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讲座(3)
(2012-09-19 20:16:07)
标签:
飞碟一颗特号的金丹杂谈 |
分类: B |
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
刘中凯
博客:
磁能讲座(3)
1993年能量放大的磁路被发现之后,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在工厂定制了200根2KB软磁铁氧体条,尺寸为100*18* 6mm,使用自制的研磨切割工具,先后制作了多个实验模型,使用谐振电路,功率放大器,二踪示波器,对模型进行了实际的通电振荡实验,通过输入、输出功率的直接精密对比,以检验在工频条件下测得的绝对电势差和能量放大倍数的确切物理意义,取得了完满的实验结果。这个实验,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代表了真正科学的胜利和理性思维的伟大胜利。
该项研究包含三个文件,对深入研究、理解能量放大磁路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深化新科学观及方法论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特在此全部公开。
文件一:《一种可将能量放大的磁路及其装置》发明说明书摘要(申请日期96年)
------在变压器等常规电磁装置中,频率的提高只意味着容量的增大或体积的减小,例如在同一个变压器中,当频率提高到两万多赫兹时,其容量同其在50Hz时相比,可提高20多倍,在这种常规电磁装置中,提高频率除了可以节省材料,没有其它的特殊意义。但在能量放大装置中,提高频率却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使装置的净增值功率成倍地提高…….
在实验中,使用图6所示的电路,对多个模型进行了实际的通电振荡实验,以验证在工频条件下测得的绝对电势差和能量放大倍数的确切物理意义,模型材料使用了国产2KB软磁铁氧体,测试所使用的谐振频率范围在几百~几千Hz,试验显示了模型的效率,在合理的励磁电流范围内,随振荡电流的提高而提高,这样一种只在这种装置中才有的典型特征和趋势,同一模型在工频条件下测得的绝对电势差也在相同的电流范围内随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取得了良好的吻合,充分揭示了绝对电势差的真实物理意义。
能量放大磁路产生的特殊电压效应,同超导隧道,三极管放大等效应一样,均属科学发现的范畴。从经典电磁理论上看,绝对电势差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去磁场或反作用力的下降,说明电动势的平衡已遭到破坏,能量的传递和转换产生了质的变化,磁路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在常规磁路中,不论原、次级线包的相对位置如何,也不论磁路是什么形状,绝不会产生丝毫的绝对电势差。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证实这种奇特的电磁效应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讲,能量放大裝置的尺寸不受限制,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型容易,材料易得,寿命极长,无需维护等优点,无论制成何种形状和尺寸都是很容易的。大型和巨型能量放大装置,在能源领域具有无比广阔的前景,已有的超导蓄能技术只需略加改变,即可成为大功率能量放大装置;软磁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优质低耗导磁材料的出现和成熟,已为能量放大装置迅速投入实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用途是在航天领域,现代科技已使电磁反重力技术即将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是一种梦想。然而,只有将能量放大装置和电磁反重力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制成一种理想实用的宇宙飞船。理论分析表明,只有这两种技术才能取得直接的匹配,这两种技术的相继出现,预示着大众参与宇航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本发明的开发和应用,相信更多的潜在用途会不断被发掘出来。
文件二:
一.几个定义、术语的解释:
1. 标准测试方法:在任意一种磁路上,绕制A,B两个完全相同的线包(匝数,大小,导线粗细完全一样),线包相对位置不变,然后进行下述测试:先向A输以一定频率,强度的电流,同时测量B的感应电压;然后向B输以频率,强度相同的电流,同时测量A的感应电压。
① 磁能理论认为,只要上述两个电压出现差值,表明该磁路进入了增值状态或模式。
② 经典电磁理论认为,上述两个电压是绝对永远相等的,与磁路的性质,几何形状无关。
③ 通过长达14年的实践,发明人的结论是,能产生这种奇特电磁效应的磁路目前只发现了一种,很可能只有一种。这个磁路隐藏得太深,太巧妙,只能自觉有意识地去寻找,才能被发现。
2.(能量放大磁路或装置的)本征效率:假定磁路的放大效应没有产生作用时,该磁路或装置所具有的效率。
3.(电压)放大倍数:使用标准测试方法,测出的两个线包的感应电压之比(高电压/低电压)。有两层含义:①
指输出输入比。在装置本征效率为100%,放大倍数为2倍时,意味着每输入1W,即可获得2W的能量。②
