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条块矩阵管理模式践行与思考和平县龙湖学校 吴学明
(2014-09-08 14:47:11)
标签:
教育和平县龙湖学校吴学明 |
分类: 他山之石 |
浅谈九年一贯制学校条块矩阵管理模式践行与思考
和平县龙湖学校
和平县阳明镇龙湖学校自2008年升格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教学班43个,学生人数2000多人。如何利用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是我一直在探索着的管理课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不是创新的产物,是根据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国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对普通初中和小学的优势有:一是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有利于过渡衔接,减少两个阶段脱节的现象;二是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充分,可以使中小学教育资源互惠,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五是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减少了小学升中学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一、学校现状与存在问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肯定有着自身的优势,但这种模式管理的劣势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中小学之间存在着一条无形的沟。中小学部的老师虽然都在同一个学校任教,但因为平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及知识结构不同,造成了两个学部之间的教师在平时缺少交流、沟通。
2.办事程序多,办事效果差。学校的规模大了,办事的机构及人员也随之增大,有时一份文件的传达都要经过多个部门才能传达下去。
3.学生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和小学生的管理严重脱节。中学值日老师不管小学学生,小学值日老师不管中学学生。如在举行各种校际活动时,如果把小学生和中学生联合起来举办,却会因为小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而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分开举行又增加了活动的各种成本,效率也随之降低。
4.教学管理问题。中学部和小学部的学生情况导致中学任课教师和小学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很难平衡,从而考核量化也很难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特别是部分教师,既有初中的课,又有小学的课,工作的量和质都难以衡量。
5.教师队伍问题。中学、小学各自的编制情况不相同,实行九年一贯制后,上级部门还是中小学分开核编,对教师统筹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条块矩阵管理模式
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真正做到“一以贯之”,把单一分开的五指紧攥成一个拳头,形成一个有机整合的整体呢?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在条块矩阵管理方法的模式:
“条”(管理线条),是指办学目标、教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按不同的业务线条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贯彻,有统一要求;“块”(管理实体模块),是指有的工作分阶段、分层级、分学段进行具体管理。该模式以“条块管理”为核心思想,以“矩阵”为表现形式(矩阵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方法决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的,而是纵横交叉立体化的。我们借用数学术语,把它称之为“矩阵”,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如果我们把某条线工作称作为“矩阵A”,那么各条线、各层级、各阶段则是用若干条纵线与横线分成的小矩阵,这一个个小矩阵就是“矩阵A”的矩阵,而各子块又可以用若干条纵线与横线分割成更小的小矩阵,如此不断的分割下去,直到学生个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一)
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该从小学到初中形成一个大的系统,使它成为一个整体。它不仅是在升学上一贯,学制上一贯,而且要在整个办学目标的设置,学生培养目标的规划,行政与业务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上,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要能够一以贯之。同时,基于不同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跨度较大,教育要求层次多等矛盾,所以在学校管理上既不能完全统而管之,又不能让中小学段各管各分而治之。“分学部管理”方式难以适用,而一般的“分层分级管理”因缺乏整体效应也不利于这类学校发展。我觉得“业务线”与“学段块”必须有机结合、交叉应用,以学生发展目标为核心,以某一阶段任务构成的项目为契机,通过项目实施,明确各部门职责,所有项目为实现总目标服务
确立“统一领导、分段负责、条块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原则,提出了学段“整体联动”的教学管理思路。分部块管理不能发挥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按业务线条对一至九年级管理战线太长,试行条块结矩阵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按年级和教学楼设置分成三段,每三个年级一段,学校实行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德育副校长管理好教师、学生德育工作;教学副校长统筹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由教导处分开学段具体来管理;后勤副校长管理好总务处、办公室,全校统一调配资源。每学段教师、学生分开管理,办公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
(二)健全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这种管理一定要分清层次,形成制度。第一层:是保证学校稳定与发展的领导层,三个学段应合为一体。建立学校行政会议制度、教代会议事制度和家长教育委员会活动制度等,制定学校工作规章与章程,制定考勤工作规定、中层干部岗位职责与评价,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条例和教职工工作考核及评估办法等;第二层:是保证学校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中层干部层,每个学段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分开运作,分开评比,分别配备基层干部,制定部门工作规章制度和管理目标,明确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形成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评价细则等;第三层: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层干部层。如班主任、科组长、科任教师,明确各自的责职,具体开展好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
(三)明确管理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
在“统一领导、分段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三个学段。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学段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1)理清管理思路:一条线是以“教学副校长----教导处—科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第二线是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为主线的教育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第三条线是以“后勤副校长----总务处(办公室)----各种服务机构”为主线的后勤服务系统。(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德育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研究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组建成“语、数、英、体育、艺术、”五个大科组,在大科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不同的学段之间互相听课,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常规教学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各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班级管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仪、学习习惯)教育。
(四)优化教师组合,实现科学化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主任不可少。校长管理全校,关注学校发展,侧重高年级管理,副校长分别管理其它学段。总务后勤工作统一的管理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人、财、物的有效利用。分栋办公,能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课程设置,更加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二是教师队伍优化,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
——《教育创新》2013.2(总第1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