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捏塑一天——狄金森诗歌主题晨诵之旅(2)
(2012-11-13 12:39:21)
标签:
杂谈 |
我想捏塑一天
——狄金森诗歌主题晨诵之旅(2)
1
我们的教室转移到了音乐教室。平房,安静,空间更加宽大,让人有一展歌喉的欲望。
什么时候真的要请马佳男为我们高歌一曲的。
但是他这会儿,正全心投入地朗读:“有一片天空,永远平静而明朗……”
全班这十四个孩子情不自禁跟着应和起来:“有一种阳光,即使是在黑夜——”
晨光,铺泄下来。二月的春风,还透着阵阵寒意。
门前矮小的黄杨,不知何时已爆出了绿色的芽胞,胀鼓鼓的,随时都有可能绽裂开来;水边的小柳树,更是迫不及待,着一身新绿,款款地在春风中摇摆了。
鸟儿们的歌喉,在早春的清冽空气中更显清脆,唧唧啾啾,增添许多生趣。
“晨诵,与黎明共舞,用美妙的词语,开启生命中一个个重要的日子。”当这句话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时,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念诵起来。这声音长了羽翼,飞出窗外,汇入更浩荡的生命洪流。
2
今天是我们走入狄金森诗句的第二天。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四年级的孩子去触摸到一个孤独却又无比丰盈、清澈的灵魂,就要引导他们,把心灵向着这些伟大的诗句,完全敞开。
昨天早晨的晨诵,我没有去讲跟狄金森有关的任何事情,只是把这首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诵读,去想象去体验诗人所描绘的那“另一片天空”的美妙,从而心向往之。下午结合《黄书包》的共读,在布置故事续编的作业时,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维,我稍微点了一下狄金森的生活背景。
当我问孩子们,你感觉会是怎样的诗人,才能写下这么“悠远、开阔、安静、恬淡”的诗句时,他们纷纷用“快乐、幸福”来形容。我告诉他们,诗人的内心的确时时充满着“快乐和幸福”,可是那不是现实生活带给她的。她一生几乎都没有离开过家,也一生未曾结婚,因为她的母亲身体多病,而她的父亲却最喜欢吃她烤的面包。所以,她的一生,几乎就是作为家庭主妇度过的,每天围着炉台、面包烤炉打转。孩子们真是惊讶了。我又告诉他们,虽然狄金森生活范围很窄,可是写诗,却让她的心灵,自由飞翔在那个无比博大的天空。这样,他们再念起《另一片天空》的时候,意蕴仿佛也更加深远了。
从今天开始,晨诵的时候,我就要把狄金森的诗句和她的生命,以及我们的生命,一点点编织在一起,像织一幅精美的壁毯一样。
3
“我的兄弟,请你造访我的花园。”
孩子们全体起立,用明亮的声音,深情诵读完《有另一片天空》后,我接着他们,重复了这最后一句,同时,ppt上现出学生昨天课堂上的照片。诗句和照片,构成了一种幽默的默契,孩子们会意地微笑着,坐下,眼睛,是亮亮的。
“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狄金森的生活背景,简单地不能再简单了,一生离群索居,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孤独寂寞的,可是她的生命因为有了诗,所以看一切都不一样了,连整天待着的厨房,也充满着诗的气息。”接着,在大屏幕上我打出了一段狄金森的日记摘抄片段:
我们家友善的厨房,让我可以好好观察自然。最有趣的部分,是捏出鸟类可爱的样子。当我的手工作的时候,我的心正朝向更宽广的所在。如果我在心中发现宝贵的意象,我就会将它们用手捏出来。
|
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念出来,那个一边揉搓着面团,一边却在脑海中浮现着无数意象的狄金森,与他们的心很贴近了,哪个孩子没有白日梦啊?狄金森却把这些宝贵的诗句“捏”了出来,写在了随手可得的小纸片上,甚至食谱的背面。她是怎样来捏塑自己的一天呢?孩子们,请听一听吧:
我想捏塑一天
我想捏塑一天
好像它是首诗
接着调整韵脚
强调我的原因
