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殡(1)
(2012-10-07 15:40:42)
标签:
红学 |
分类: 《红楼梦》详解:第二单元 |
第六章
那贾珍因见发引日近[1],亲自坐了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2],踏看寄灵所在。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3],好生领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色空忙看晚斋。贾珍也无心茶饭,因天晚不得进城,就在净空房中胡乱歇了一夜。次日一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4]。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1],前面铭旌上大书: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2]防护内庭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那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3]。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7]。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1]。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2],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已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3],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6]。不在话下。 |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层 [1]一笔又带过好几天。 [2]铁槛寺:使人想起秦氏托梦。 [3]色空:法名妙。 [4]以贾珍为代表写外面男子场景。
第二层 [1]引馒头庵弄权。 [2]西安郡王:又一个郡王。 [3]郡王一公二,三个诰命,分别为生日、亡故、生男。 [4]王仁:凤姐兄,要回金陵。 [5]凤姐有父母,在金陵。 [6]迎春病。又是五件大事,所谓忙中愈忙。[7]再逼近一步。 [8]王熙凤二十来岁竟能总理两府内务。
第三层 [1]发引前夕。[2]是民族特色。 [3]不忘写尤氏。 [4]四或有,排比,反衬凤姐。 [5]舒徐、慷慨等六个四字短语,概写凤姐,引下文金哥。 [6]一句概写宁府,过渡。
第二节
第一层 [1]抬灵者竟64人。 [2]朝:清朝。宁国公:第一代贾演;冢孙:第五代贾蓉。 [3]一句宝珠,却是特笔;瑞珠灵柩当随秦后,让读者想像。
第二层 [1]先交待官客送殡者。 [2]镇、理、齐、治、修、缮,加宁、荣,为八“国公”。来者多为其孙。 [3]二王之孙。 [4]五侯,史鼎为湘云之叔。 [5]冯紫英(见回十)、陈也俊、卫若兰三个为两赋之人。 [6]轿:堂客大十、小约三十五,家下车轿约六十;大殡队伍长三四里,
第三层 [7]四王:东平、南安、西宁、北静。
第三节
第一层 [1]北静王,显然是两赋之人。 [2]祖父相与:即回五“国朝定鼎”、焦大“九死一生”史实。同难同荣:即回四“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未以异姓相视:不把贾府当家奴看。
第二层 [3]前戴权打伞鸣锣已奇,此北王鸣锣张伞更奇,前后呼应;秦氏当是公主身份。[4]从北而至:自北至南;贾府在故宫西北外侧。 [5]与回三“同乡世教弟东安郡王”合参。[6]贾珍用语,文言庄重。[7]楔紧“世交”。[8]祭奠过程略写。
第三层 [9]与回二扬州演说空谷呼应;可见宝玉已名闻京城,名闻天下。 [10]是“情痴情种”。 [11]北王、宝玉久已遐思遥慕,此即痴情、意淫、心会、神通;后又有与傅秋芳遐思遥爱。
第四层 [1]此种装束为王爷特有。 [2]北王秀丽,与宝玉、秦钟一路。 [3]双龙出海:是否也寓“日月双悬”?
第五层 [4]继士隐、宝钗,第三次写看玉。 [5]伏回二十五。
第六层 [1]龙驹,二字突兀惊心。 [2]故意不避“祯”讳,且出自政老之口,有深意。
第七层 [3]府邸高人会聚,似非正常。海上:冷香丸即是“海上方”。 [4]以后宝玉常至北府方不突然。 北王嘱咐,与回五嘱咐仙姑对看。
第八层 [5]此珠为圣上亲赐。侧笔写圣上,当为雍正或乾隆;引下黛玉骂。
第九层 [6]笔意明显:北王对秦氏毕恭毕敬,不敢越过先回;秦氏身分似又高过北王。这当是秦氏夭亡的原因。
第四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