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1.总体看,本级学生语文答题思路有一定训练基础,但总体语文水平一般,语文素养有待提高,阅读习惯缺乏,阅读能力薄弱,写作水平较低,书写习惯一般。
2.从学校课务安排和现有条件看,阅读等课外语文活动难以开展;本学期节假日多,周课时相对少,教学任务较重。
3.高一是培养习惯和夯实基础的关键学年。
教学策略:
1.以《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南,将“提高语文素养”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上用心用力。
2.以“少讲精练”为教学追求,备课组加强磨课磨题活动。
3.提高学生手头《词语手册》和《读本》的利用率,忌舍近求远。
4.精选精编自编练习,为学校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精心准备素材。
5.拓展阅读空间,丰富阅读形式。基于学校升学压力的现状和语文学科地位和学科特点,列出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在校时间读散文和短篇小说,节假日读长篇小说和戏剧。
6.搭建写作交流展示平台,促进优秀写手追求更高的目标,激发全段学生写作兴趣,使全段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成绩目标:
1.让更多的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打好语文的阅读基础,使语文不再成为高三尖子生高考薄弱学科。
2.年段统一考试成绩在联合体居中或中上水平。
实施措施:
一、
学生教学方面
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目的,认真了解、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查缺补漏,落实基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力求一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提高。
1.
开学预备工作
人手两本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开具阅读书目,要求在校时间每两周阅读一本名家散文或名家短篇小说集,国庆寒暑假分别要求阅读长篇小说或戏剧一至两部。
2.
早自修安排
每天15分钟齐声朗读课文复习旧课,15分钟自由朗读预习新课,强化学生语感积累,其中穿插专题重要词汇过关听写。下半学期早自修加强学生字音字形的训练,提前打好学生的字音字形基础。
3.强化语文表达技能训练
表达技能训练以四个“写”方式落实。
一写字训练。通过二至三次作业观察,圈定书写不理想同学名单,要求该学生自买硬笔书法练字本一本,每天工整书写一张,交给课代表检查。
二写日记。每生准备一本日记本,坚持每天写日记,培养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基于日记带有个人隐私性质,该作业不检查,学生自觉完成。
三写随笔。以写随笔为主要训练方式,教师强化指导,每周一篇,教师详批,优秀习作全班共同欣赏,并且推荐到东井文学社发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不断练笔,不断积累材料,提高修养。
四写作文。详评学生月考或期中期末考的作文,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几方面强化训练,有主题有方向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结合必修一、二专题教学穿插写作训练,一学期作文训练讲评暂定6-8篇(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
4.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为重点,兼顾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的基本方法,解题思路,以使学生掌握规律,再辅之以经典题目的练习,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精心备课必修一二必教篇目,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抓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开设形式多样灵活的阅读课,以同步练习为载体,印发专题教学相关美文,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
5.开拓视野,发展能力。
给高一新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和平台,比如开展书法、朗诵、演讲、现场写作等比赛活动,发掘他们的语文天赋,培养他们语文兴趣。
二、教师发展方面
1.落实集体备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必将成为外高的优良传统。
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实行资料资源共享,按照学校要求,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
备课做到四个落实:课件、教学设计、自编练习(课内课外相结合,可以是自己拟的,也可以是拼版的,但不要随意拿来一份充数)、相关资料(有形的材料),一定要注重可用性和适用性。
我们力争每月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即使不能集中,大家也可以小范围交流。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发挥教师作用
为彰显每位教师的亮点,备课组拟征求几位老教师各上一节示导课,可上常规教学课,可上作文教学课,备课组全体老师从头听到尾,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配套习题等各个环节去学习。
3.相互观摩学习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老教师上示导课的同时,备课组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