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发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东西德国、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发电量的历年变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双方彼此工业经济实力对比的变迁。
东西德国和南北朝鲜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美势力范围划分的产物。在分裂之前的1943年,德国发电量为739.4亿度,朝鲜发电量为56.88亿度,其中朝鲜发电量还超过同年中国的发电量(52.20亿度)。
分裂之后的1946年,东西德国的发电量分别为220.0亿度和115.4亿度,两者相差不是很大。南北朝鲜发电量则十分悬殊,北朝鲜39.34亿度,南朝鲜2.25亿度,北方是南方的17.5倍,这也表明在日据朝鲜时代,电力工业主要建设在北方。由于数年战争对经济的破坏,1946年德国和朝鲜合计的发电量都低于分裂前的1943年,特别是德国本土遭到长期猛烈的轰炸,发电量仅为1943年的45%。
战后,经过双方各自的建设与发展,东德与西德的差距越来越大,而韩国则在不断追赶并超越朝鲜后,将领先优势越拉越大。两德统一时,东德发电量为1172.9亿度,西德发电量为4494.9亿度,东德从1946年相当于西德的52.5%降低到只有西德的26.1%。尽管东西德国起步的基础不一样,东德的条件要比西德差一些,在战争中遭受到的破坏更严重些,以及苏联为恢复经济对东德的掠夺,但此后东德的经济发展政策差异及体制的差别却是造成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49年,北朝鲜发电量为59.24亿度,南朝鲜为6.55亿度,北方是南方的9.0倍。朝鲜战争停战后的1953年,北方发电量减少到10.17亿度,南方则增长到7.36亿度,两者已经十分接近了。这表明,朝鲜战争期间,由于美军的海空和武器优势,北方遭受到的破坏远比南方严重。
1957年,北朝鲜发电量恢复并超过战前最高水平,达到69.08亿度,南朝鲜发电量也增长到13.28亿度,北方是南方的5.2倍。北朝鲜发电量在1961年突破100亿度,南朝鲜突破100亿度则要到1971年。1971年,朝鲜北南双方发电量分别为169.10亿度和109.52亿度,北方是南方的1.54倍。1978年,朝鲜南方发电量开始越过北方,当年北方发电量为320亿度,南方为334.13亿度。此后,南北双方发电量差距开始逐年拉大,1989年,南朝鲜发电量突破1000亿度,而北朝鲜则维持在535亿度,仅相当于韩国的52%。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遭受到巨大的困难,1992年发电量锐减到380亿度,不及1979年的水平。2010年,韩国发电量增长到4972.24亿度,朝鲜没有具体数据,估计依然在500亿度以下徘徊。
越南在日内瓦条约以北纬17度线分治前的1952年,全国发电量为2.51亿度。1953年,北越发电量为1.45亿度,南越发电量为1.62亿度,双方差距不是很大,南方稍稍领先些。
由于战争破坏,1955年北越发电量减少到0.53亿度,南方则增长2.03亿度,南方是北方的3.83倍。1958年,北越发电量恢复并超过1953年水平,达到1.59亿度,比南越的2.44亿度低0.85亿度。
经过4年的发展,1962年,北越发电量以3.68亿度对南越3.59亿度首超南方。1965年以后,由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1966年,北越发电量被南越反超0.2亿度(6.4亿度对6.6亿度),1967年被南越超过近1亿度。
1968年后,没有南北越南的数据,只有两者合计的数据,1968年,越南发电量为15.95亿度,到中越战争的1979年,越南发电量增长到36亿度,中国则为2819.5亿度。1990年,中越关系正常化时,越南发电量增长到87.22亿度,中国则为6212亿度。
附:东西德国、南北朝鲜和南北越南发电量比较(1946~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