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浮力增能原理及定律对以往浮力发电装置的分析与研究》(3)

(2018-09-29 21:03:43)
标签:

走进磁能时代

拥抱飞碟文明

分类: B

 

 

 

 

自由能源·浮力发电专题讲座 


 

刘中凯  20189月 于北京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940475465

 

《应用浮力增能原理及定律对以往浮力发电装置的分析与研究》(3

前面说了,随着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随着KPP系统的出现,随着德国的KPP的工程师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切正在改观。

这里最大的改观之一,是在帝国主义老巢的中心德国,堂而皇之成立了一家大型浮力永动机公司,公然向能量守恒定律叫板。

改观之二,向全世界全面公开展示他们的伟大成果,包括各种样机,样机的详细结构构造,各种展示会招商会,毫不掩饰忌讳。

下面图3就是德国Rosch公司的一个展示会招商会的现场,正进行KPP浮力发电机的演示活动,场面热烈,人头攒动。

 

《应用浮力增能原理及定律对以往浮力发电装置的分析与研究》(3)

 

3

改观之三,根据Rosch公司介绍,他们的1兆瓦和5兆瓦的KPP示范发电站,正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建造之中。买卖已经做到国外去了。敢搞几兆瓦的浮力发电站,也说明该项技术的实用性和成熟度,已经达到了很完善的程度。

说到这里,自然大家就又要提出一个问题,德国人这样做,是不是太傻,为什么和中国的发明人完全不一样呢?德国人唯恐全世界不知道他们搞了这样一个惊人的发明,全面公开,而中国的一些发明人唯恐别人知道他们的发明,拼命掩盖,有的甚至是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这是为什么?

我想德国人的这种底气,首先是来自他们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热爱,对法律的信念和对自己技术的信心。前几条就不必多说了,就单说对自己技术的信心这一条,主要表现在对浮力发电增值的奥秘和核心供气技术的掌握这两点上。

德国研究KPP的科学家,经过几代样机的发展,作为实践者,其实他们很容易发现浮力增值的奥秘,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恐怕就是输出输入比会随着水深发生变化这个神奇的现象了,可以想象一个学了一辈子能量守恒定律的工程师,最初发现这个现象时的惊讶的无法相信的神色和表情了,那是非常有看头的,而一个德国式的用能量守恒思想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也就是自由能源·德国KPP自由能浮力发电机原理(上、下)这篇文章,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出炉了,正如我在译后寄语中所说:

至于文章内容,不要迷信,用能量守恒的理念、观点、思路解释永动机,永远不过是一种徒劳之举,如果能解释清楚,爱因斯坦早就解释清楚了,也就不用劳烦各位了----,文中使用的计算公式在内在深层的逻辑上是错误的、荒谬的,甚至是荒唐的,纯粹是一种拼凑的产物,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计算结果“符合”或“凑合”实验观察所得出的数据。

既然德国式的理论用能量守恒的理念、观点、思路解释不清楚,那就换一个中国式的用反能量守恒的理念、观点、思路解释的理论,也就是老夫的浮力·增能原理和定律,诸位一定要明白,既然用能量守恒的理念、观点、思路解释永动机解释不清楚,难道你用守恒的理念解释老夫我这个反守恒的浮力·增能原理和定律你就能解释清楚了?这些人是不是太幼稚些了呢?

其实这个增能原理,在我的系列博客文章《空气动力能——以高温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新能源》早就谈到了,其中说到:焦耳的热功当量的测定从指导思想上讲,是两位一体的,机械唯物论的,说明的问题仅仅是:几种能量之间的量的一种换算,而不是几种能量之间的量的本质性的转换,量的换算的标准有一个客观的计量单位——热功当量——就行了,而量的本质性的转换不能以某种计量单位为标准,这是它们的本质性区分

量的本质性的转换必须以一个第三者——某种参照物为标准,这就涉及了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和思想,前面的分析已经清楚地揭示了这方面的内容,而两位一体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所以说它是机械唯物论,原因就在此,因为它不懂量的本质性的转换和对比(也就是不同种类的能量,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本质性的,真正意义上的对等和守恒),必须由三位一体的方法才能科学地加以证实,用两位一体的方法——几种能量之间的量的简单换算,是什么也证明不了的

