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课后“思考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3-06-03 11:30:36)
标签:
教育 |
充分发挥课后“思考与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现行语文教材,每篇课文后面均设有思考与练习。这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既是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又是课文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们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小,与考试题型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有的教师不屑一顾,或熟视无睹,忽视了它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练习
课后 语文教材
有机组成 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一、
依据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的过程起着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作用。新修订的语文教材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编排体现了课文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设计每篇课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既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又能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较好的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
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题设计教学过程
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题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重要的是教师把“思考与练习”题揉进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与讲读教学有机联系的一部分,从而强化课堂训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达到节时省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并且在讲读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带动其它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品味、记忆、欣赏文中的美,这正符合新大纲的精神。
三、
紧扣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优化教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师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新修订的语文教材,编者根据新大纲的精神,从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配合课文内容设计了画一画、描一描、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等练习题。这些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孩子准确认识事物,同时借助图巩固学过的字。教学时,教师应尽量优化教法——由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变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画一画、描一描、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动口动脑,动手实践,在训练语言的同时训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四、
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题指导学法
课文是教学的凭借,课后“思考与练习”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凭借。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的要求备课和组织教学,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前一篇:触动内心的波动
后一篇:建构主义对新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