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 教案
(2012-11-13 10:30:36)分类: 校本课程 |
学习目标:
1、
2、
一、练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以《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作重点讲授。)
别/董大
小结:
节奏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品读
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语调,读出情感。
写作背景:
1、2句凄清的景物,读出悲凉之感。(一读)
董庭兰的身世给这离别的情景增加了伤痛之感,读出伤痛。(二读)
3、4句,作者的境况也不好,”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他在困境中自信、乐观、积极,同时他也希望子的朋友自信乐观起来,读出慷慨激昂、鼓舞人心来。(一读)
面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听着朋友的激励话语,曾经的挫折失意都已烟消云散,读出自信豪情来。(二读)
满怀深情地齐读全诗,后听录音。
小结:
语速
语调:
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诗写于白居易16岁之时。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所不易。”当读到此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首联颔联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昂扬之气来。
是不是仅仅写小草生命力的?
颈联尾联看出是送别朋友的,“萋萋满别情”,萋萋小草代表的是我的悠悠深情,即你问我对你的情意有多深,萋萋青草代表我的心 。读出忧伤、不舍、伤感和离愁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此诗一洗送别诗的悲凉凄怆之气,开豪迈慷慨、乐观豁达之风。
首联颔联读出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感来。
颈联尾联读出开豪迈慷慨、乐观豁达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
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
1、2句“寒”“孤”点出凄清之感,用低沉之音读出凄清之感来。
3、4句表明心志,是自己遭贬后志气不改的真情表白,用平缓而坚实有力的语调来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广陵是烟花之地,繁华之都,流露的是愉快的情感,1、2句读出轻快、流畅来。
3、4句以浩浩长江之水暗指自己起伏的新潮,也是对朋友的一片深情,用深沉的语调,读出对朋友的真挚和一往情深来。
三、背诵
要求:明晰诗意,背出感情。
作业:有感情地读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