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竹子庵游记

【感受青岛变化】竹子庵游记
http://s15/mw690/003ddpsEzy6XMtFAsgKce&690
http://s10/mw690/003ddpsEzy6XMtFXFiha9&690
http://s9/mw690/003ddpsEzy6XMtHwDbie8&690
http://s10/mw690/003ddpsEzy6XMtL2ywx29&690
http://s14/mw690/003ddpsEzy6XMtLPorX5d&690
http://s7/mw690/003ddpsEzy6XMtMT91Yc6&690
http://s5/mw690/003ddpsEzy6XMtO7xJi44&690
http://s13/mw690/003ddpsEzy6XMtQr5EM3c&690
http://s15/mw690/003ddpsEzy6XMtZHE9E4e&690
青岛世博园的东边,有一处风景秀丽的竹子庵旅游景区。如今已经成为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蓬莱仙山”。可是,对于美丽的竹子庵,在这之前,我却一无所知。今年10月中旬,儿子、儿媳在朋友陪同下游览了竹子庵,深深被那里美丽的景观所吸引。儿子决定带领我和老伴亲眼目睹一下“仙山”的风采。10月25日星期天,儿子、儿媳,带领我和老伴及女儿、外孙,我们驱车来到竹子庵。一下车,我就被那山上五彩斑斓的风景迷恋住了。
当时,我手中获得一份与竹子庵有关的资料,原来,风景秀美的竹子庵,位于李沧区东部北九水办事处地戴家北山南麓的山腰中,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间(337年),可谓历史悠久。竹子庵为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属于石门山山脉,是崂山的一条余脉。南临天水路,东邻世园会园区。竹子庵又名玄阳观,属于道教清静派、、、是崂山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是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介绍历史记载:竹子庵依山而建,因其初建时为就地采石垒砌的石头建筑,状如古时铃铛,故民间又称其为“铃铛石屋”,清乾隆年间重修,有石刻为记。竹子庵是道教建筑,分东殿和西殿,道观西侧有五级石塔。“文革”期间,道观及石塔均被毁。竹子庵遗存多处摩崖石刻和碑刻,主要有“金丹早成”、“紫竹野林”、“重师玄风”、“道义千古”、“灵隐玄阳”等。“紫竹埜林”保护完好,上有“东坡、岁次乙丑”等字样,相传为苏东坡所题。
下午一点钟,我们开始去一路攀登竹子庵秀美的山峰。首先看到的是竹子庵标志性建筑“紫竹幽谷”的牌楼。进入这道山门,看到有两座山梁,中间是一条幽幽深谷,清清地山水从山上流下,被一条拦水坝挡住,形成一个小湖,湖水清澈,看见水中有金色的鲤鱼游来游去,于是,这湖水就有了灵性啊。山下一处土坡上是一片火红的柿子林,在这深秋的季节,满山坡的柿子像无数红红的小灯笼挂满树枝,令人谗液欲滴,远看好像一片红霞。在柿子林后面有一几百平方米的平房建筑。在阳光照耀下,那“玻璃”的房子闪闪发光。那是做啥用的?有人说是“博物馆”,也有人说是“花房”,还有人说是“超市、饭店”、、、不管是啥,在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前,都是人们的遐想而已。竹子庵还在加强许多配套建设,看来只有大房子开放时才能揭开它的谜底了。
从这片柿子林往上攀登,山上是用花岗岩石铺成的石阶道路。道路铺建的比较宽。我们一步步向上走去。在一处比较平坦的山地上有一处石头与青砖青瓦的建筑,是三栋房屋组成的院落,那房子是三角形的房顶,古朴而华丽。走到跟前看见大门上方书写“源堃”两个大字,原来这是一座画院。大门关闭,不能进入。但是,我想:这是哪位大画家的画院呢?或者是李沧区建设地一处画院?不管是谁的画院,画家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一定会灵感大发,画出最美的山水画卷来。说不定这里就会有著名画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啊。
