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六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二备课组 |
鳌江中学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沂水春风 |
项目负责人 |
丁家盛 |
||||||
活动时间 |
2012.12.24 |
活动地点 |
高二段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沂水春风 |
主 |
倪辉煌 |
||||||
参加对象 |
丁家盛、倪辉煌、曾爱雪、林艳艳、金亮、黄益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由倪辉煌老师先提交备课稿 2、集体讨论教学形式 3、集体讨论练习内容 沂水春风 [课文解读]一、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 曾点所向往的是一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朋友、学生一起,沐浴春风,咏诗论文,将富贵名利等世俗的东西和救世为民之志向全抛之脑外。这对久在政治、官场、交际生活中浪迹的孔子来说,是一种自然回归,对政治生厌、理想破灭的孔子觉得是一种放松和解脱,但是孔子又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坚持理想的人,难以抛弃自己的追求,只能向往而已,所以引起了他的赞赏和感叹。《论语集注》中评论:“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详焉。盖亦有以识此矣。” 二、曾点对暮春出游的描绘,色调明丽,情绪欢快,生趣盎然。试想像具体情景,说说自己感受。(略) 三、本章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不同人物风貌,又点染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1、能写出不同个性和人物心理。如用“率尔”写子路的冒失直率,抢着发言。用曾皙弹琴,老师问到才“铿尔,舍瑟而作”写其从容平和的心态和举止稳重。用“喟然叹曰”写孔子听完曾皙言志后的内心等。 2、孔子的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他能结合自身,拉近与学生距离,表现平等,消除学生过虑,引导学生发言言志。 3、对学生回答善于不同评价,即使对他不满意的回答,也不直接批评,用神情来表达。肯定赞扬也用“喟然叹曰”表达。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文言练习]四、本章使用了两个“尔”为词尾的形容词;用“率尔”写子路的冒失,用“铿尔”状推瑟之声,都很形象传神。《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这类形容词有些是叠音词,如“文质彬彬”、“小人常戚戚”,有些则带有“尔”、“乎”、“然”、“如”、“焉”等形容词词尾。试对已经学过的《论语》中的状态形容词作简单归纳。 “夫子怃然曰”(18·6) 儒先以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也。
余何人也,敢为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李贽是明代有名的哲学家,针对明代统治者利用孔孟之道欺骗蒙蔽百姓、巩固其专制统治的行径,进行有力揭露和批判。此短文即批判“儒先”盲目传播孔孟一套,代代相传,欺骗下去。他在另外文章中将这种盲目宣传孔孟偶像、欺骗百姓比喻为“一犬吠影,百犬吠声”(第一只狗是看到了影子而叫,其他的狗则是闻声而叫)。 文中儒先“臆度”之言是指“以孔子为大圣”、“以佛、老为异端”。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是“臆度”孔子之言,因为孔子表示过“圣则(榜样)吾不能”、说过“攻乎异端”,便“臆度”为孔子是圣人,佛、老为异端。所以“徒诵其言”、“已知其人”中的“其”指孔子,儒先只是“臆度”,并未了解真实的孔子,“徒诵其言”罢了。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这一章和16·1的“季氏将伐颛臾章”是《论语》中两篇粗具规模的文章,在语录体中比较突出。这一章记述了孔子与学生关于言志的教学过程,表现出孔子循循善诱、善于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评价方式,表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
||||||||
过程确认 |
|
||||||||
|
|
|
|
|
http://s11/mw690/af4e464cgd35f24934d0a&690
http://s2/mw690/af4e464cgd35f253d7ee1&690
http://s3/mw690/af4e464cgd35f25ea91d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