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好多问题纠结在心头,挥之不去,今天突然对家长会的内容有了框架,赶快记录下来。
课题
学校不管搞什么活动,都要以课程的形式呈现,这是参加前两次会议给我的启示,因此学校的课程开发意识要强。济南长清区实验小学把课间操自编的“小篮球操”叫“小篮球操课程”。有的学校把晨会啊、毕业会、运动会、诗词吟诵等都叫课程。因此,我们学校的“我爱方块字”、李凤艳的儿童画、韩西杰的科技制作、李学宝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王磊的葫芦丝、朱崇进的软笔书法等都可以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开发成课程。家长会以后就称为家长学校课程了,之所以冠之“校本”二字,那就是要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课程。
背景
这学期以来,存在的好多问题都与家长的意识有关,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羇绊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学生不喜欢学书法(朱崇进)、不喜欢入运动队训练(彭善慧)、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丰文秀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59840401012vl2.html)、学生厌学(赵文坤的问题教研)、学生不愿做家庭作业(众多教师博客)等等。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不重视,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暴露无遗。如果我们不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没有家庭教育的参与,仅凭着我们教师的一腔热情和“流血”流汗,想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更何况,我们要倡导师生共同写日记,开发读书课程、日记课程,怎么去实现?纠结。
那么,怎么改变?这可是改变家长的意识啊。传统的家长会,大多是说教形式,怎么能改变人的认识?
思考
要想改变家长的认识,就要把自己放在家长的角度(主要是认识的高度)去想。我们刘店子学生家长的思想高度多高?……说教管用吗?那么,家长学校校本课程以什么的形式管用?
不管重视不重视,还是观念陈旧,家长总想孩子好,这是一定的。家长心目中孩子“好”的标准是怎样的?这样追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我们大概就有想法了。如果我们把他们孩子的特长,把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展示出来,让家长充分看到他想看到的,家长的体验经历欣赏、认同、赞赏、羡慕、鼓励到主动参与的变化过程,我想我们家校教育共同体也就建立起来了。
这样想来,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展示优秀,改变认识——交流互动,深化行动——成果激励,良性循环。
实践
第一阶段:展示优秀,改变认识。
将各兴趣小组、读书写字(这是我们学校一直坚守的两项工程)成果,以展示、表演等形式呈现给家长(类似于推介),唤起师生成功感、家长的幸福感和认同度。
设想如下:
书法兴趣小组:以朱崇进老师为主,将教师学生的书法作品精美装裱、展示。朱老师要将一个个大红荣誉证书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一个一个的发,每发一个,朱老师都要和学生及该学生的家长合影,背景音乐要跟上。(筹备要领:学生的作品效果,教师帮助学生先勾勒出字的线条,让学生涂满。每幅字的落款可由教师替写。说明:这不是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是符合练字规律的,描红嘛。我们不能等学生练成书法家了才展示嘛)
声乐兴趣小组:王磊。精心筹备两个节目表演。合唱、联唱、舞蹈或器乐。教师必须有一个才艺展示。(筹备要领:我们以登台寻找自信为主,不要太计较节目的水平,当然要拿出最高水平来。人靠衣服马靠鞍嘛,一包装就有样了。)
儿童画兴趣小组:李凤艳。和书法兴趣小组相同。不过,照相时,可让学生直接拿着装裱好的画,而书法兴趣书法作品太大,不好拿。
读写展示:几种形式。一是表演读书的情景剧;二是让孩子精心准备,拿着自己发表的作品声情并茂地朗诵或朗读;三是古诗词吟诵;英语情境剧本表演或英语歌曲唱;教师的才艺表演(操作要领:单个表演的学生一定要与教师、家长合影。)
科技、信息技术小组:将学生的科技、电脑作品以展板或橱窗的形式布置现场。
运动队:彭善慧、刘树永与队员一起表演个节目,体现运动特色。
家长代表讲话:提前让开明家长准备好发言稿,表达我们想要的教育观。
学生代表讲话:体现读书快乐和参加艺体特长的感受。
学校讲话:宣布家长委员会名单并致词。和家长委员会一起午餐。
会场布置:各项宣传板。租专业音响。舞台布置。音乐采集。服装准备等。
宣传口号: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放飞梦想?
第二、第三阶段,届时再续。
是否可行?具体事宜?供大家讨论。有啥好的建议可直接发评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