接着确定型式
琢磨它的光亮
让它会合其他同伴
群聚在爱的房间里
范读过后,这十几个孩子非常安静,只轻轻地点着头。我们彼此会意地静默着,让这诗句在我们的心中再流转一会儿。
然后我请同学们自己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去捕捉更多的感觉。孩子们的声音响起来了,今天,女生也更加放得开了,大家真正地投入了诗中,忘了自己。
马佳男有些激动,他说:“我感觉这首诗比《有另一片天空》还要好,我喜欢它,可是我说不出来。”是的,刚才自由读的时候,他的声音明显和别人不同,尤其最后两句,听上去格外清明,宽广。
吴振北也说,他好像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她在做一块面包的时候,脑子里却在想着怎么“韵脚”啊,“型式”啊,用一首诗把她的想法说出来。
而张璐易则提出了一个疑问,“爱的房间”是什么意思,我让他们连起来读最后一句:“让它会合其他同伴,群聚在爱的房间里。”孩子们已经知道了“它”就是指“诗”,狄金森为每天的生命写下的诗,而“其他同伴”则是很多很多这样的“一天”,这样的“诗”,当这么多的“诗”聚在一起的时候,聚在我生命里的时候,那么任何地方,都充满了诗意,都是“爱的房间”。
“诗的花园。”沈嘉诚说。
“对啊,狄金森爱诗,她的生命就是为诗而存在的,因此,像拉克尔热爱写作一样,她也收集各种名字,为她喜欢的诗命名。‘爱的房间’就是‘诗的花园’,就是‘另一片天空’,‘另一种阳光’。”
我又请马佳男单独读了一遍,真好!
4
虽然身在方寸之间,可是周围的一切事物,在她的眼中却都是诗。这样,世界也变得奇妙起来。
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可爱的鸟的照片,我问学生:“这是什么?”
孩子们说:“一只小鸟。”
“错,它是一首诗。”孩子们都乐了。
又是一张可爱的小鸟照片,我又问学生:“这是什么?”
“一首诗。”孩子们齐声说,声音中透出调皮与狡黠。这种师生间的默契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我又播放了一张小鸟的照片,利用晨诵,将美好的事物尽可能地也编织进来吧,然后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虽然狄金森的家庭生活阴郁刻板,但丝毫压抑不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追求。她享受着大自然无穷无尽的财富,把它们都变成了诗。路上见到一块小石头,她会写下《快活的小石头》。飘落的雪花,鸟鸣,麻雀,松鼠,野蜂都成了她诗歌中的主角。 |
接着又是一张叼着小虫的小鸟照片,我问学生:“你在路上的时候,如果看见这样一只小鸟,你怎么确定韵脚,调整型式,琢磨光亮,把它写成一首诗呢?”
呵呵,这很有趣,但是我只给他们了思考时间,不让他现在就说出来。然后,我出示了今天要学习的第二首诗《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也是为了配合《我想捏塑一天》的学习。
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 狄金森 一只小鸟沿小径走来 他不知道我在瞧—— 他把一条蚯蚓啄成两段 再把这家伙生着吃掉 然后从近旁的草叶上 吞饮下一颗露水珠—— 又向墙根,侧身一跳 给一只甲虫让路—— |
他用受惊的珠子般 滴溜溜转的眼睛—— 急促地看了看前后左右—— 像个遇险人,小心 抖了抖他天鹅绒的头 我给他点面包屑 他却张开翅膀,划动着 飞了回去,轻捷 胜过在海上划桨 银光里不见缝隙—— 胜过蝴蝶午时从岸边跃起 游泳,却没有浪花溅激。 |
孩子们读得真是好啊!把这只小鸟吃虫、喝露水时的悠闲自在,却被一只甲虫吓一跳时的紧张惊恐,还有对我发现并用面包屑讨好它的举动置之不理的高傲态度,全都惟妙惟肖地读了出来。尤其最后一节,那感觉——轻捷!
5
“我想捏塑一天,好像它是首诗。”
我们又回到了这首诗。孩子们再次齐读后,我说:“你看,当生命有了诗,你看待周围事物的眼光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