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学反思的六种方法

写好教学反思的六种方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道出了人格完善和进步的有效方法。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就离不开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要从点滴记起,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悟于心,能够于无声处洞见自己的教学得失,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写好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一、写“亮点”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例如,角的概念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概念是对生活中无数个不同形状、大小的角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的教学,老师先询问:“你们见过角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摸摸书本、三角尺等各种物体中的角,接着问:“角是否与颜色有关?是否与材料有关?那什么叫角呢?”然后就请大家画一个角。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摸摸书本、三角尺中角的顶点、边长。最后概括出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平时在生活中所看见的各种各样的角,从而进一步理解角的枞概念。在教学“平移与平行”时,部分学生画平行线有困难时,就让他们根据平行线的特点,借助方格来画,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同时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的含义。
二、写“败笔”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教师可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使之成为教学经验。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章节后的教学反思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先后分别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与“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感觉学生学得比较好,他们知道了如何比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也知道了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我以为这单元开了个好头。谁知道,在学习完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者带分数后,一道比较分数大小的作业题却难倒了一些学生。这道题有好几个数(包括真分数和假分数、整数),其中两个是和
。在课堂上布置完作业,先后有好几个学生问“
和
”怎样比较大小。我说,你们认为这两个分数能比较大小吗?他们都说不能。我问为什么,回答是“它们既不是分子相同,又不是分母相同,怎么比较啊?”我再问,你们刚学过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我就说:“这不就行了吗?”
“啊,明白了”,我话没说完,他们就有点恍然大悟。通过这堂课,我更加深深体会到: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上课时不仅要把有关的知识讲透,更要把该联系的知识点为学生讲明白,这样学生才容易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留下遗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和周长”后,让学生完成一道练习:“一张照片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请给配一个镜框,看看需要多少本条?”
四、写“收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时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独到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例如,在教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后的教学反思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同时,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当学生探究时,我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我发现那几个优等生学会寻找题目的特点:看到数字5、25、125想到数字2、4、8,将他们相乘,凑成整十、百、千数;也会把接近整数的写成整数和一个一位数相加减,例如:202×36,把202写成200+2,变成200×36+2×36。寻找能凑成整数的数,把它们相加减,例如:734-47-34,发现734和34,都有一个34,相减正好是整数,可以运用数字搬家的方法:734-34-47,使计算更简便。
五、写“对策”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容易混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有的同学2×3.14×4×5,错用了侧面积公式,有的时候计算体积却运用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我建议学生边列式边在底面周长和高或底面积和高下面划上横线,如2×3.14×4×5以便回头检查发现是否错用公式了,还可以防止丢掉3.14或忘记乘高的现象。再如,求圆锥体积——学生容易忘记乘三分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画草图时把题目中的相关条件标在图上的习惯,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根据图中的数据列算式,不容易将题目中的条件弄错了,如直径当成高或高当成直径;二是当你看到圆锥的草图时,就会条件反射算它的体积一定要乘以三分之一。
六、写“再教”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进行归类各总结,再思考以后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提高教学水平。再拿上面分数比较大小来说,在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后,就可设计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两个分数是否能比较大小的题目。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并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这样才能成就更多的精彩课堂。
(该文章发表于《广西教育》2013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