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好的爱,是舍得用孩子

(2023-02-06 15:30:02)
分类: 教育随笔
    《人民日报》曾发文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它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评判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量尺。 尤其双减之后,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在这4个方面多用孩子,为他们筑建起“人格的长城”,成为一个健全完善的人。 
    一、做家务,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有个回答一针见血:因为要让孩子得到成长和锻炼,因为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 是啊,孩子下半场,终须自己踏上征途。唯有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他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而做家务,就是培养独立能力的最好教育。 
二、 让孩子选择,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教育家陈美玲说: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判断状况,独立做出抉择,最后对结果负责的整个过程,在培养出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孩子方面,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训练。是啊!小时候有做主的练习,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人。 平日里,父母不妨给孩子多一些选择,让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给孩子一个现成的答案,让他去接受。会思考的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三、体验生活不易,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听说过一句话:中国父母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肯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 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结果,父母尚在苟且,孩子却在炫耀诗和远方。 还记得因熟练擀包子皮而走红的7岁男孩赵泽华吗? 
他从5岁开始在父母的包子店擀包子皮,现如今每天能熟练擀600张包子皮。平时,他坚持早起擀包子皮一小时再上学,放学后又到店里帮忙。寒暑假,他更是每天帮忙4小时。 另外,他在学习上特别努力,不管是在校学习,还是课外搏击课、钢琴课,他都自觉自律。 只因为他2岁时就在店里待着,目睹了父母每天辛苦工作,所以小小的他,还没长到桌子高,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擀包子皮。 他说:“爸爸每天半夜就开始忙,很辛苦,妈妈身体不好,所以我要帮忙。” 习惯了享受的孩子,会觉得一切来得轻而易举,又怎会心存感恩。 只有让孩子从小看见父母的不易,体验父母的辛苦,孩子才能明白:原来自己的吃穿用度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他才会珍惜父母的付出,感恩父母的无私。 
四、为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孩子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 想要培养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放手让孩子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余世维,曾在一次讲座谈及女儿丢三落四的事。 女儿平时粗心大意,经常到校后给家里打电话,不是送书本,就是送练习册。 一天,当女儿又一次请求他送东西到学校时,余世维直接拒绝了,哪怕女儿求情说:“爸,这东西非常重要,一定要送,不然老师会打我。”那次,女儿果然受到了老师惩罚,但这次的教训也让她明白:自己的事不能指望父母。 每天,她早早就列好整理清单,按照顺序收拾好书包,再也没落下东西过。 教育专家兰海说:“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一直在试探着我们。” 生活中,如果父母总是怕孩子迟到而催着孩子起床,怕孩子做错而盯着孩子写作业,怕孩子不行而帮孩子解决各种问题,甚至兜底。 孩子就会养成事事依赖父母的心理,永远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把事情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人生的难题,学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才能在承担中长成一个有担当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