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章  出殡(1)

(2012-10-07 15:40:42)
标签:

红学

分类: 《红楼梦》详解:第二单元

 

第六章  出殡

 

那贾珍因见发引日近[1],亲自坐了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2],踏看寄灵所在。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3],好生领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色空忙看晚斋。贾珍也无心茶饭,因天晚不得进城,就在净空房中胡乱歇了一夜。次日一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4]
  里面凤姐见日期在限,也预先逐细分派料理,一面又派荣府中车轿人从跟王夫人送殡,又顾自己送殡去占下处
[1]。目今正值缮国公诰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殡;西安郡王[2]妃华诞,送寿礼;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预备贺礼[3];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4],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5],并带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症源、药案等事[6],亦难尽述。又兼发引在迩[7],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得清净。刚到了荣府,宁府的人又跟到荣府;既回到宁府,荣府的人又找到宁府。凤姐见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理得十分的整肃[8]。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
  这日伴宿之夕
[1],里面两班小戏并耍百戏的与亲朋堂客伴宿[2],尤氏犹卧于内室[3],一应张罗款待,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并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也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4],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喝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5]。一夜中灯明火彩,客送官迎,那百般热闹,自不用说的[6]

至天明,吉时已到,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1],前面铭旌上大书:

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2]防护内庭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那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着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宝珠自行未嫁女之礼外,摔丧驾灵,十分哀苦[3]
  那时官客送殡的有
[1]: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2]。余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3],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4]。余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5],不可胜数。堂客算来亦共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6]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7]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1]。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2],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已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3],至棚前落轿。手下各官两旁拥侍,军民人众不得往还。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4]。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5]。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6]水溶笑道:世交之谊[7],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贾赦等一旁还礼毕,复身又来谢恩[8]
  水溶十分谦逊,因问贾政道: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
[9]?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退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常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10],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见[11],只是父亲拘束严密,无由得会,今日反来叫他,自是喜欢。一面走,一面早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材。不知近看时又是怎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
[1],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2]。宝玉忙跄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3],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出来,递将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4],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5]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了,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1]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2],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致,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攻,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眼,因是以寒第高人顿聚[3]。令郎若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不日进矣[4]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间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
[5]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

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叩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6]。不在话下。
  且说宁府送殡,一路热闹非常。刚至城门前,又有贾赦、贾政、贾珍等诸同僚属下各家祭棚接祭,一一的谢过。

第六章  出殡

第一节  发引日近

第一层  贾珍住铁槛寺

[1]一笔又带过好几天。

[2]铁槛寺:使人想起秦氏托梦。

[3]色空:法名妙。

[4]以贾珍为代表写外面男子场景。

 

第二层  兼理两府,整肃井然

[1]引馒头庵弄权。

[2]西安郡王:又一个郡王。

[3]郡王一公二,三个诰命,分别为生日、亡故、生男。

[4]王仁:凤姐兄,要回金陵。

[5]凤姐有父母,在金陵。

[6]迎春病。又是五件大事,所谓忙中愈忙。[7]再逼近一步。

[8]王熙凤二十来岁竟能总理两府内务。

 

 

第三层  凤姐,伴宿之夜

[1]发引前夕。[2]是民族特色。

[3]不忘写尤氏。

[4]四或有,排比,反衬凤姐。

[5]舒徐、慷慨等六个四字短语,概写凤姐,引下文金哥。

[6]一句概写宁府,过渡。

第二节  起灵出殡

第一层  起灵

[1]抬灵者竟64人。

[2]朝:清朝。宁国公:第一代贾演;冢孙:第五代贾蓉。

[3]一句宝珠,却是特笔;瑞珠灵柩当随秦后,让读者想像。

 

 

第二层  王公送殡,大殡三四里

[1]先交待官客送殡者。

[2]镇、理、齐、治、修、缮,加宁、荣,为八“国公”。来者多为其孙。

[3]二王之孙。

[4]五侯,史鼎为湘云之叔。

[5]冯紫英(见回十)、陈也俊、卫若兰三个为两赋之人。

[6]轿:堂客大十、小约三十五,家下车轿约六十;大殡队伍长三四里,

 

 

 

第三层  四王路祭

[7]四王:东平、南安、西宁、北静。

 

第三节  北静王会宝玉

第一层  与贾府为世交

[1]北静王,显然是两赋之人。

[2]祖父相与:即回五“国朝定鼎”、焦大“九死一生”史实。同难同荣:即回四“一损皆损,一荣俱荣”。未以异姓相视:不把贾府当家奴看。

第二层  亲来路祭

[3]前戴权打伞鸣锣已奇,此北王鸣锣张伞更奇,前后呼应;秦氏当是公主身份。[4]从北而至:自北至南;贾府在故宫西北外侧。

[5]与回三“同乡世教弟东安郡王”合参。[6]贾珍用语,文言庄重。[7]楔紧“世交”。[8]祭奠过程略写。

第三层  召见宝玉;宝玉心理

[9]与回二扬州演说空谷呼应;可见宝玉已名闻京城,名闻天下。

[10]是“情痴情种”。

[11]北王、宝玉久已遐思遥慕,此即痴情、意淫、心会、神通;后又有与傅秋芳遐思遥爱。

 

 

第四层  水溶、宝玉肖像

[1]此种装束为王爷特有。

[2]北王秀丽,与宝玉、秦钟一路。

[3]双龙出海:是否也寓“日月双悬”?

 

 

 

 

 

 

第五层  看“宝玉”

[4]继士隐、宝钗,第三次写看玉。

[5]伏回二十五。

 

 

 

 

第六层  赞“龙驹凤雏”

[1]龙驹,二字突兀惊心。

[2]故意不避“祯”讳,且出自政老之口,有深意。

第七层  不可钟溺,请来寒舍

[3]府邸高人会聚,似非正常。海上:冷香丸即是“海上方”。

[4]以后宝玉常至北府方不突然。

北王嘱咐,与回五嘱咐仙姑对看。

 

 

第八层  赠念珠

[5]此珠为圣上亲赐。侧笔写圣上,当为雍正或乾隆;引下黛玉骂。

 

第九层  请仙舆先过

[6]笔意明显:北王对秦氏毕恭毕敬,不敢越过先回;秦氏身分似又高过北王。这当是秦氏夭亡的原因。

 

 

第四节  同僚路祭;出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