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解

(2023-09-10 14:44:42)

 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解     2023.9.9

古人说“诗无达诂”,最早的意思是说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其实这话对古代其它诗词也是适用的。我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音韵格律,上下句的意思多有跳跃性不连贯,有些诗词的一些句意往往就有不同的理解。

唐代的王翰曾写有两首《凉州曲》,其中第一首被清代的蘅塘退士孙洙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广为流传。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这首诗,历代评论甚多。明代敖英、凌云《唐诗绝句类选》;“语意远,乃得隽永。”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此诗绝妙,无人不知。若非细细寻其金针,其妙亦不可得而见。…若论顿挫,‘葡萄美酒’一顿,‘夜光杯’一顿,‘欲饮’一顿,‘琵琶马上催’一顿,‘醉卧沙场’一顿,‘君莫笑’一顿,凡六顿。‘古来征战几人回’则方挫去。夫顿处皆截,挫处皆连,顿多挫少,唐人得意皆在此。”也有人说此诗是唐人绝句的压卷之作。是的,这的确是一首好诗,甚能体现盛唐气象。

    近来网上有许多对此诗的分析语译之作,对第二句“马上催”的“马上”一般都未作特别解释,但似乎都理解为“立即”“即刻”的意思,把全句解释为:军中共宴时,将士们刚端起酒杯琵琶声就响起催饮了。我以为这种解释并没有理解作者的深意。

   琵琶本出西域,据刘熙《释名》,琵琶为马上所弹乐器。“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作者独饮或与朋友对饮时,端起酒杯而想起马上的西域歌女弹奏琵琶的情景。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并不是眼前的现实。这句诗能使人想起西域的风情,大漠的苍茫辽阔。诗词中往往有许多想象的东西。陆机在《文赋》说:诗文的作者应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古诗词中的许多语句看似写眼前的事物,但却另有含义,能引起读者的无穷遐想。

再则,“马上”作为“立即”的意思,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我国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为基础语言的,这种北方话是在金元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宋代及以前,“马上”这一词语都是“骑在马上”的意思,如《史记》中“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唐代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宋王安石《嘲叔孙通》:“马上成功不喜文,叔孙绵蕞共经纶。”大概是在金元以后的汉语口语中“马上”才有了“立刻,即刻”这一新的意思。这一新意我们在元杂剧中最先见到,如元杂剧《陈州粜米》中便有这样的语句:“爷!有的就马上说了吧!”故此,王翰的“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马上”应该是“骑在马上”的意思,而不是“立即”“即刻”的意思。

王翰的这首《凉州曲》〔《全唐诗》为《凉州词》〕,能流传千年,能得到千万读者的广泛喜爱,不是偶然的。四句二十八字,起承转合有致,写出了盛唐时出征西域的将士巩固边防,开发边塞,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见仁见智,我的这一见解不知是否合乎作者的原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