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和“锋芒毕露”
(2012-11-21 22:47:16)
标签:
杂谈 |
“韬光养晦”和“锋芒毕露”
——浅谈现代职场中的处世与为人
张挚文
一、成事者善“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
韬光养晦指的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里面暗藏诸多人生道理,尤其在职场里面。面对纷繁社会竞争,不显山露水、急着亮出自己的底牌,而是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才生成功的王道。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到不显山露水的企业家。2008年正值阿里巴巴上市后风光正劲的时刻,马云却开始“阳光灿烂修屋顶”,他在集团全体员工大会上指出: 2008 年的策略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王”。他还总结出阿里巴巴逢单出击(2003 年推出淘宝,2005 年收购雅虎中国,2007 年上市),逢双韬光养晦的规律。同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巨人史玉柱过于张扬导致的惨痛经历让他明白了韬光养晦的重要性。一直在幕后进行“脑白金”的品牌运作的史玉柱,对媒体谨小慎微,十分的低调。在他重起炉灶的时候,隐身战术为其躲避赢得了蓄积实力的时间。
所以,在工作或事业中过分暴露自己实力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懂得示弱、保存实力的人更发展的机会,正应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事者应该忍受得住眼前的屈辱,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敢于和命运抗争,这样才能磨砺心智,在工作中堪当大任。
二、谋人者勿“锋芒毕露”,需“虚怀若谷”
当今,随着现代网络的兴起,“人肉搜索”和“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可估量,“锋芒毕露”者往往会被这犀利的“光芒”所伤。“名人是非多”、“枪打出头鸟”,越是受到众人关注的焦点就越容易被中伤,无论是职场里的“唐骏事件”还是官场里的“表哥事件”都可以为之佐证。
同样,现代职场中人际交往往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得同事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如果人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会让自己心理会感到不平衡;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所以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又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他人一个机会,让他对你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总免不了有意见相悖、言语碰撞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该主动退让,宽以待人,以心换心。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作为企业管理者更应该虚怀若谷,当属下因为非主观过失造成公司或个人的财产损失时,给以宽容理解会让员工产生真心的感激之情,并将这份感激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
总之,“韬光养晦”是一种境界修炼,“虚怀若谷”是一种人生体悟。明代哲学家在其《菜根谭》里写道:“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意思是说老鹰站在那里就如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的时候很像是有病在身。在职场竞争中,一个真正具有才华的人不会轻易显山露水,在待人处世中多一些自我克制,少一点“锋芒毕露”,当你的楞角磨平,学会韬光养晦,你就有了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