人生苦短,
盛衰荣辱转瞬即逝,
唯其心志长久。
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
随时幻灭,唯其芳名千古。

抬己意贬人,贬人意抬己,
乃不尊人也。
谦恭者抬人贬己,
贬己抬人,乃君子之风也。
多疑生是非,多虑生烦恼,
多思生忧郁,多怨生愤怒。
心平则气顺,心乱则事纷。
心态失衡,万事执偏。
待人要诚恳,与人为善,
体人之心,恕人之过。
待善者宜恭,待恶者宜厉,
待友者宜厚,待贤者宜谦,
待庸者宜宽猛相济,相得益彰。

读书时心净方能入深;
修身时念纯方能入道。
无专心致志无以喻其理,
无寡欲焉能养其德。
学则在其悟,修则在其真。
得理勿张狂,咄咄逼人反而失理,
寓理于情,理自伸然。
得势勿骄横,得意忘形反而失势。
寓势于谦势必大焉。
诸事适可而止,
不可尽兴,乐极生悲,
福极生祸,物极必反。
万物水洗而净,不洗则污;
万物沐阳而艳,不沐则衰;
万物静寂而清,不静则罔。
人间万事皆在陶冶。
![[转载]随想:不要背负心债过日子 [转载]随想:不要背负心债过日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人心原本清静,只因在这喧嚣世界、匆忙人生中,渐行渐远……其实,仔细想想,不是世界太闹,而是你的心不静。现在,让我们一起重塑本心,寻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王阳明的弟子半夜里捉到一个小偷,便向他大谈“良知”的道理。谁知,小偷笑着问道:“请问,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正值炎夏,天气很热,王守仁的弟子让小偷脱掉外衣,接着又让他脱掉内衣。当让小偷脱掉裤子时,小偷诺诺地说:“这恐怕不太好吧。”

王阳明的弟子说:“这便是你的良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种特别的现象,亦即每当我要去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时,内心都会出现一个声音叫我不要做。”苏格拉底称这个声音为“精灵”,而这个精灵只会说“不”,就是只有当你要去做不该做的事情时,精灵会对你说不可以。
这听起来似乎挺不可思议,其实不难理解。就像我们常说的“做了这件事,我会良心不安的”,这种“不安”就是我们所说的“良知”。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先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听“良知”的声音,听听你的本心。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其实,人生在世最可怕的事情不是遭受了多大的磨难,也不是遇到过多大的挫折,最可怕的。是违背良知,遭受内心的谴责。良知是道德的试金石,内心是一面镜子,尽管你所做的恶事逃过了大众的审评,法律的制裁,但唯一不能逃脱的就是自己心灵的谴责。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而只有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地,才是真正洒脱幸福的人生。
良心的惩罚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一时的自私代价却是心灵上永远的愧疚与谴责,不管是凡人还是伟人,都逃不过内心的惩罚。时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才能减少过失,无愧于心。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忙。忙,盲,茫,成了今天的众生相。这让每个人都身心俱疲,在尘世中无法安下心来,幸福也变得遥不可及。漫漫人生旅途中,随时需要静静心。心静了,便能化解所有的喧嚣与无奈;心静了,幸福便不再遥远。淡定、放下、幸福、超脱、活在当下,拂去心灵的蒙尘,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只有完成了平静的历程,心灵才可腾出感知幸福的空间。让我们静下心来,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再轻装上路,这时人生会变得与之前不同,也将会收获满满的幸福。平静,正前所未有地成为品,而除了幸福我们又似乎什么都有。

感悟:静心不是高深的佛教秘法,而是非常有用的放松身心的方法。你不需要了解佛法奥义,只要我们减少心中的欲望,不要强迫自己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给自己的生活添加更多的闲暇时光,与家人共享欢乐时光,或是让自己安静地坐下来或躺下来,什么都不用想,缓缓数着自己的呼吸。就是这么简单,你已经在像佛陀一样开始静心地修行了。人道茫茫,天道渺渺,人生是一种修行。昨天的路不堪回首却回味无穷,现在的路疲惫不堪却义无返顾,未来的路曲折坎坷却任重而道远……不要为自己的职业、容貌、家境、选择感到悲哀,只要去淡淡地品味生活,静静地修好一颗心,就可以创造圆满的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