几种能量之间的量的换算如果“守恒”,那只是证明了这些能量和它的计量单位——热功当量——之间,保持了“守恒”,并不说明这几种能量之间,时时、刻刻、处处在本质上都绝对是等量的、对等的、或守恒的,或者说这些能量之间,在本质上都具有一种等量的、对等的、或守恒的内在“神秘”关系。遗憾的是,300多年的西方科学史清楚地表明,西方科学的主导思想——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太幼稚、太肤浅,没有能力、也根本无法区分这个如此简单的思辨逻辑。我想说到这里,有关守恒这个话题就已经全部都说明白了----”

关于我的浮力·增能原理和定律,谢谢诸位,你可千万不要试图用能量守恒的理论去解释,那是枉然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压缩机的电磁能量和机械能量,与浮力、万有引力与气体的三维膨胀能量等等,这几种能量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处在本质上都绝对是等量的、对等的、或守恒的,或者说这些能量之间,在本质上都具有一种等量的、对等的、或守恒的内在“神秘”关系。

理解这一点,你就明白,你偏要把压缩机消耗的能量和旋转浮筒产生的能量,机械的、生硬的、先入为主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划一个等号,那是极端无知和可笑的。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这几种能量之间根本就不相等,你还要死乞白赖的给它们划等号,这纯粹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德国人作为第一批勇敢的实践者,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既然他们发现了浮力增值的奥秘,他们首先要做的,当然不是急急忙忙揭开这个秘密,而是要赶快完善他们的技术,这才是当务之急,通过下面图45两张图片的对比,可以很清楚看出这两种浮力发电技术上的优劣和巨大差别。

 

 

《应用浮力增能原理及定律对以往浮力发电装置的分析与研究》(3)

 

左图是中国国内好像是北京科博会上展出的一台浮力发电装置,右图是德国的KKP,我们知道,浮力发电基本增值原理明白之后,首要解决的是提高功率的问题,对于这种浮筒循环系统,提高功率的办法很简单:1.提高浮筒密度,2.减小浮筒阻力,3.合理提高浮筒转速,4.增大浮筒体积等方法。

只需根据前两条看看图4和图5,这两台机器的优劣和差别就立见分晓了,还用多说吗?图4 无论在设计构思上,还是在制作上的原始、落后与粗糙一望而知,只需要看一看浮筒与浮筒之间的过大的间隔,就说明这个装置距离走向实用化,走进千家万户,还有着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了。

导致这种巨大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供气系统的不同,德国KPP使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见下面图6789

 

 

《应用浮力增能原理及定律对以往浮力发电装置的分析与研究》(3)

德国人敢把他们的技术冠上Leading Technology Solution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名号,那可不是瞎吹的,在6789中,清楚的显示了这个进气系统的精巧构思,和近乎完美的循环工作过程。

这是一个有三个送气管的供气装置,也可以叫做三爪供气装置,该装置和水箱底部的浮筒齿轮传动系统同轴同步顺时针运行,每个送气管上都有一个灵敏的机械开关,该装置通过送气管和浮筒上的白色注气嘴精确的衔接配合,完成定时定量向浮筒内注气的过程。

6中,送气管A正在接近一个浮筒气嘴。送气管B的机械开关正处于准备打开的状态。送气管C刚完成注气,机械开关关闭,正准备和浮筒气嘴脱离。

7中,A进一步接近浮筒气嘴。B的进气开关已经打开,开始注气。C正在脱离浮筒气嘴。

8中,A正要插入浮筒气嘴。B继续注气。C已经脱离气嘴。

9中,A已经插入浮筒气嘴。B继续注气。C已脱离气嘴正准备下一个循环。

德国工程师这个设计构思是极为绝妙精巧的,几近乎完美,堪称发明中的精品,无法轻易改动模仿,很难超越,和图4中那个粗制滥造傻乎乎的东西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巧妙的供气装置,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浮力发电的几个难题,浮筒无法密集排列,注气不精确,效能低等令人头疼的麻烦,另外,浮筒密集排列的另一个大好处,是有效降低了浮筒在水中运行的阻力,因此德国人有那么足的底气,敢向全世界叫板,彻底公开自己的技术,不是没有原因的。

德国的KPP浮力发电科技的突破与发展,给世界最新能源技术——冷力学及冷能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希望,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了能源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适应和迎合了世界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他的未来当然也必然是灿烂辉煌的。

 

 

 

——待续——

 

对本博客研究探讨的内容,你看后如果有兴趣,欢迎到磁能时代QQ:468704593加入我们,继续我们的梦想之旅。

 

 

祝各位愉快!

             刘中凯 

            2018929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