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视下艾滋病患者差点没有容身之所
(2012-10-15 09:59:00)
标签:
hiv抗体检测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检测健康 |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个能遮风挡雨的住所并不难,然而,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黄某来说,有一个不晒太阳的家却是件奢侈 的事情。
黄某是某市一名艾滋病感染者,几年前偷渡到泰国,不慎 染上艾滋病,被泰国军方遣送回国。回到家乡后,黄某得了艾 滋病的消息很快在周围传开了,父老乡亲排斥他,让他有家不 能回,黄某只好住进小旅馆。可是没多久,黄某得病的消息就 传到了旅馆老板的耳朵里。老板气愤至极当即把黄某赶了出 去。黄某走后,老板用消毒水将黄某的房间消毒了十次,但仍 然没有客人敢住。
黄某被赶出来之后,一个好心的理发 店老板收留了他,让他在店里帮忙,晚上 可以住在店里看店。可令人没想到的是, 黄某在帮忙的时候竟然被一个剪头发的客人认了出来,理发店老板像旅馆老板一 样,气急败坏,大骂黄某是个骗子,并毫不留情地把黄某赶了出去。
此时的黄某,身上的钱早已花光了,也没有旅馆可以住了, 很多人知道了他的事,黄某没有了安身之所。无奈之下, 黄某想到了县政府。于是,他背着锅碗瓢盆来到了县政府。由 于大门关上,黄某没有办法进去,他索性把带来的东西放进了 县政府门前的信访室里,并在信访室住了下来,从此,信访室 成了黄某的家。
信访室失去了信访功能,群众对此意见纷纷,事情引起了 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解 决黄某的住所问题。
刚开始,工作小组还是把希望放在黄某所在的村子,因为 根据国家规定,艾滋病病人应安置在原籍。他们把工作小组分 成两组,一组负责上门对村民做思想工作;另一组则筹备建筑 材料。可令工作小组失望的是,村民对黄某的仇视态度根本无 法改变,全村的居民个个是宁愿坐牢都不让政府把黄某安置回 村。与此同时,另一工作小组在筹备建筑材料,打算把这些材 料送进村时,一连三次都被村民趁夜偷偷扔到河里。
这条途径不能成功,工作小组随后决定把黄某安置到邻近的县水利站的空房 内。由于房子年久失修,工作小组找了一帮泥瓦匠,把房子重 新修复。就在工作小组准备把黄某送过去时,不知怎么走漏了 消息,愤怒的当地群众把修好的房子推倒了。
两次的失败让工作小组很失望,经过研究,工作小组找到 了第三处安置地点,离县城约40里的海边盐场的查报站。这一 次,工作小组于当天夜里10点把黄某偷偷地送到查报站,并为 黄某购置了床、煤气灶、锅碗瓢盆及生活用品并给了他一些生 活费。可没想到,第二天还是被群众知道了,附近群众当时就 到镇政府上访,要求政府把黄某重新安置。他们“不把黄某赶 走绝不罢休”,理由是“这里蚊子多,要是被蚊子叮咬传播艾滋病怎么办”。实际上蚊子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但村民 们却很害怕,甚至扬言迟早要把黄某的房子推倒。
为了消除村民们的恐惧,县政府三番五次派专家来普及艾 滋病知识,一开始村民们无动于衷,经过专家和政府不厌其烦 的努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管村民们依然对黄某敬而远 之,不敢与他接近,但也慢慢地放弃了要将黄某的房子推倒的 念头。面对村民们依然冷漠的态度,黄某表示理解。至少村民 们没有再想去推倒他的房子,黄某也终于有了一个不晒太阳的 家。这间房子大约10平方米。里面放着一张床,地上有政府送 来的三桶纯净水、蔬菜、崭新的煤气灶,生活用品摆放地整整 齐齐。黄某希望在这个房子里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文章来源:艾帮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