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统计月报开始提高投资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起点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纳入国家月报统计范围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1997年的15.9万个,增加到2010年的66.1万个,增长了4.2倍;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1998年16.5万家,增加到2009年的43.4万家,增长了2.6倍。
在保持数据总体可比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统计起点标准,减少调查投资项目和调查企业的数量,有利于统计部门集中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符合新标准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联网直报系统,实现统计生产方式现代化是国家统计局为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统计数据及时性的重要举措。适当提高统计起点标准,将那些规模较小、统计基础条件不完备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划出月度统计范围,有利于统计部门集中力量,在统计起点标准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工业企业中建立联网直报系统,使统计部门更加高效快捷地提供反映经济运行发展变化趋势的统计资料,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及时性。
统计起点标准不是始终不变的,但也不是经常变动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统计起点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不变的,但在不同时期是变动的,是不断提高的。国家统计局曾在1988年将投资统计起点标准从2万元提高至5万元,1997年又从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工业月报统计范围在1998年由乡及乡以上企业口径调整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标准由项目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标准提高以后,50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在GDP季度核算时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核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起点标准由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标准提高以后,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纳入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标准提高后,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从而便于审核其数据质量,但投资总量减少很有限。根据2009年投资年报数据测算,全国50—500万元投资项目14.8万个,占全部项目个数的比重为23.5%,但投资完成额只占全部投资完成额的不到2%。由于500万元以下项目的投资完成额比重很小,因此,用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完成额可以比较准确反映投资的发展速度及结构,不会对投资整体运行趋势的判断产生影响。
工业统计标准提高后,纳入月度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企业数量减少较多,从而有利加强对基础数据审核,但经济总量减少很有限。根据2009年工业年报数据测算,全国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比500万元以上企业数减少40.6%;但工业增加值仅减少2%;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4%;资产减少5.5%;利润总额仅减少1.3%。由于2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纳入工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因此,对工业总体数据没有影响,对月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基本没有影响。
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代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统计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投资项目实际情况,月度数据发布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指标代替以前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年度仍发布包含农户投资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
过去月度发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为了更全面反映投资的真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健全了“农村企事业组织项目投资”统计,并按新的统计起点将其纳入了月度统计,从而有条件将月度统计和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企事业组织的项目投资,并将这一新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以便更全面地反映月度投资的实际变化。
原月度公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含了许多跨越城乡地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水利、公路、机场、管道、电网等跨城乡的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投资额巨大,很难界定城乡属性,单独放在城镇或农村都不妥,按比例分割也难以操作。月度数据发布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代替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使发布的统计指标概念更加准确,统计数据更加反映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