我们继续沿着弯曲的石阶山路向山上攀登,走了不远就看见了第一道山门牌楼,上书“太清门”三个大字,这是一座青砖青瓦的门楼,“太清门”背后上方写的是“别有洞天”四个大字。走过太清门,对面是一尊高大的岩石景观,上面书写着“紫气东来”四个大红字体。此景十分壮美,看了让人不禁欣喜,于是赶紧在此拍照留念。
在离太清门上方的左侧不远处有一块巨石,老远就能看见上面刻着“金丹早成”四个大字,每个字一米见方,属于秦篆榜书体。题字之人也是众说纷纭,刻字也是一大怪事,至今没有考证出来。巨石下有一石洞,据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我们赶紧在此拍照留念,好沾沾“仙丹”的灵气。然后顺着山路继续向上攀登,只见深谷两边长满各种竹子,路边的牌子上写着栽植竹类15种,有毛竹、小毛竹、淡竹、金镶玉竹、黄槽竹、早园竹、紫竹、刚竹、斑竹、孝顺竹、黄杆京竹、翠竹、菲白竹、箬竹、凤尾竹,共计10229平方米。其实,除了各种竹子,竹子庵整座山还有许多名贵的树种,如,银杏树、桂花树、黄杨木、红叶丹、云杉、珍稀树种水杉、柳杉、、、另外还有苹果树、梨树、桃树、石榴等,有各种名贵花卉,各种乔木灌木葱茏茂盛。
我们一边欣赏着茂盛的竹林和满山青翠的树木,一边向上沿着山路走去。在山腰转弯处看到三个叠级仿古建造的方亭,名为“太清亭”、“上清亭”和“玉清亭”,游人可以在此小憩。红色的亭身,蓝绿漆花的天花板,极具道家风格,体现了道家文化的返璞归真。在旁边的一块牌子上书写着解说词。原来,这里叫“三重道”。我在此处休息了一会,感觉好像置身于亭台楼阁的仙境一般啊。
从“三重道”距离竹子庵还约有几百米路程。向上望去,万绿丛中隐约可见那里有几栋灰色砖瓦房子。可是我感觉有些走不动了,于是向园林工人要了一根干竹子杆,作为拐棍柱着继续向上攀登。小外孙看到我那样子,嬉笑说:“姥爷好像西游记里的老妖精啊。”逗得儿子、女儿、儿媳、老伴们哈哈大笑。有了竹竿支撑作动力,我紧跟孩子们一鼓作气,攀登上了“竹子庵”。
在竹子庵旁边有一座“长生亭”,灰砖灰瓦,红色柱廊,雕龙画凤。长生亭旁边的山坡上是深秋染红的枫叶。于是,我和老伴在长生亭门口拍照留念,以图“长生不老“的吉利,并在那片红叶前拍照为图个“鸿运当头”的好彩头啊。参观完竹子庵,按说要登山往上走,去参观“三清洞”。据说三清洞高约3米,宽近五米,洞长约10余米。洞内阴森清凉。三清洞离竹子庵还有几百米远山路,许多帅哥靓妹争先恐后往上攀爬。可是,我实在是攀登不动了,只好放弃攀登三清洞啦。在竹子庵、长生亭、红叶“半壁山”和那棵高大的银杏树旁边,孩子们也纷纷拍照留念。
然后我们来到山上一处小广场,坐在石凳上休息。在这里可以欣赏整座山景,也可以看见不远处的李沧区那繁华的楼群和许多美丽地建筑;只见山拥抱着城市,城市依托着山峦,这山、海、城的有机结合,令人感到青岛是如此的美丽,真是令人陶醉不已。竹子庵这“世外桃源”如同世博园一样为魅力青岛增添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坐在小广场上,我看见一位景区负责人,于是向他问起竹子庵的建设情况,据这位景区负责人说,2007年李沧区政府就协调一些企业捐款118万元,进行了初步改建。随着世园会的建设、开放,竹子庵于2013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是李沧区政府要办地实事之一。竹子庵公园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取得显著成效。已经向游人免费开放。整个公园以道家文化为主导、以世园会生态旅游为推动、以自然生态为依托,承载养生、休闲运动、度假、文化体验等综合旅游功能、打造市区内一处承载道教文化的生态之山、休闲之山,在繁华闹市中展开一条“探幽寻道”之旅、、、、、、
直到下午五点,大约经过四个小时的游览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下山来。下山途中我不断回头看看这秀美的风景,在心里默默地说:“美丽的竹子庵,你这人间仙境,旅游圣地,我会再来看您的!”
这正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筹资重修竹子庵。
崂山又添新景观,千人万人游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