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儿童话剧教学设计
(2012-10-15 20:45: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校本课程 |
一年级儿童话剧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儿童话剧是戏剧的一个分支,也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有关儿童话剧各方面资料匮乏,表演的影音资料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儿童话剧是一门有较大挖掘潜力的艺术门类。因儿童话剧调动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它又是一门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的优秀课程。他能开拓孩子的视野,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加孩子的艺术修养。希望通过一个学期到一年时间的努力,开发出一套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爱上这个新兴的艺术门类,在一
年级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培养终身的艺术修养。更希望通过孩子的表演,真正体会角色。
时间安排:
单周星期两节的校本课程儿童话剧,本学期共计18周左右
课程目标:
1、明确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概念及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儿童戏剧的戏剧结构,舞台结构。
2、掌握儿童戏剧表演的要点。
3、掌握儿童戏剧的舞台呈现特点及基本类型。
4、了解儿童戏剧的欣赏方法。
5、了解相关儿童戏剧作家创作情况。
教学重点:
1、儿童戏剧的表演;
2、儿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
3、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的舞台呈现特点及基本类型
课程内容
1、介绍话剧的概念,艺术特征,表演形式,舞台结构,
2、观摩优秀话剧。让学生熟悉表演,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话剧的常用语言、动作。
3、以学习话剧剧本和表演话剧为主,让学生体会角色。
活动措施:
一、结合班主任建立我是小明星的评比。
给孩子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每次上课观摩优秀的儿童话剧。
2、学习话剧剧本,分析剧本中的情节,人物特点,内心体会,然后试着表演模仿。
3、小组为单位表演儿童小小剧,前几周大家同表演一个,以后就分别表演,小组间评议。选出最棒的小组作为展示小组。
4、提供展示的舞台,每周上课前对上次学过的剧目进行比一比、赛一赛、演一演。
4、多交流,留出一定个时间让大家交流表演心得。
学期终进行优秀大剧的展演,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詹姆斯·马修·巴里
英国戏剧家和小说家。其童话剧《彼得·潘》是巴里最出色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塑造的彼得·潘这一形象,成为永恒童心的象征。而作品中创造的永无岛,则显示着作者对童心世界的保卫和爱护。
2、黎锦晖
我国现代音乐家,也是我国现代儿童戏剧的早期开拓者,主要作品有儿童歌舞
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羊救母》《三蝴蝶》《春天的快乐》《七姊妹游花园》《神仙妹妹》《小利达之死》《母亲呢》《苹果醒了》《小小画家》等12部。他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舞剧之精髓,探索创造了儿童歌舞剧这种特殊的儿童戏剧艺术形式,对我国儿童歌舞剧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3、任德耀
儿童剧作家。代表作有《马兰花》《友情》《小足球队》、《好伙伴之歌》《宋庆龄和孩子们》《魔鬼面壳》《生命的瞬间》等。他的作品分为纪实型和幻想型两类。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意蕴,贴近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符合少年儿童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
4、孙毅
致力于儿童剧创作,重视课本剧的改编。出版“儿童剧快活丛书”四册,包括
《小霸王和皮大王》(儿童剧)《五彩小小鸡》(木偶剧)《秘密》(小学课本剧)《美猴王》(中学课本剧),在儿童戏剧的创作中进行了多种戏剧形式的探索。
作品导读
《小熊拔牙》
《机器人和猪八戒》
古为今用是名著改编者们一贯坚持的原则。《机器人与猪八戒》就是将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放置到现代环境中生活的一种尝试。猪八戒好贪小便宜,懒惰、依赖孙悟空的的性格特征和原作一样,不同的是,他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由此产生的错位和误会使得剧本有了较为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和剧情具有了一定的喜剧色彩。
作品选
《大灰狼》节选
《小熊拔牙》节选
妈妈:我是狗熊妈妈。
小熊:我是狗熊娃娃。
妈妈:我长得又胖又大。
小熊:我就像我妈妈。
妈妈:妈妈要去上班。
小熊:小熊在家玩耍。
妈妈:不对,你要先洗脸……
小熊:嗯嗯……好吧,洗一下。
妈妈:不对,你还要刷牙……
小熊:嗯嗯……好吧,刷一下。
妈妈:不对,要好好刷。还有……
小熊:还有,还有……什么也没有啦!
妈妈:不对,想想吧!……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拿……
小熊:好啦,好啦,都知道了!不许拿饼干,不吃甜瓜,不许抓糖球,还不许打架……
……
《鸡毛信》片断
“老赵拿出一封信来,海娃一看,两眼就睁圆了。那封信上插三根鸡毛!”老赵再三叮嘱海娃说:“这可是封要紧的信,千万别弄丢了!听见了吗?你啊,把它送到三王村指挥部,亲自交给张连长。啊!”海娃接过信,往口袋里一装就要走。老赵叮嘱他走什么路线,又给了他白薯,海娃把两个指头放在嘴里,唿地吹了一声怪响的口哨,就追着羊跑了。不久又被老赵叫了回来,因为海娃头上的八路军帽子没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