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讲武堂(38)毁灭台球技术的两大杀手

标签:
教育体育文化 |
真正的台球高手。在进行打击的时候,是先以母球的运动需求。作为打击时候各种细节的调整依据。这是因当我们在对母球进行控制的时候,球杆会依据各种打击的需要,与母球的路径产生角度。
第一个杀手:脚尖对准进球点
http://s7/mw690/003d2quEgy6VwxB7aGW06&690
如图所示:当我们在利用旋转球进行打击控制的时候,实际上,球杆与母球的路线是存在角度的。
大家想一想啊!
如果球杆不是对准进球点,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不会对准进球点。
这个道理够简单的了。
那么这和脚尖对准进球点再来瞄准有什么关系?
大家再想一想:如果我们先把脚尖对准了进球点,这不就是说,母球的路径和塞球的强弱已经被限制住了?
既然在趴下去的时候,塞球就被限制住了。那我们在瞄准的时候,还有多大的修正空间?因此,当我们调整球杆的左右的时候,要嘛球杆会太过于接触身体,要嘛球杆会太过于远离身体。这样子,都会影响到正常的发力动作。
实际上,一旦我们决定趴下去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准备的非常非常的接近正确的角度关系了。所以在修正过程中,产生的困扰也是有限的。
那么,为什么用脚尖瞄准会是台球技术不会进步???
因为,大家开始练习用脚尖瞄准的时候,练习的是中杆啊!!!
等到中杆练习的有点准度了。每一次脚尖都是对准中杆的瞄准点的。
到了需要用到塞球的时候,并不会用脚尖去对准球杆的方向。而是从中杆的基础上,来变化出塞球。
结果,形成了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1、塞球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中杆的基础上的。塞球强了,母球的速度也高了。所以,根本没有进行更加细致的控制能力。这样的方式,在斯诺克上面,还勉勉强强可以用。但是到了黑8和9球。基本上,完全失去对母球的控制能力了。
2、纵使自己能够在先以脚尖对准进球点之后,再来调整塞球,并且也能够使塞球变得细腻。但是,身体的姿势变形太多了。甚至超过了身体能够提供支持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练习的再多。也不会成为一流的高手。
唉!
戴维斯说:打好台球,要从脚尖开始做起。意思是说:锻炼台球技术是需要不断往最初始的地方做起的。脚尖就是支持整个打击最初始的部位。
但是,到了中国,居然被理解成:打台球,要用脚尖瞄准!
我每次教学的时候,都会有人这样子说:这是戴维斯说的。
我的妈啊!
单就这件事情,就让中国的台球人,练死超过百分之八十!
第二个杀手:主副眼
我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弄清楚主副眼是谁发明的。我连主副眼说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家或许会非常奇怪。我不知道人家说什么。我怎么可以说别人不对。
在这里,我跟大家说明一件事情:
在我前面的博客内容当中,有一篇名字为:我为球狂(续2)(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里面的视频。其中母球的走位控制有三个球形。这里面,没有一颗球的控制超过两颗球的距离。母球在接触颗星的时候,也没有一次超出半颗球的距离。
把母球的控制能力达到这么精确的程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自己必须感觉母球是处在动作的中心位置。
这个意思就是说:我必须感觉到母球是处在我的正前方的位置。
那么这和标题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想一想啊!不管我们是用前眼,后眼,左眼或者右眼作为瞄准的依据。母球都不会感觉是在我的正前方。
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如果以任何一个眼睛作为瞄准的主体,塞球就必须架构在母球朝前的基础上。在这种条件下,塞球是不会细腻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使用主副眼进行打击,塞球根本就不会细腻。
我们再延伸一下:如果使用主副眼进行打击,技术能力根本高不了。
唉!
这不,
中国的台球苗子。又死了百分之八十了吗?
两件事情下来,拥有进步空间的,剩下不到5%。
P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欢迎球友提问。进行交流。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9、28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