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业

(2014-01-11 22:16:46)
分类: 作业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业
     ——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班级:11思政陶班

          学号:1102010118

          姓名:兰华礼

案例简介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张强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案例分析

一、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一)获取途径:从张强的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生活习惯、学校环境因素入手。
 
(二)获取方法:
    1
、访问调查法:通过家访张强的父母,了解到张强的家庭环境,以及张强在家的表现。
    2
、电话调查法:通过电话调查,向张强的班主任了解张强在校的具体表现,以及厌学的原因。
    3
、网络调查法:案例中的张强,是我的一个网友,通过平常的QQ聊天,旁敲测听地对他进行厌学表现和症状的记录。
    4
、判断性预测法:根据张强的具体情况,可以断定为是厌恶学习。

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一)矛盾分析法:
    1
、发现思想矛盾:通过访谈,张强坦白,自己很想努力学习,也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出路,但是自己努力了,成绩还是很不理想,使他对是否继续学习产生了思想矛盾。
    2
、把握思想矛盾的特性:在诸多的思想矛盾中,我们着重分析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在案例中,我们着重分析张强厌学的主要思想矛盾。
 
(二)因果分析法——“一果多因”
    1
、厌学的本质:厌学是情绪问题,不是意识层面认识的问题。不是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潜意识层面把负面情绪和学习联系在一起了,导致看见书就心烦,或者遇见学习就心烦。
    2
、张强厌学的具体原因分析:
  
1)父母离异导致厌恶学习
   
张强的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张强也许心里想通过厌学来惩罚父母的离异和不关心,还有家庭环境和氛围让其不能安心学习。
  
2)进入初中成绩跟不上进度导致厌恶学习
   
张强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但是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加重,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和学习情绪消极,导致其成绩下降,成绩跟不上,从而导致厌学。
  
3)社交恐惧症导致厌恶学习
   
张强由于生活在离异家庭,内心自卑,消极,不敢与同学交流,长期内心的压抑,导致其觉得在学校没有人可交流,再加上成绩跟不上,学校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牢笼,课堂对他来说就是折磨。
  
4)父母不重视教育
   
张强的父亲由于教育观念陈旧,不重视对张强的家庭教育和关心其在学校的教育,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没有支持和及时矫正张强的厌学症状。
    (5)
注意力分散症引发厌恶学习
   
张强正处于青春期,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按规范控制自己的言行;  不能专心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学习常有始无终,容易分心。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
    
三、有步骤地对张强开展教育

(一)理论教育法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张强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明白和牢记学习的重要性,并付诸实际。
  
(二)疏导教育法

    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让大家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导即引导,开导,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疏与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式是疏通的目的,是疏通的必要继续,不引导,只疏通,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就会放任自流。疏导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而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一方法符合人们思想形成于发展的规律,是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依据的。

    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第一,分导。所谓分导,就是分而导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导可以分为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分头而导。对张强主要采用分步而导的方式,分步而导是针对某个人的思想问题,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加以教育引导的方。张强思想问题的形成,是由许多矛盾综合交错,主观客观汇集的结果,对于他的思想问题,先分先后主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解决。先让其尽情地诉说出心中的苦恼,发泄心中的愤懑,然后再有步骤地帮助他解决思想困惑,逐步加以教育引导。

第二,引导。所谓引导,就是启发引导。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启发诱导,十分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思考的积极性,增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提出问题,启发张强学会分析问题,正面说服,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是张强明辨是非,认识到其行为的错误性与危害性。运用其身边好学生的典型事例,激励张强与之比较对照,自觉学习和效仿。

    疏导教育法虽然运用很多,但是也不是万能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同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对张强进行疏导教育的同时,应当对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我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也叫示范教育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民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典型教育法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效仿。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较说理教育更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

    典型教育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按照典型的性质来划分,有正面典型和负面典型。所谓正面典型即体现或代表先进、正确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能够起榜样示范作用的典型。而负面典型是反应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和对社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典型。由于张强本身属于负面典型的范畴,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宜采用正面典型的形式。选取张强身边的好学生的例子,鼓励张强向他看齐,树立信心,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己的长处,重造自我。

(四)感染教育法

    所谓感染教育法,就是人们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收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感染教育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对象,对于青年学生,效果更为突出。运用感染方法,特点是寓理于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乐于接受教育,从而保持教育信息系统的开放状态,对教育内容保持亲和的、积极的和兴奋的情绪,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按照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感染内容划分,主要有形象感染、艺术感染和群体感染三种方式。在此主要介绍群体感染,群体感染也叫交互感染,指在一个群体中,受感染体感染的各个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况。这种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中就会感到身心舒畅;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集体中就会感到精神不振,心情忧郁。

    张强一直学习不认真,消极生活,宜对其采用群体感染的方式。首先从张强生活的班级环境开始,从同学缘分、室友感情、道德要求、人道主义等多方面劝说和要求其同学多与他交流、交朋友,并要主动帮助和关心他,让他感受到来自同学、室友的关怀和温暖,多给予他一些正面的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提醒他要注意清洁卫生,并试着和同学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张强在这样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有助于他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正面的思想观念,逐渐融入集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的对受教育者充满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够灰心,根据受教育者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和鼓励,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教育者反复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确保其思想保持正确的方向,不偏离教育原本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