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讲武堂(25)身位方向如何确定
标签:
教育体育文化 |
这是网友的提问:
1、小角度的球非常容易瞄准进球点,而大角度的时候,感觉就不容易瞄准了?
2、瞄准的时候,身位应该怎么确定?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这位网友是从斯诺克转黑8的选手。
前面说过,我们的身体,在我们进行台球运动的时候,会以它的方式帮助我们,具体的方式是在动作过程中产生优化。在准备过程中产生幻化。
因此,如果我们锻炼的方式非常适当。那么,身体就会把母球球体的体积忽略掉,使母球幻化称为一个无限小,带能量的点。并且从这个点的基础上,幻化成为球杆的方向,或者力量,手腕,手肘的方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球杆的方向、重心線、手腕、手肘来锁定进球点。
http://s16/mw690/003d2quEgy6TcXaUFjN6f&690
(图1)
初学者在瞄球时,母球是有体积的,因此目视的是一个假想球的位置。瞄准的时候,会关注到母球与子球接触的“点”。这时候球杆的方向与母球接触子球的点,实际上是存在角度的。
如图所示:球杆的方向B与母球接触点A的方向,其实是存在角度的。
但是,如果我们练习台球技术的方式非常正确的时候,身体能够产生一种能力:会让我们感觉球杆的方向和这个点,不存在角度。也就是重叠的意思。因此我们在瞄准的时候,可以完全忽略这件事情。直接拿球杆的方向瞄准进球点。
也就是在图上没有B,只剩下A了。
当然,目标球的角度越小,这个夹角也就越小,身体产生的幻化,能够更轻松的将这个角度忽略。而目标球的角度越大,这个夹角也就越大。身体越不容易忽略这个夹角。
这是比较粗浅的解释!如果我们稍微对优化及幻化已经具有一些概念,相信是非常容易明白的了。
但是,问题并还不是这么表面的。网友所面对的问题也不是基于这个幻化能力不足所导致的。因此要分五个部分来说明:
1、网友能够在小角度的时候忽略母球的体积,说明网友在斯诺克上面也能够完全忽略这个体积(应该是打得相当不错了)。这是因为斯诺克的球体比较小。当我们在斯诺克上面完全忽略这个体积的时候,换成花式台球的时候,由于花式台球的体积比斯诺克大许多。因此,从斯诺克上面幻化的母球。在花式上面不够用。
2、由于斯诺克的球体比较小,因此在瞄准的时候,进球点的分辨比较困难,一旦转换到花式的时候,进球点的分辨度提高了。因此打击者会觉得能够将进球点锁定的更为精确。也就是瞄准的环境变得宽松了。照道理,这个时候,打击瞄准应该会变得更加轻松才对的。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的。
本能是贪得无厌的东西!当环境变得宽松的时候,本能就会修正自己,使得瞄准变得更为精确。这时候,由球体积变化所带来的体积,会再次形成困扰。因此从斯诺克上面所幻化的点,必须再度进行幻化。
修正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利用大量的球形练习来适应这种变化。
3、斯诺克和花式在下塞上面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斯诺克的塞球是发生在极为短促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大部分是由球杆的性能来完成的。而花式的塞球是需要更多的接触时间来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在动作上面引导塞球的产生。因此,斯诺克在幻化的时候,角度是比较集中的。而花式在幻化的时候,需要在更大的动作范围内来幻化,当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因此,从斯诺克上面优化的能力,在花式上面是不够用的。直接反应出来的讯息就是:母球的体积问题被凸显出来。
4、由于花式的下塞过程比较长,因此从斯诺克上面所形成的控制本能,并不能够完全适合于花式台球。前面说过,本能的幻化本身是需要瞄准与控制同时进行的(重心線的形成)。因此,我们需要大量的练习母球的走位控制。才能够帮助身体忽略母球的体积。
5、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说的都是斯诺克转花式,那么花式呢?
花式的幻化过程和斯诺克有点不太一样。花式台球的球体比较大,因此在母球的幻化过程中极度需要走位控制来帮助形成。一般而言,花式台球的选手,在进入打击区的时候,不是以准度为准备依据,而是以母球的走位控制为准备依据的。因此在瞄准准备过程中,母球体积的忽视其实是由母球的走位(打击完子球之后的分力)作为基础的。母球幻化的点,直接转换到了动作的部位。由动作的部位来完成对母球体积的修正。
这也就是:为什么花式选手在走位上,比斯诺克选手轻松的原因了。
因此,在花式上面,盲目的追求准度的精确度,还不如用心培养走位控制的习惯,也就是球形练习来的有效。
第二个问题:瞄准的时候,身位应该怎么确定?
我想,这个身位指的应该是我们站立的距离,角度等等。在打击时候姿势的相关讯息吧!
这个问题和之前我们说的重心線,应该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重心線指的是我们的瞄准的依据。而身位指的是完成动作需要的姿势距离。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已经非常的清楚了:
身位的确认是源于重心線。
这个答案看似简单,但是却决定了一个台球爱好者的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真正的高手在进行打击的时候,所有的准备依据是由球形的需求而产生的。换句话说,打击时候的各种准备方式,都是因为打击的需要才建立的。包括姿势,发力部位动作时机,动作方式等等,都是在确认整个打击能够符合我们的预设才确认的。只有确认这些参数之后,我们才可以确认我们的身位是否能够支持完成这次的打击需求。
但是,一般的台球爱好者,并没有具有这样的准备能力。甚至连这样的准备过程都弄反了。
一般球友都会拿着准备好的身位来进行打击准备(包括瞄准和控制)。这样做的结果,导致我们的打击条件,在进入打击区的时候,就被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了。比方以脚尖作为瞄准依据的球友,由于脚尖指向进球点,导致身体过度靠近球杆。力量不容易通过身体,直接导致了整个力量的投送过程被身体阻挡。长台几乎完全丧失进攻能力。由于球杆过度靠近身体,也直接导致塞球的旋转能力受到限制。
这种习惯是毁灭性的!
应该是先有需要,才有动作。有了动作的需求,才形成姿势!
不是先有姿势,才在姿势和瞄准准备之间,寻求动作的平衡点。这样的准备过程。身位又有多少机会能够完全满足我们的打击呢?
一念之差。差天差地!
S。这些内容是我在台球教材中的延伸讨论!请大家到我的其他博客内容中看看。后面的章节还会逐条逐项来说明台球技术应该具有的正确观点。
欢迎球友提问。进行交流。
(未完待续)
傅文政 2015、6、20于台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