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也是除了他自身外,最先使他感兴趣的人。母亲是他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一个完全不能和母亲(或另外某一个代替母亲地位的人类)发生联系的婴孩,必定会走上灭亡之途。
这种联系不仅非常密切,而且影响深远,因此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就无法指出他的哪些特征是出自遗传的效果。每一种可能是得自遗传的倾向,都已经被他的母亲修正、训练、教育而改头换面了。母亲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潜能。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情境,其中有千万点都需要她应用她对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她只要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才会这种技巧。
很不幸,在我们的文化中,女性母道部分的价值却被视为微不足道的。假如人们重男轻女,假如男性的角色占有较优越的地位,女孩子自然不会喜欢她们未来的工作。没有人会居于臣属的地位而感到满足。这样的女孩子结了婚,即将拥有自己子女的时候,她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她们的抗拒。她们不愿意也不准备怀孩子,她们不期望孩子的到来,也不觉得养育孩子是件有趣的创造性活动。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社会问题,可是却很少有人正视它。人类的整个社会都维系于女性对母道的态度。然而,几乎在每一个地方,女性在生活中的地位都被低估,而且被认为是次要的。即使在童年时期,男孩子们也常常把家务事看作是仆役的工作,似乎他们的尊严不容许他们插手做家务。人们很少把整理家务当作是女性的一大贡献,而视之为贬抑女性的一种苦役。
只要女性的地位受到歧视,整个婚姻生活的和谐必然会毁坏无遗。认为对孩子的兴趣是一种低下工作的女人,绝对无法学会要给予孩子一个好的开始所需要的技巧、关心、了解和同情。对自己的女性角色不满意的女人,她生活的目标会阻止她和自己的孩子作亲密的联系,她的目标和孩子们的目标并不一致,她经常念念不忘要证明她个人的优越,为要达成这个目标,孩子们便成了碍手碍脚的累赘。
许多研究指出:母亲保护儿子的倾向,比其他的各种倾向都更为强烈。母亲常常觉得儿子是她自身的一部分。通过她的儿子,她才和生活的整体紧密联系,她才觉得自己是生与死的主宰。在每位母亲的身上,我们多多少少都可以发现到一种感觉,母亲认为经由她的儿子,她已经完成了一件作品。她觉得她是像上帝一样的——从一无所有中创造出活着的生命。母亲当然可能把儿子是她自身一部分的感觉加以夸大,并强迫性地利用他来达成她的优越感目标。她可能设法让孩子完全依赖于她,并控制他,使他永远留在她的身边。
然而,母亲和外界的种种关系并不是很简单的,她和孩子的联系不应该被过分强调。不管是为了母亲,或是为了孩子,这一点都必须特别加以注意。过分强调一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会受到忽视。和母亲发生关联的,有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以及围绕着她的整个社会生活。她必须对这三种联系给予相等的注意,她必须凭借常识冷静地面对这三者。假如母亲只考虑她和孩子们的联系,她难免要宠坏他们。她会使他们很难发展出独立性以及和别人合作的能力。在她使孩子和她自己成功地联系在一起以后,她的第二个工作是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然而,假如她自己对这位父亲缺乏兴趣,这项工作就几乎不可能完成。以后,她还要使孩子的兴趣转向环绕着他的社会生活,转向家里其他的孩子,转向朋友、亲戚和平常的人类。因此,她的工作是双重的:她自己必须给予孩子一个可依赖人物的最初经验,然后她必须准备将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开,直到它包括整个人类社会为止。
如果这位母亲只专心要使孩子对她自己有兴趣,他以后可能会憎恶所有想使他对别人发生兴趣的企图。他总是寻求母亲给他支持,对于他认为能分取母亲关怀的竞争者,则满怀敌意。她对她的丈夫或家庭中其他孩子表现出的关切,都会被孩子认为是对自己权益的剥夺。这个孩子会发展出一种观点:“我的母亲属于我,不属于任何其他人。”
一个被母亲缚在她自己身边的孩子,一旦进入一个不再和她联系在一起的情境,麻烦就开始发生了。例如,当他到学校去,或在公园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他的目标仍然是要和他的母亲联系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时候,他都不愿和她分离。他希望永远把妈妈拖在身边,占据她的思想,并使她关心自己。她有许多种方法可以用。他可能变成妈妈的心肝宝贝,永远软弱,撒娇,以博取同情。他可能动不动就哭或得病,以表示他是多么需要被照顾。在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时常动怒,他可能不服从母亲或和她争执,以赢取注意。
这就是被宠坏的儿童!
被宠坏的孩子,很快就会熟练地找出哪一种方法最能够有效地吸引母亲的注意力。被宠坏的孩子通常都害怕单独一个人被留下,尤其是单独留在黑暗中。对被宠坏的孩子而言,疾病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当他们害病时,他们会比平常更受到关注。这样的孩子经常在得过一场疾病之后不久,才会显出问题儿童的行径,乍视之下,仿佛是这场病把他造成问题儿童的。其实这是因为他在痊愈之后,还记得自己患病时受到的宠爱之故。如果病后母亲不再像当时那么宠爱他了,他便会制造问题来作为报复。
假如人们认为要补救母亲们经常造成的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她们照顾孩子,并且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让阿姨看顾,那这种想法实在太可笑了。如果我们要找一个代理母亲的人,我们要找的就是能够扮演母亲角色的人——她自己本身一定要像母亲一样对孩子们感兴趣。幼儿园的阿姨当然不可能比孩子的母亲更对孩子感兴趣。在孤儿院长大的儿童经常对别人缺乏兴趣,因为没有人能在这些孩子和其他人之间架起人际关系的桥梁。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地位和母亲的地位同等重要。最初,父亲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他的影响会在晚些时候才产生效果。假如母亲不能把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可能造成的危险,这种孩子在社会感觉的发展上可能遭受到严重的阻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