放大倍数越高,装置总输出越小,这是磁能装置中普遍的规律,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放大倍数选在2~4倍比较合适,这时可获得最大的净增值能量。
4. 发电容量比:在使用相同的材料和频率下,一台能量放大装置的发电量与一台变压器的容量之比。通过这种对比,可准确估计这种磁能装置的潜力。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显示这个比值在0.2~0.3左右。这个比值在0.1时,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在0.2时,意味着它将迅速成为一种普遍的能源模式,取代所有传统的发电方法,因为通过提高频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净增值能量。
5. 临界效率:在主振荡器的振荡功率一定,损耗一定时,装置的本征效率随次级线包吸收能量的下降而下降,这是由主振荡器的相对损耗(无功功率)增大造成的。吸收能量的下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线包之间的距离变化,磁路的长短变化,磁路性质的不同等等。能量放大磁路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主振荡器的能量只能被增值线包部分吸收,因此主振荡器及装置的本征效率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本征效率过低,上述相对损耗就要增大,在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出现“效率逆转”,甚至比作为参照物的普通磁路的效率还低,在临界效率下使用这种磁路是没意义的(见文件三:分析6)。
6. 磁能理论:认为导致能量反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电动势的平衡遭到了破坏,经典电磁理论是建立在电动势平衡之上的理论,因此不能解释这种反常现象。
7.静态磁能(发电)装置:指效率超过100%,可作为独立能源装置使用的能量放大装置。
8.相对电压差:某一电流区段内高电压差与低电压差的差值。小模型效率反常上升即由此值引起。
二. 能量放大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试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这种不平衡磁路是否真的可以产生能量增值呢?通过文件三中的实验和测试数据,已基本肯定了上述结论。实际振荡测试中针对效率变化规律的研究,排除了这种效应在工作状态中可能产生变化的可能性,证明在任何状态下,这种特殊磁路都会正常发挥作用,进一步证明了磁能理论的正确性。
比如小模型实际振荡测试为什么偏偏要研究效率的变化呢?原因是,这个研究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数据,回答了几个极关键的问题。
第一:根据相对电压差的变化所显示的规律,可以明确推导出效率将如何变化,如果效率的变化显示的结果,同理论推导和相对电压差代表的增值量吻合,说明:
① 在标准测试中反映的电压差(或磁路不平衡的特征),在实际工作状态中没有丧失,这是该项研究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问题解决了,等于彻底证明,该磁路在任何状态下(不仅是在标准测试状态)都具有放大特征。
发现者一同做实验》中的分析)
第二:说效率随电流增大而上升的特征,是只在这种磁路中才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典型特征,道理是极深刻的。一般磁路,随励磁电流的加大,铜损、铁损也要同步上升,宏观上的结果,就是随电流的增大,装置的整体效率将不断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在一个普通变压器磁路中,由于铁损是个固定值,就会出现所谓的最佳效率点的问题。另外,通常的磁路,磁化都是非线性的,在某些磁化区域起伏极大,也可能带来效率的特殊变化问题。为了排除这些可能,使这项研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排它性,在试验中特意安排了对照磁路测试,和反向输入测试。这两项测试的结果——效率随电流增大而下降——把上述各种可能导致效率反常变化的因素全排除了,说明在我们使用的模型中,这些因素是不存在的,至于这些因素在其它地方或条件下存在不存在,则是另一回事。
我们的实验所要说明的核心问题是:既然其它的因素都干净彻底地被排除了,为什么在相同的模型中,在磁路、线包完全一样,线包内振荡电流基本相同,损耗特征相同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效率随电流增大而上升的奇迹,或反常现象呢?通过分析研究,就会发现,答案和解释只能有一个,磁路的能量放大效应发挥了作用,产生了额外的增值能量。这个能量不仅抵消随电流增大而升高的铜损和铁损,还绰绰有余。
