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原因
(2014-06-16 19:50:3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和借鉴前人有关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发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师方面
(1)
(2)
(3)
2 学生方面
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经常处在教师要我学我就学的状态,也没有很强探索新知的欲望;有些学生虽然有了“不是教师要我学而是我自己要学”的思想,可是他们对学习只有三分的热度:还有的学生在数学课上一遇到困难就向同学和老师求助,从来不加以思索,有些就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出来直接放弃,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会积极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不轻言放弃,直到问题结果呈现为止。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1 教师方面的原因
(1)
(2)
(3)
2 评价方式方面的原因
美国学者斯塔弗勒比母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8]。”新课程也强调课堂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作用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然而,问卷结果显示当前有30%的教师是只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说明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就是课堂评价中教师又很少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使得教师仍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学生难以摆脱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
3 教学设备方面的原因
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现在不少学校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学校配备了很多的先进教学设备,如多媒体,DIS实验装备,数码显微镜,电子白板等。这些设备的使用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从而有利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去;可以化静为动,使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图像、动画和声音等集于一体,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也不难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小学几乎没有相应的教学设施,他们还处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一个教室、一套试题、一张考卷的传统短程“笔、纸、板”式静态单选小教育。严重阻碍高效教学模式的建构。
4 班级规模方面的原因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界有不少人士一直在强调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就要加快缩小班级规模的步伐,扩大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然而要班级规模缩小,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需求量就会增多,这无疑就会加大各地区教育经费地支出,而我们知道每个地区每年投入到教育这一块的经费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难以达到“小学生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30,初中每班35人左右,而高中年级的每班学生数最好不要超过45人”的要求[9]。我走访了武夷山市余庆小学、崇安中小、实验小学,经了解余庆小学每个班的平均人数是53人,崇安中小每个班的平均人数是58人,实验小学每个班的平均人数是55人,这些数据远远超过上述数据,如此以来,以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很难做到关注全体学生、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