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来回三重门!—乐天知命—清明节的思索

(2015-04-02 15:45:31)
标签:

佛学

感悟人生

分类: 感悟人生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人生来回三重门!【哲理图文】

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
    众生能够懂得“乐天知命”就一定可以活得快乐,活得充实。往往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就不像乡村里的人那样闲适,那样开心。因为后者简单、知足;前者的攀援心太重。什么是攀援呢?是心意不定,随着外境而转的意思。凡夫之心,时常攀缘外境,随著外境而转,没有一刻的宁静;有道之士,放下万缘,凡事随缘而不攀缘,其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换言之就是欲望太强,好像我们都知道钱这东西没有止境,什么才是个头呢?你得到一元就想二元,得到一百元就想一千元。富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富有,因为他只看到在他头上生存的人。那么什么才是乐天知命呢?
乐天
有一首禅诗是解释“乐天”最好的注解: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看这首诗说得多好啊!幸福原来就是这样的简单,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是这样的多。春花秋月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当然这要看我们是否留意和欣赏了。我们天天呼吸着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但我们是否懂得感恩和知足呢?我们心里的事太多了,占据了我们太多的心灵空间。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索。没有空间让我们容纳。器小易盈。我们的心好像一个装得太满的容器,没有空间再接受月白风清、朗朗乾坤。上天对待每个人都是无私的给予。可是每个人生活的质量截然不同。可能我们会羡慕田园里喝茶的老者,泉林间垂钓的渔翁。或者欣赏老僧的淡然入定,智者的醍醐灌顶。为什么他们就那样的潇洒、闲适、风流、优雅。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无闲事在心头”,换句话说就是心无杂念。心里没有太多奢侈的欲望,粗茶淡饭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是道理是道理,赚起钱来就忘乎所以了。我们都在糟践自己!因为上天化生我们来到人间一定是有所作为而来,决不是没有因果,毫无缘由的做作。从佛教来说作者是自己,因为有一首诗还说:“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什么意思呢?你想知道前生自己做过什么?你现在最好看看自己,现在你的生活、相貌、环境等等都是前生所作的业导致的果报。同样的,想知道来生的事情吗?你现在正在作啊!做什么?作业!现在学生留的作业其实是借用佛教的名词。作业就是作导致来生果报的业,我们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无不是作业。
好了,佛教不承认有宿命,不承认有主宰。我们自己就是主宰,因为我们可以为善,也可以作恶。主导者就是自己,没有别人。关键是我们自己对于善恶、对于自我、对于自心还不够了解和认知。佛教还有一首诗说得更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直白明瞭,大家都能明白。关键是什么是“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就是破除邪僻颠倒的恶见,了知世间出世间因果,常称佛名,读诵经典,观察因果,礼拜众生,赞叹福德,供养善知识。还要多做一切诸善万行。简明扼要的讲“自净其意”就是能消除心垢,清净那些心底的瑕秽。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放纵自己,糟蹋时间,因为“是日已过,如少水鱼。命亦随减,斯有何乐?”我们就像那河里少水的鱼儿,随着河水的干枯我们的生命也将一点点耗尽。今天又已经过去了,究竟有什么快乐啊?我们应该感到悲哀才对啊!反思现代人的生活目的,爱好取向,都是及时行乐,金钱至上;几乎是过一天算一天,哪里来得及反思自己?又懂什么是因果报应呢?
    其实每一天都是人间好时节!每一刻我们都要珍惜,都要感恩,感恩众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生活,感恩父母把我们带来这个世界,不懂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家伙,他永远不会懂得人生的快乐!懂得感恩的人看众生都像亲人,都像菩萨!所以他们的心永远都是柔软的、慈悲的。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懂得惜缘。更懂得给予别人快乐,分享自己的喜悦!他们的心是宽敞明亮的,整个世界都在他们心里。他们爱风花雪月,爱世间万物。因为他们心无偏见,心无杂念。所以他们永远快乐!

