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结果和标准。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在新课标中,具体细化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也称‘三维目标’。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学生的学**方向和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方向。所以正确深刻的从以上三方面理解教学目标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决定着教师在评测一堂课、一个教学课题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时候非仅仅从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思维活跃与否,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等方面来评价其优劣。非表面形式化,而能从老师预先设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是否真正达到目标或达标的程度来判断。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入里,里外结合,内外一致。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那么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到底有什么原则和可操作性的步骤呢?
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由五个层次构成,即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均由教学总目标也就是教学目的决定。须上下贯通、有机联系。既能把握该学科整体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也能具体到每学期、每单元、每周、每节课时。
2、层次性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必须层层深入、逐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考虑到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也要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如认知目标中的从知识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等等。
3、灵活性原则
根据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学生的个性特征、学**需要以及具体教学情景灵活对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作变通,以适应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按照科学的步骤进行制定。
1、钻研教学课程内容
钻研课程标准,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一般从三个阶段入手,即“懂”、“透”、“化”。“懂”即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找出知识点,分析出重点、难点、考点、关键点等;“透”即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之成为教师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即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达到“人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2、分析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哪些可以成为学生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确定教学内容中哪些学生通过预**可以掌握,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稍加解释,哪些是学生学生的难点,需要点拨引导,和怎么点拨引导;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兴奋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3、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重组
在对教材体系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后,确定教学要求,并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如知识体系、技能、态度等教学内容等。
4、列出概括性的教学目标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教学目标进行概括性的表述,其表述内容一般包括学**任务、学**重点、难点,表述并具有指向性和操作性,并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落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学工作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把握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分析好知识内容的连贯性、难易度、逻辑性,由认知的层次精确定位,如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到整个学**过程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