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会这样问自己。通常,人们也不愿让这个看似没有意义的问题来困扰自己。或者,人们干脆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然而,我们无法否认,自从人类有自己的历史开始,这个问题便已经存在了。很多时候,当我们在遭遇失败挫折的时候,我们才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而活着?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假如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的波澜和起伏,也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困难和险阻,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引起我们的疑问和思考。
在一般情况下,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诠释生活的意义,几乎每个人都只把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他对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看法,他似乎是在用自己的行为向世人宣告:“我就是这个样子,而世界就是那种形态”,这便是他赋予自己以及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每一个个体自认为正确的生活的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但是,无论哪一种生活的意义,它也绝不会是完全错误的。所有的生活意义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然而,不同的人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却有高下之分:它们中有些很美妙,有些则很糟糕;有些错得多,有些则错得少。较好的生活意义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而较差的生活意义则都缺乏这些特征。这样,我们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总结,就可以得到一种相对“科学”的生活意义,它是真正意义的共同尺度,也是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的“意义”。
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三条重要的事实,这些事实是他必须随时牵挂于怀的。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不得不受这三条事实的制约,他所面临的问题也都是这些事实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事实无所不在地困绕着人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回答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一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体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个人理解。
事实一:我们人类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的星球上,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的表面去讨生活。换句话说,我们无处可逃,我们必须在这个事实的限制之下,依靠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提供给我们的资源繁衍生息。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以保证人类的未来得以延续。这是一个向每个人索取答案的问题,没有人逃得过它的挑战。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对人类生活情境的解答:它们显现出我们心目中认为哪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适的、可能的、有价值的。我们虽然不能发现绝对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我们必须竭尽才能寻求近似的答案。
事实二:我们自己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我们周围还有其他人,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们发生联系。单个的人是很脆弱的,他要受到种种限制,这使单个的人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完成自己的目标。单个的人无法保全自己的生命,人类的生命也因之无法延续下去。所以,个体必须和他人发生联系。个体为了自己的幸福,同是也为了人类的福利,所采取的重要的步骤就是和别人发生联系。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因此,人类最大的问题和目标就在于: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和我们的同类合作,以延续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命脉。
事实三: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这是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无法回避的。人类面对这个事实时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对生活给出的某种答案。
以上这三种事实带来了三种问题:(1)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以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2)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中获取地位,以使我们能互助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3)如何调整我们身身,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和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概括一下,这三种问题就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三个问题:职业、社会和性。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所出的反应,都清楚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从所有失败者——神经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等,可以归纳出各种错误的“生活意义”的共同特征: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在面对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时,都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他们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他们个人的意义,他们的兴趣只停留于自己身上,他们争取的目标是一种虚假的个人优越感,他们的成功也只对他们自身才有意义。事实上,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每个人都努力地想使自己变得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认识到人类的重要性是依赖他们对别人的生活所作出的贡献而定的,那么他必定会踏上错误的道路。
能够成功地应付人类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人,他的行为方式明显地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他所做的每件事情似乎都被其同类的喜好所指引,当他遭遇困难时,他会选择用不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方法来加以克服。
所以,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
通常,儿童时期的三种情境最容易孕育出严重的错误意义,成年人里的大部分失败者都是在这种情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
第一种是婴儿时期患病或由于先天的因素而导致身体器官产生缺陷的儿童。这种儿童的心灵负担非常重,他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除非有和他们很亲近的人能把他们的注意力由他们自身转移到他人身人,一般情况下,他们大都只会关心自己的感觉。以后,他们还可能因为拿自己和周围的人比较而感到气馁。在我们现代文化中,他们甚至还会因为同伴的怜悯、揶揄或逃避,而加深其自卑感。这些环境都可能使他们转向自己、丧失在社会中扮演有用角色的希望,并产生自己被这个世界侮辱了的错误感觉。
第二种经常在赋予生活的意义中造成错误的情境,是把儿童娇纵宠坏的情境。被娇宠的儿童多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成命令看待,他不必努力便成为上帝的宠儿。通常,他还会认为:与众不同是他与生俱来的权利。结果,当他进入一个不是以他为众人注意中心的情境,而别人也不以体贴其感觉为主要目的时,他即会若有所失而觉得世界亏待了他。他一直被训练只取不予,而从未学会用别的方式来与他人相处。别人老是服侍着他,这使他丧失了独立性,他不知道自己也能做事情。`
第三种很容易造成错误的情境,是被忽视的儿童所处的情境。这样的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建构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当他面临生活中的问题时,他总会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和旁人的帮助及善意。他曾经发现社会对他很冷漠,从此他就误以为社会永远是冷漠的。他不知道他能用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来赢取感情和尊敬。因此,他不但怀疑别人,也不能信任自己。总之,被忽视的儿童肯定未曾发现值得他依赖的人。有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其出身都是孤儿或私生子。通常,这种儿童都被归纳于被忽视的儿童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