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21-01-12 11:25: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市级小课题 |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
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作文评改是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改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对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
如何在评价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呢?教师要转变“替学生改作文”变“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我们的研究力求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强调师生互动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本着摸索尝试创新的心态,进行大胆探究。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准备阶段:(2019年9月)成立课题实验组。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一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开题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内容,撰写开题报告。
1、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从实际课堂教学实例中研究课题。
3、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实验研究情况。
4、撰写开题报告。收到小课题研究立项批准,搜集、整理与学生习作相关联的各类信息资料。选定实验班级,分析我校学生的习作情况,撰写开题报告。
根据研究的重点在四、五年级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并把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在教师中交流。
我们的做法是:
(一)
1、 首先要教学生掌握评改的方法。
一次作文后教师可以在全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利用实物投影,示范详细批改。首先,教师运用规范性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逐步培养学生见符号明意图的思考习惯和领悟能力,初步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
其次,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确定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注意批语的写法指导,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批语更多的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言。
教师边评边说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评改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把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照,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批改。
2、学生尝试自读自评,自我评改;
以前学生一篇习作完成后,老师发下作文本学生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自我评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基本能做到,而且收效很大。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出现的几率减少许多,也为下面的评改打下了基础。
3、学生之间生生互改,取长补短。
是指两位同学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再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独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4、学生小组内互读互评,小组评价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在批改、研习他人作文时,更提倡赏读,对作文中用的准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圈划。
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二)、教师批改,突出重点,引导为主。
学生评改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学生评改结果,对学生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评改的质量。
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评改方法的有效指导,所以在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1、批改时,关注学生在自改或互相改过程中漏掉的重要内容;
2、多启发式点评;
3、善于运用激励语言点评。
此外,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类型层次的学生对习作学习的不同要求,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和最优发展。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
2.案例研究法。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炼教育教学观点针对性地研究。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吸收值得借鉴的成分,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收集活动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对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三、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0月)明确研究背景、目的、意义,选定研究对象,撰写计划,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二)实施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5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实际操作,并归纳出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反复实施。
(三)总结阶段(2021年6月)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与最初的方案进行比对与反思,使研究更进一步推进。
四、课题研究中具体做法
1、学习《小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能力研究》相关文献及心得体会并及时上传。
2、开家长会,动员家长参与孩子的习作评改;开展习作评改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课题组探讨课题研究思路;撰写调查报告并及时上传。
3、教师上习作评改公开课,并及时上传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4、完成《小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能力研究》教学随笔。
5、整理学生作文评改草稿,进行拍照并上传照片。
6、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7、上传中期报告。
尽管几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都还只是一些初步的尝试。
1、教师确立不同文体的作文评改要点,教给学生评改的标准。
从题目与选材、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思想内容、文章结构、书写习惯等方面评改作文,制定具体细化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评改知识、清楚了评改要求的情况下就差不多可以实际操作了。
2、作文评改课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
(1)小组活动,互评互议。
(2)互评自评,评议结合。
(3)教师指导,相机点拨。
3、积累大量学习资料及研究资料,对今后教学及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可以促进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此基础上,冯凯老师完成了《浅探培养小学作文自主评改能力的有效策略》的课题论文;副校长刘华完成了《灞桥区席王街道办辖区所属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能力现状调查及有效策略研究》的调查报告。
五、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反思前期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课题研究人员教学经验不够,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用于科学总结、提炼的时间微乎其微,所以老师理论和实验的水平有待提高。
2、虽然学校对我们这个市级课题都非常重视,但由于课题组成员教学任务中,教学压力很大,致使教师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研究上。
3、习作评改的形式不够多样,课堂效果成绩不佳,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家长只是部分人参与学生的习作评改当中,或许是因为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差异,在家长评改的环节中,学生的习作评改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六、下阶段的实验做法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使课题走向深入:
第一,利用互联网、外出培训学习等渠道继续参加小课题专题讲座的学习,多听取各位专家和老师们的经验介绍,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评改自己与他人习作的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评改习作和仔细阅读习作的习惯,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第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课题研讨活动,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课题组与其他老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先进经验,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献计献策。
恳请上级部门课题专家组指导老师多加指导,给予帮助,使得我们课题研究取得较高水平的成果,以回报各位专家老师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