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教室02母球受力的运动

标签:
杂谈 |
母球在受到球杆击打的时候,他的运动轨迹基本上是会在球杆的方向,和受力点的方向内运动。也会随着不同的发力方式,发力大小及发力角度而产生变化。
2-1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个图形:
一个球体受到外力撞击时,这个球体会朝受力点经过中心形成的路径运动。
如下图2-1所示:
http://s1/middle/af4d2834gcbef3e1f8530&690
在这个图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如果我们想要击打这个球体,使他向右边移动。我们必须从左边推打它。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也许从我们很年幼的时候就知道这样的道理。因此,当我们练习台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将这种认知,应用到自己的技术当中。
这是正确的。
2-2
根据这样的常识理解,如果我们现在要将子球打进袋口,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应该将母球打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
如下图2-2所示:
http://s8/middle/af4d2834gcbef404d8407&690
(图2-2)
母球打击到目标球的撞击点之后,沿着撞击点形成的切线方向运动。
而子球则沿着撞击点通过中心点形成的路径运动到袋口。
这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我们想要将母球打击到这个位置,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将架桥点摆放在母球路径的正后方。
http://s9/middle/af4d2834gcbef42c09208&690
(图2-3)
如图2-3所示:
当用中杆打击一个直球的时候,架桥点与母球,子球,三者应该会在同一条线路上才对。
然后将球杆朝向正前方打击。这样,就可以将球准确的打进。
这也是完全正确的。
2-3
但是,在实际打击中,并没有这么单纯。
在这里,我们先要理解一种情形:
如下图2-4所示:
http://s6/middle/af4d2834gcbef44359415&690
(图2-4)
如右图所示:
当我们从A架桥点击打母球的A点时,母球会朝向A路径移动。
当我们从B架桥点击打母球的B点时,母球会朝向B路径移动。
上面这两点也是正确的。
但是母球受力的变化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http://s2/middle/af4d2834g7acb20a7b311&690
(图2-5)
在这里,我们要认识这个过程中,球杆是如何将力量传递给母球的。
如图2-5所示:
左图所示,当我们击打一个中杆的时候。由于球杆击打母球的位置,和母球前进的路线相同,因此,球杆击打母球的过程中,球杆的方向,和母球移动的方向始终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我们在A的架桥点击打母球的B点时。母球既不是朝向A线路前进,也不是朝向B线路前进。
是右图所示:
当球杆打击母球时,如果施力的方向和母球运动的方向不一致时,球杆刚接触到母球(A点)时,母球除了受到球杆的速度所传来向前的力量之外,还受到球杆接触到母球A点传来切线方向的力量(N1)。母球向左侧偏移。
因此球杆接触母球的下一瞬间,这时候,母球改变了运动方向,向左偏移。球杆也改变对母球的施力方向。如右图B点球杆与母球的相对关系发生改变。母球继续向左侧偏移,球杆受到反作用力作用,向右偏移。切线力量改变(N2)。
这种改变将持续到球杆不在对母球施力为止。
2-4
如下图2-6所示:
http://s6/middle/af4d2834gcbef48754a45&690
(图2-6)
实际上,母球受力初期的时候,会先朝向左边运动。然后受到球杆的牵引,改变路径,朝向接近球杆左侧的方向运到。
如果在打击B点时“滑杆”。那么,母球会朝向B路径运动。
现在对这种受力关系,做一些浅显的说明:
1、球杆刚开始击打母球的时候,球杆是击打在母球偏右的位置。由于母球的惯性作用,会产生一个相反的力量给球杆。因此球杆会被母球推向右方。母球则被球杆推向左方。(一般称为“瞬间偏移”)
2、当母球的速度接近球杆的时候,球杆和母球在力量的传递过程中,结合形成一种耦合现象,母球的方向会被球杆牵引。
因此形成这种现象。(这部分后面还会有很多的叙述)
但是不仅仅是这种关系会使母球产生偏移。
如果我们在A的架桥点击打母球的A点过程中。改变球杆的方向,使球杆向右方前进,那么,母球也会产生这种相同的路径结果。
当然,偏移的总量是有所变化的。
这点是所以初学台球的人最不容易理解的。
因为,虽然我们只是稍微改变球杆向右一点点。由于在力量传递过程中的这种作用。随着这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母球的偏移也会被放大的非常明显。明显到足够打不进球。
同样的,如果我们打击的力量越大,那么这种偏移就会越大。反之,如果我们打击的力量越小,那么偏移的就会越小。
如果架桥点越高,那么这种偏移就会越大。反之,如果架桥点越低,那么偏移的就会越小。(请参考基础篇)
这种现象产生了两个台球运动最难进步的因果关系:
1、由于初学台球的人,并没有这样的认知,也无法有效的引用这样的认知。因此,在刚开始打球的时候,并不会注意到,需要调整架桥点的精确度来进行打击。因此,在瞄准的时候,球杆的方向并没有完全与母球的方向同步。自然会产生这种现象。
这种关系是相互成立的。因此相同的打击条件下。也可以用不相同的架桥关系来达到准度与控制间的平衡。如果打击者自身,没有这种理解,就会简单的认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当打击控制条件变得更加苛刻时,这样的认知,就会对自己的技术形成阻力。技术的进步当然会变得非常艰难。
2、大部分的台球爱好者,都简单的认为母球的控制,是由于控制手腕或者力量来达到的。但是同样的球形力量,如果在发力过程中,变换球杆击打母球过程中的方向,会使得自己打不进球。(母球的控制方式在后面有许多的叙述)
因此在具有准度之后,如果想要有效的对母球做控制,就必须理解这种现象,并且善用这种现象。
PS本文原创为傅文政先生,转载请说明出处。请勿转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