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当那一天来临(王礼坤)

王礼坤
涡阳一中的骄子,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被畅销书《清华北大不是梦》(第3版)一下子收入两篇文章的唯他一人。读了《那个三月,因梦而不同》之后,请再看看他这篇《当那一天来临》。
http://s14/bmiddle/af66258ft7a8caf1708dd&690
当那一天来临
王礼坤
千万个日夜中,很少有两天能像高考一样,前后是那样的泾渭分明。一切计划至6月8日戛然而止,而我们的使命已在那刚刚过去的48小时里完成。
很多人总把6月7、8日两天和其他时间隔开,这并不明智,我们没有任何能力断绝它与6日、5日乃至与更早日子的联系。早在5月份,我就在计划那两天我将怎么度过了:几点起床,白天某个时期做什么功课,该注意什么,甚至想到了那两天该穿的衣服,如果生病怎么办。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方面准备充分,有突发情况才能应付自如。
说起高考,我更愿从6日谈起。6日是我们班最后一次集体学习,同样是最后阶段的调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应对第二天的语文、数学考试,我最后一遍写了2010年的《语文试题(一)》,然后温习了数学错题本上的题目。班主任蒲老师也别出心裁,给我们每人一张纸,让大家写下自己7日、8日最怕的事,收齐后由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将它们烧为灰烬。之后,他又发一张折成花形的红纸,让大家写下自己的心愿。我仍记得我写下的话:一天,我正在睡觉,突然手机响了:“帅哥,愿意来清华吗?”
6日晚上要休息好,太晚太早都不好,大家要根据自己的习惯适当调整。我因为平时睡得偏晚,便决定11点睡。当晚的气氛是轻松的,我和一位同学还在外面看了一会儿足球赛,回来后便和同学在一起聊天,开开心心聊到了睡觉时间。
常听人说考生易睡眠,我也很担心,甚至做好了睡不着的准备,不过它并未出现。据我了解,这种情况在我们同学中并不普遍,这和我们充足的准备绝对有关。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考试经验。
首先是语文,这是高考的第1门功课。7号上午,阳光明媚,闹钟准时把我叫醒,一切备考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赶到考点时送考老师尚未到,大家便在一起闲聊,但基本上不涉及学科知识。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手机带入了考场,不得不立即跑出考场交给老师。回来时我先在外面洗了洗脸,情绪稳定后才回到座位上。拿到草稿纸后,我先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宁静有序,博学笃志”,来鼓励自己。语文并不是我擅长的学科,所以期望值不高,心态也很好。拿到试卷,一步步该怎么做,每一道题有哪些点要注意心里很清楚,也并不紧张。这样安安静静一个半小时后,笔停在了作文题下。作文称得上是“毕其功于一役”,我的方针是在绝对确保不离题的情况下尽量好,就这样一点点写,到我停笔时考试仅余几分钟。但总归按照自己的标准完成了,感觉很满意。
走出考场,所有人都很淡定——语文嘛,分数不出来,很少有人知道自己考得是好是坏。同学碰面,话都不多,却都会给对方一个微笑,我知道这是一种支持、一种鼓励。
中午由于和同学走散,我午饭后便回去睡了。有人为中午睡不着苦恼,其实没什么可担心的,我就是往那儿一躺,能睡最好,睡不着闭目养神也不错,别为它担心,起来了自然会有精神。
接下来是数学,要在7日下午进行。数学是今年公认的一场鏖战。拿到试卷后,我好奇地看了一下最后一题,发现是抛物线,但并未觉察出其他异常,就从头开始做题。15道选择填空并非一帆风顺,每一道我都在想常用解法是什么,都有哪些易错点。虽然我千万个小心,还是出了差错。第15题填空完成后总感觉不放心,又不知错哪儿,考虑到时间问题,只能先跳过。答16题时,无意中又瞥见15题,一个想法突然闪过,豁然开朗,这才改了过来。数学最大的考验是解答题:考了多年又最简单的三角函数题取消了,压轴的函数放到了前面,数列的面目是崭新的,数学期望不再是典型的数据计算,逻辑推理加强了,最令人吃惊的是以往选择填空都不常出现的不等式单设了一道解答题,题目异常简洁,简洁得让人吃惊。缓过神来后,我就告诉自己:不必紧张,要倒霉都倒霉,现在谁越稳定谁的胜算越大。我预感到有题目可能要被抛弃,这没什么,写多少是多少,尽力而为。果不其然,生疏的不等式把我困住了。10分钟后,我决定写下一题。稳稳地完成后面两题后,我先大致检查了一下其他题目,感觉没大问题后才又写不等式——毕竟保证前面的正确才是最重要的。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不得不另做打算:写不出整个过程就写步骤,得一分是一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个不经意的步骤倒让我写出一个小题。
最后几分钟,我完全抛开了剩余的半题,全心检查其他题目。当铃声响起,看着老师们收走试卷,心里释然。走出考场,很多考生在抱怨题目变态,我只笑了笑,并未加入评论。回去后,我又按计划做了一遍2010年的英语试题,之后是2010年的理综。理综是8日上午考的。理综最是惊心动魄,平时30-40分钟完成的选择题,高考时用了逾55分钟也还差一道,甚至最后一题是在誊写时才发现错误。这次理综运算量又颇大,算天体运动时我几乎要放弃,但想一想现在放弃了以后更没机会,就又坚持了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总归对了。最后一个半小时完全是在跟时间赛跑,到最后10分钟尚有一道生物遗传题和一道选择题未完成,反复斟酌后选择题最终敲定;在写生物时,笔迹已有些潦草——我的手在颤抖。笔落下不足一分钟,铃声就响了。
英语是最后一门课了,是在8号下午考的。我并不太担心我的英语,因为它波动不大。我的原则是:善始善终,最后一刻仍容不得半点马虎。按英语老师要求的,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想,尽量不让一时灵光左右手中的笔。就这样,英语成了四科里完成得最平和,成绩也最理想的功课。
高考的最后几分钟,一切已没有悬念。阳光下的树木随风舞动,我知道耕耘的季节就要结束。突然想到我该留点什么,于是提笔在试卷上写下八个字:今此离去,后会无期。
8号夜晚,望着夜色中的学校,顿生感慨之情!在这里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时光,这儿有敬爱的师长,有亲近的同学,有对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美好回忆。高考更让它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历。属于我的高考就这样在那个夏日结束了,更多人的还没有开始。用心准备,当那一天来临,祝愿所有洒下汗水的人都心想事成!
——选自《清华北大不是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12月第3版)93-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