知命
什么才是“知命”呢?
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佛教不承认有主宰,所以我们不是上帝创造的!我们是自己的因果导致的轮回产物。好多人都信命运,明朝有个叫袁了凡的人,他本来不信命,可是有人给他算了一卦,谁知还真灵。说他某某年科第高中,某某月应该当官,就连他的官俸应拿多少都分毫不差。于是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宿命者。直到他遇到了一位禅师,这才知道事皆前定都是因果的道理。而因果都是自己作下的。怪不得别人,也没有谁在操纵。只有从现在起改正以前的过失,端正自己的心念。才能获得好的果报。袁了凡按照老师所给的“功过格”严格要求自己,不敢隐瞒自己一丝一毫的过错。开始过失比功德多;直到作的好事越来越多,功德超过了过失。结果,奇迹出现了,本来算命的人说他命中无子,可是他竟接连生了两个儿子,官越做越大,可他坚持为民造福,并不敢自私为己。晚年他感叹自己的一生,对儿子谆谆教导,他的教导之辞被写成一本书,这就是我们现在还在广泛流传的《了凡四训》。袁了凡重申了立命之学,这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反观现代人,学佛是为了什么呢?说明白了,不是学佛,都是在求福!求佛赐福!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佛不会给我们赐福,佛只能告诉我们相信自己,相信因果!你以为佛只在大殿之上吗?佛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他时时刻刻和我们心心相印!求福不如惜福!想要学佛就要学减法,怎么讲?学佛是祛除心里的狭隘、自私、欲望,是不停地减才对!你怎么反而在不停地加呢?佛永远在观照我们,加持我们,他只给那些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人加持福气!因为这一刻我们就代表了佛!每一个人都能成佛!每一个人都是因地佛!佛都要在娑婆世界成就,然后再去其他的世界!因为在五欲杂陈的世界成就才最可贵!就好比莲花的风采!出淤泥而不染!佛代表了宇宙的真理!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众生,而不能成佛呢?学佛的人一定要好好反思这个问题,再去学佛才是。因为无明才导致的轮回不断。无明就是不能出离,出离尘世的苦海而到达涅槃的彼岸!简而言之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颠倒妄想。我们众生妄念不断,没有一刻清净;或者是在大殿上还能自制,因为有佛在那看着哩!出了寺庙就回归了本性,照样五欲颠倒,哪个五欲?财、色、名、食、睡啊!这是大五欲,还有小五欲:笑、视、交、抱、触。这又代表了色心不除,永远不能出离!看门人博客上就是这八个字:纯情即堕,纯想即飞!情欲是向下走的,向下流的;念佛是向上游的,人死后升天界的中阴身都是直接从顶门走!当然天界还在三界之中。密宗相信即身成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凭借这个肉身立地成佛。但是这又是何其之难啊!路子走不好还要堕入地狱的啊!禅宗走轻灵的路线,但那也是大智大慧的人才能修行;律宗的清规戒律相信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够把持;相形之下,只有净土宗走老实踏实的路子。而且它的开创者慧远大师以前还是一位儒学大师呢,所以净土宗又不折不扣的反映了儒家文化的特色,净土宗教我们老实念佛,一句老实可谓用心良苦,试问你能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心地清净的念佛吗?可能刚念两句就想今天晚上吃什么饭?某某还该我两吊钱了吧!其实清净是学佛的目的,念佛是为了获得清净!
    我们的心里总是烦恼不断,妄想连连,为什么?你的心被太多的污垢杂念占据!被太多的欲望左右!念佛就是让我们心里清净。净土宗提倡人间佛教,也就是说净土就在这个世界!其实净土宗最早又称莲宗!效仿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啊!可能很多学佛的人都想往生西方,可是我们想过我们自己的心还分东西方吗?你的心当下清净了,这就是净土了,就是西方啊!所以净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外,净土宗还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防非止过!远离恶念!孔子教导我们要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看到好人好事就想向他学习,做到和他一样。见到不好的行为马上想想自己到底也有没有这些恶习?也是这个意思。儒家是主张出入世的,有所作为的,它和佛家的普度众生都是积极向善的宗旨!有很多学佛的人以为佛教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学了佛反而变得不通人情,越来越冷漠,这仍然是自私的心理在作怪!学佛不是学“我”!没有众生我们永远不能成就!所以我们要多做好事,但是心里不要有得到功德的念头。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其实所谓的为恶还并不是全然无心的,只因为我们心底还存有恶的想法而已。只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众生服务当中。
《易经》中说我们众生来到世间的目的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就是协助天地平衡这个世界,普度所有的众生,开演那一段绵延万世的文化历史!所以佛教并不是无为的,它是有为的!所谓的无为是道教的观念,道教认为宇宙本来是清净的,不需要后天的造作,我们现代的文化、思想都是有违于先天的自然状态。所以老子提倡绝圣弃智,提倡小国寡民。道家的人物都是闲云野鹤一流的神仙隐者,他们翩若游龙,在历史乍隐乍现。他们以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耻辱。他们更加相信天命所归!修身养性地陶冶自我,这不能说是自私。只不过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为伍。”毕竟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朋友,您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当然您的人生也一定会因为您的选择而有所改变,但是看门人要告诉您的是:您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问以后的命运如何,只要走好现在脚下的路!

