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京剧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实践 开题报告
(2018-01-16 13:32:5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美术与京剧文化相结合的课程实践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缘由
我校凭借特有的古镇地域优势,把京剧艺术特色活动定为特色名品教育项目,汇编了《古镇京韵》校本教材,从认识京剧、走近京剧、品味京剧入手,让学生赏京剧、唱京剧、画脸谱、做京操,并成立了《少儿京剧艺术团》。中央电视台《戏曲采风》也两次走进学校拍摄播出,《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我校 “京剧进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现已成为上海戏校、扬州艺校的生源基地,我校的京剧课程已经做到“南通领头,江苏领先,全国知名”,是海门新教育的一张名片。京剧的内涵博达精深,在传统戏曲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且,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应参传承优秀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美术和京剧表演有着不解之缘。京剧中的服饰、妆容、造型、动作与舞台道具无不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视觉审美情趣。京剧艺术中的色彩,形式,造型的美感能激发美术创作的激情。于是我想把京剧文化元素融入美术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学生们保护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愿望。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融入了很多门类的艺术,那么我们如何将京剧这门艺术植入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呢,京剧脸谱、京剧服饰与头饰,京剧人物造型等等,如何变成一节节美术课呢?如何成为一件件美术作品呢?如何让学生展示呢?如何利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绘画、泥塑、雕刻、拼贴、拓印各种方法与手段感受京剧中的色彩美与形式美呢?如何利用教学形式也丰富多彩,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等为主要活动让学生学习研究愉悦且有趣。让儿童走进京剧艺术文化,热爱美术,综合课程是最理想的课程,京剧涉及到的服饰、布景、道具、美术、灯光、音乐等艺术门类,单靠一、二节美术课难以完成,只有将这些门类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课程,这样才能做的有深度。做深入一个课程必须要有合理的安排时间,稳定的社团组员。一个课程必须要制订合理科学的课程阶段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实践尝试,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形式的创新,处理兴趣培养与技能学习与审美提升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课题,探索出一套关于“京剧文化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2.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对京剧人物造型的产生浓浓的审美情趣,掌握京剧人物和脸谱造型的特征,学会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在动手创作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让自己研发课程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程实践能力,收集整理出课程资源。
研究的内容:
1、京剧脸谱的研究,教学形式有多种,例如绘画、泥塑、雕刻、拼贴、拓印各种方法与手段。
2.京剧服饰与头饰作制作与设计研究,废旧材料的运用,舞台展示成果。
3.京剧人物绘画的创作研究,线描、丙烯画、版画、墙画等方式。
4.创造京剧小饰品的研究 。挂件、摆设、剪纸等研究多种形式。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1)
寻找课题相关材料,培养对京剧的情感和对京剧造型的审美情趣,学习理论、课题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8.2月—2008.11月)
1、围绕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创新。
2、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
3、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8.12月)
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发扬。
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阶段中要认真整理研究过程中所有是资料(活动方案,成果展示,论文资料,学习资料)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会自主探究方法,提高创造力。
2、使校园里产生浓浓的京剧艺术氛围。
3、教师总结方法经验,分享更多人,更多的学校,共同尝试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传承国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