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观
http://s14/mw690/af5647dagd06bb29bf2dd&690
一、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美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去培养使审美观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指导思想成为生活中一种高尚的追求和爱好。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要把审美作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或素养来培养自觉地把它纳入自己的教学任务中。
二、成人心境美的引导
我们不管是教师、还是孩子的家长首先要使自己成为美的化身从而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在学校教师要用平行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可用成人的威严压服孩子处处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引导孩子。有许多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有时会从嘴里说出一些脏话或做一些有碍社会公德的事情孩子善于模仿长此以往不仅破坏了孩子心目中的道德美感他们也学会骂人不尊重别人。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成人要用自己的心境美引导孩子
树立他们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三、语言美与服饰美
学生时期的模仿能力较强我们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服饰的打扮。孩子有缺点或错误时不能动辄打骂出口伤人而应以平和的态度教育他们随时使用礼貌用语。
四、营造艺术氛围提高艺术审美力
艺术集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美。高尔基认为“照天性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因此我们成人应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他们加强艺术的熏陶。无论在校还是在家我们都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绘画、工艺、美术品多带他们欣赏一些音乐剧、电影指导他们如何从这些作品中吸取美的精华也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启迪他们美好的情趣。家长、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多参加一些促进智力开发的美育活动如绘画、剪贴、弹琴等以引导孩子去
发现美创造美。儿童的世界是很奇妙的是五颜六色的。 五、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小学生从入学到小学毕业年龄跨度较大身心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他们的审美心理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处于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培养教学中我坚持了以下几点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学生脑中表象。小学生的审美活动虽然与美术创作不同但却也属于审美的范畴是离不开表象这个审美“细胞”的。小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自然界绮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他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直接地获取表象知识。美术课堂可以般到室外去上那就是课外写生。其次书本上许多的插图也是学生获取表象的来源材料之一让学生在阅读内容时也看到图片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感受到美
2、运用形象思维方法提高形象思维水平。
3、充分发挥教师及教材等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喜欢模仿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最直接接触的就是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如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就要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并把字音渎得准确、清晰这样既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更为重要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
具体过程让他们在直接模仿的情况下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使手和眼的合作更加协调、准确。其实当学生围着老师并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作画时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时他们已把所学到的都记在心里了。另外小学美术教材上的例画也是最好的范画是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的典型范例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些范例来进行讲解学习作者的审美品质和方法。
4、寓乐趣于教学之中培养美好审美情趣
寓教于乐是审美教育的特点。画一幅画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跳一个舞或读一首诗。如在画鹅时可以读《鹅》这首古诗在画《春天来了》时可唱上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在制作完成一件头饰后可让学生带上头饰跳个舞或扮角色表演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
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
以上几点是本人一些粗浅体会和见解。 美育就是美术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的
美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客现存在的而且无处不在。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
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 。所谓“发现” 就是我们讲的审美。人们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对美的事物感受到
有美感可见审美过程是与“美”相联系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样不可缺少审美的教育我们应抓好这一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