清明节的思索

清明节的思索
     舶来的愚人节刚过,紧接着就迎来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清明节。中国政府已经将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可以看到中国人加强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尤其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浮躁盲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一味稳定剂,来安抚众生轻浮、散漫的心。如同前面的愚人节一样,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带走得偏离了中国人固有的前进方向。

   中国人的性格坚韧不拔、朴实厚重,因为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绵延流长。我们有一条以“孝”文化为基础的坚实根基,开辟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特色文化的康庄大道。我们中国的文化兼容并蓄,却又和而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吸纳了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总结出一套独步于世界历史的特色文化。其实我们不妨冷静的思考,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历史古国,都在各自领域上创造了不朽的文明。文化是历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唯一基础。正如我们现在还在和2500年前的古圣先贤取经对话一样,尽管时空转换,但是这种厚重的文化价值却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我们作为中国人尤其应该引以自豪,我们应该庆幸生在这样的文明国度。
    经常说我们作为人尤其应该认真思考人类存在的价值,《易经》中说我们人类的使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诚如宋朝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为“横渠四句”。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可见天地生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来破坏!来造恶业!我们人类来这一遭是代天地行公道,为万物创造生存空间,继承发扬古圣先贤的悠久灿烂文化,为千秋万代开演一套和平、富强、民主的太平盛世的佳话!如果我们活着只是像行尸走肉,浑浑噩噩,真是辜负了天地,辜负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可我们究竟继承了多少!我们真的有愧于天地、万物、祖先!我一直相信,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要像个人一样的活着!每一个人都有其原因存在!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我们经常要问一问:我们因何而生?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儒家说我们存在就要担负起“参赞天地之化育”的责任,这个“化育”,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生化,就是万物进化生养,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使它进步和谐;一个是教化,就是我们要肩负起德育教化的使命,这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参赞就是帮助的意思。佛家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了因果,或者说了生死。了生死就可以成佛!怎样了生死呢?了因果就可以。有人以为什么都不作就对了,其实那是无记业!成天吃了喝,喝了睡,那是无记业,来世可能做猪呢,那是畜生道!学佛不是昏沉、散乱、要保持灵明、清净之念!那个念不是善恶之念,不会作业!它会帮助你跳出轮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中国人便全体动员,祭扫祖先。清明节正是踏青的好日子,古人这时候便成群结队到野外郊游。而祖先的墓地也在那些青山绿水之间,可谓旅游、祭扫一举两得。这个传统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也因为这个千古不变的优良传统,我们中国才得以延续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孔子曾经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想想小日本拍的那部《殡葬师》(原名《入殓师》),真真是深得其中之三昧!我们说,慎重而神圣的对待死者,并且矢志不渝的追慕祖先,人民的思想道德自然会得到净化和提高。当然这句话也指我们应当谨慎对待自己所面对的每项工作,不仅是工作,以致生活、学习各方面,当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到它的结果,换句话说,我们要对自己精益求精,务必达到尽善尽美,譬如国家的一条政策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它导致的后果,这条政策是否深得民心民意;老百姓是否因此获利得福,否则就不要实施。而国家之所以昌盛和进步也在于每一条政策和制度的正确和完善!话说回来,孔子的话之所以值得让我们深思和反省,恰恰证明了来自2500年前的智慧是多么的意味深长。可能孔子已经意料到当时以致以后人类发展的趋势,如果不制定总结一套历史的文化,我们中国迟早要亡国!那么清明节的存在恰好填补了中国人生存的一种盲目和虚无。人类是感情的动物,而对于家庭和亲人所表现出的感情尤为炽烈。我们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我们都有生老病死,父母不会永远陪在我们身边。正如我们一样也会告别这个世界。他们辛勤养育我们,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所以我们要恭敬慎重的对待长辈的葬礼,当然我们反对铺张浪费而更加注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通过一定的仪式和礼节表达我们的思念和哀伤,表达我们无尽的感恩之情。虽然长辈不在了,我们也要在心里当做他们还在身边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管束我们、教育我们。所以我们不敢胡作非为,不敢让祖先蒙羞。
     每逢清明,我们要率领子孙后代,一齐来到祖先的墓地,献上一束思念的花朵,点燃一根圣洁的香烟,表示我们不敢忘记祖先的遗训和教导,因为我们的身体流淌着祖先的血液,我们是祖先希望的延续。孩子们都和我们一样在墓地肃穆恭敬的行礼。他们在奇怪地发问:“为什么我们要祭扫?他们是谁?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他们?”我们坚定地说:“孩子,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力量!这是我们中国人得以继续奋斗,不断前进的动力和信仰!”“虽然他们不在了,但他们永远在我们心里!他们一直陪伴我们,鼓励我们,保佑我们!”孩子笑着说:“他们难道是佛菩萨吗?”我们也笑着点头说:“差不多吧,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来自于孝道精神,不是盲目的偶像崇拜!我们在心里感恩祖先、追慕祖先,思念祖先就是一种信仰,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这是一种无法言传的真情!”孩子们似懂非懂,终于他们也长大了,他们也做了父母长辈,他们终于明白了祖先意味深长的话,他们也用这句话教育他们的孩子。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得以自豪的优良传统,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继承着祖先的文明和智慧,我们一代接一代的履行着祖先的足迹和教导。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承上启下的根,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源远流长的魂,清明节提醒我们不要忘记祖先的恩情和遗志,不要忘记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因为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也会成为后代的祖先,但愿我们有朝一日九泉之下见到祖先的时候,都能够欣慰地说:“我对祖先没有愧疚,我对后代没有遗憾,我真的做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