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育的每月一事》读后感

(2014-03-12 17:39:56)
分类: 我的作品

《新教育的每月一事》读后感

刚刚阅读了朱永新老师《新教育》中《新教育的每月一事》这一部分的内容,感触颇深,被朱永新老师在新教育上的创新思想所震撼。

朱永新老师根据一年十二月的不同特征,设计了每月一事主题。吃饭(节俭)1月,走路(规则)2月,种树(公益)3月,踏青(自然)4月,扫地(劳动)5月,唱歌(艺术)6月,玩球(健身)7月,问候(交往)8月,阅读(求知)9月,家书(感恩)10月,演说(口才)11月,日记(自省)12月。虽然这些一事主题都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微小的事情,但是却紧贴学生生活和实际,学生真正从这小小事出发,在这些小事的锻炼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正确的认识,那么就是一个健康、成功的孩子了!这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在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常常被这部分的文字带到以后自己走向岗位,担任老师时遇到的各种学生工作情况,自己若是按照新教育所提倡的方式去做会出现的效果是如何。结合自己上中学时的情况来看,那会学校老师都不重视主题活动。对于主题活动的开办至今没什么印象。那时候每个学生都很希望老师能带领我们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全班同学可以想一个大家庭一样,在一起做游戏、讨论、表演才艺等轻松的场面。所以,真正践行新教育的每月一事主题,我想学生肯定会很乐意,会积极参与。那么,作为老师,真正要使活动能达到教育的意义,能顺利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心声,将学生引向正确价值观上来。

每月要做的一件事情,都是生活中常做的事情。所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看来,日常行为习惯会决定人的命运。在卢梭那里,他非常主张

在这一部分中。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朱永新老师在讲2月份的主题“让我们不闯红灯一个经典的故事。

说起闯红灯,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某青年出国留学期间,谈了一个外国的朋友。两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有一次,男青年与女朋友外出逛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恰巧遇到了红灯。他左顾右看,发现没有一辆车子来,于是闯过红灯直接往前走了过去。走了几步以后,发现女朋友没有跟过来,于是就对她说:“走呀,现在没有车子经过呀!”女孩很不高兴。等到绿灯亮了才走过来。后来女孩离开了他。女孩说:“像你这样闯红灯,不守交通规则,说明你是很不讲公共规则的人,我们将来没有办法一起生活。”

后来,这个男青年回国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谈了一个朋友。巧的很,他们一起上街的时候也遇上了红灯。这次,这个青年没有闯红灯,而是站着等绿灯亮了才走过马路。但是,他女朋友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老实?这样老实的人将来不吃亏才怪呢!”于是,他们分手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性的故事,但是它说明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待规则问题的态度显然是不同的。我们许多问题的背后,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排队加塞等等,其实最缺少的就是对于规则的淡漠甚至无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