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医院接受输血竟然感染了“艾滋病”......
(2012-09-30 14:32: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艾滋病症状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却因要生 小孩子住院输血,而所谓的正规医院使用了未经艾滋病检测的血液,而 导致一家三口人全部感染了艾滋病。
张某是开封市A县人,几年前他怀着与众多打工者一样的 憧憬携家来到了苏州市。勤劳、朴实的他从运货工做起,在小 有积蓄之后又和爱妻在城南开了一家理发店。由于夫妻二人理 发手艺好,加之价格公道,理发店生意很快火了起来,妻子也 怀孕了,眼看美好的生活在向张某走来,殊不料灾祸却从天而 降,将张某苦心创立的美好生活砸了个稀烂。
2005年年初,张妻回家待产。2005年4月张妻在A县第二 人民医院产下一名女婴,因生产时大出血而接受了医院的输
血。谁料到输血的同时也把可怕的艾滋病病毒输人到了张妻体 内。次年年初,张妻长期感到莫名其妙地身体疲劳,感冒长时
间也不好,无奈之下只好去医院就诊。没想到这一检查,张妻 竟然查出HIV抗体呈阳性,随之,张某也被告知感染了艾滋病
病毒。更让人绝望的是,女儿毛毛也因为吃了母亲的奶而被感 染了。这对于张某一家人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排除了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张某确定妻子是因为输血而导致感染的。2007年11月,张妻含恨离开了人世。为讨回公 道,张某将有关医院及供应血制品的相关单位悉数告上法庭, 全家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中。
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法院发现张某老家A县第二人民医院 疑点众多,该院在庭审中提供不出采血许可证,又未按卫生部 的强制性规定对供血者的血液作艾滋病病病毒、梅毒等相关测 试,便使用了自行采集的血液。此外当地有关医疗用品单位 在庭上也未能提供自己经营血液制品的许可证,也不能说清 人体血蛋白的合法进货渠道。不久,法院一审判决,该县第 二人民医院一次性贴偿张家父女医疗费等共计26万余元,然 后每年赔偿父女俩每人9万余元,直到康复。而张某自己根据 每年治疗费用及国民平均寿命测算下来的赔偿需1070万元,加 之精神赔偿及死者医疗费共需1288万余元。由于赔偿数额悬 殊过大,张某对判决结果不服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中级法院提 出上诉,但请求被驳回。
让张某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原定的26万元赔偿 金也迟迟没有全额发到他们手中。先期支付的5万多块钱也大 部份用于还债,所剩寥寥无几,剩下的一点钱根本不够这一 特殊家庭的开销。除了一台21英寸彩电外,家里仅有几 件简单的生活用具,床铺也是用板凳及石砖拼凑而成的。由 于经济异常拮据,张某早已停止了正规的治疗,靠外地一些 好心大夫寄的艾滋病试验药勉强维持身体状态。
自从张妻去世后 ,70岁的老母亲就担当了抚养孙女毛毛的 责任,不到四岁的毛毛并不知道妈妈已经去世,家里人只告诉 她妈妈回老家还没回来。毛毛两眼炯炯有神,红扑扑的小脸蛋 人见人爱,可就在这个幼小可爱的身躯中竟藏有令人闻之色变 的艾滋病病毒。毛毛年纪虽小,但见过她的人都说她比其他同 龄孩子要懂事。小孩天性对好吃的、好玩的感兴趣,但毛毛 见到这些总是摇头并说爸爸还未赚到钱,等家里有钱了爸爸一 定会买给她。
无法看病、缺衣少吃也许还不是张家遇到的最迫切的问 题,最大的问题是张家这一特殊的家庭时时刻刻承受着巨大的 生活及精神压力。张家在邻居们的眼里十分神秘,他们发现张 家各类叫不上名的药品众多,同时绝少待客吃饭,也很少上街 吃饭,张家女儿时不时发低烧且脸上常有奇怪的红斑。虽然不 知道张某得的是艾滋病,但邻居们都知道他得了一种奇怪的传 染病,唯恐避之不及。而患病之后,家里唯一的房产也因为还 债抵押给了高利贷,倘若再还不上欠款,一家人只好到街上流 浪了。
作为家中唯一一个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张母,她依旧和父 女二人同碟同碗吃菜吃饭,因为她觉得这样才像一家人。面 对未来,张母意味深长地说:“不管今后有多难,我们都要 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