根据这些研究,还可以推导出效率的其它变化情况。例如,当磁路产生的增值,与升高的铜损和铁损在动态中处于相似水平时,效率曲线将是平直的。当磁路产生的增值低于升高的铜损和铁损时,效率曲线将呈下降趋势。这个能量由相对电压差引起,放大倍数越低,此值也越低。在合理的放大倍数和励磁电流情况下测得的绝对电压差所代表的增值量,要比此值大几十倍以上。由此可知,判断此项技术的关键正是在对效率反常上升的认识。此问题一解决,其它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小模型上的测试数据说明,只要能量放大装置的本征效率达到一定水平,并预先设定好磁路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可以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调整),只需逐步增大振荡电流,就可以在相当宽的电流区段内,一直达到磁路饱合,不断提高该装置的效率。至于能否突破100%,主要由装置的本征效率和磁路的放大倍数有多高决定,如果该装置的本征效率达到一般大型电磁裝置的最高水平(97%以上),那么突破100%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否则,从磁能理论和上述测试结果看,倒是不可思议的怪事了。
小模型的测试,在装置的本征效率(<55%),放大倍数(不足1.1)及电流等条件都远远没达到理想水平的情况下,依然能观测到效率的明显变化,在铜、铁损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仅由相对电压差导致的增值相当于将模型的效率提高了2%左右,充分说明了这种磁路的潜力。
在大型的高效率的能量放大装置中,铜损与小模型的铜损有巨大差异,要小得多。随电流增大而升高的铜、铁损基本上可以忽略。比如,在对照磁路中,电流的不大变化(远没达到饱和),即引起1.4%的效率下降,线包铜损相对太大,是导致这种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结果将磁路产生的增值能量吞掉了一大半,表面上只显出0.6%的增值。而在大型高效率的装置中,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电流达到额定值,铜、铁损加在一起也只有3%,电流从零升到最大值,铜损充其量超不过2%,这个分析说明,装置的本征效率越高,磁路的增值效应越能清楚地显示出来,在本征效率达到100%时,增值将以完整惊人的面貌显现。
能量放大装置的损耗同普通的电磁装置一样,也由铜损和铁损组成,不存在额外的损耗,因此从纯理论上讲,同样可以假定它的本征效率在理想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00%,在这种情况下,理解这种装置就更简单更容易了,说明磁路中只要产生一点点的增值或效率上升,就意味着效率会突破100%。小模型的测试,及其明确的的结果——效率随励磁电流增大而提高,已充分说明了这种奇特的磁路,将对我们的世界产生何等重大的影响。
文件三:部分验证,测试资料
一.
1.(使用标准测试方法,说明见文件二,术语解释)输入为工頻电流。A为主线包(主磁路线圈),B为增值线包(磁桥线圈)。通过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合理的励磁电流范围内,电压差值与励磁电流之间的明确规律。在A输入电流为50 mA时,绝对电压差达到最大值,此值称为该能量放大磁路的最大绝对电压差。(参见与『能量放大磁路』的发现者一同做实验,【实验一】,测量绝对电压差)
A输入 mA |
B的感应电压(mV) |
|
B输入mA |
A的感应电压(mV) |
绝对电压差值 |
5 |
17 |
|
5 |
10 |
7 |
25 |
24 |
|
25 |
15 |
9 |
50 |
28 |
|
50 |
18 |
10 |
100 |
32 |
|
100 |
23 |
9 |
150 |
34 |
|
150 |
26 |
8 |
经过对磁路调整,可以使电压放大倍数在很宽的范围内任意变化,在小型磁路上,放大倍数如果过高,A的感应电压的变化就无法分辨了。下面给出一组实测的数值:
A输入 mA |
B的感应电压(mV) |
|
B输入mA |
A的感应电压(mV) |
放大倍数 |
25 |
10 |
|
25 |
3 |
≈3.33 |
2.上述测试及其结果,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在任何人面前加以重复。
二. 纯净电压差的获得
见磁能讲座(1):破除迷信 享受科学 ------与『能量放大磁路』的发现者一同做实验
三.对小型模型的实际振荡测试(原理,数据,分析)
为了更加保险起见,我们还要从其它角度再作更进一步的验证,以彻底排除各种疑虑。
这种磁路有一个很奇特的性质,增值在一定范围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见前面电压差与励磁电流的关系)。这个特性同振子模型中的增值规律有着很强的内在统一性,显然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现在正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对这个磁路再进行一次检验,看看它在实际工作状态中是否会出现什么反常的变化。
在普通静态电磁器件中,由于存在着各种损耗,电流增大,意味着各种损耗也在增大,因此这种普通的电磁装置中,随着工作电流的加大,器件的总效率将呈下降的趋势。
但是在这种奇特的磁路中,由于存在增值随电流增大而增大的特点,那么在由这种磁路制成的器件中,效率曲线就线就会以一种反常的面貌出现,不是随电流增大而下降,相反,是随着电流的增大而上升或趋向另一种表现。使用谐振方式进行的实际工作状态测试表明,结果正和理论所预见的完全一致,效率随着电流的增大上升了。这个实验从另一种角度,印证了这种磁路的增值不可能是虚假的现象。下面给出两组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1:(A为主振荡线包,B为增值线包,频率在几KHz范围)
|
A输入 |
B输出 |
效率 |
A线包内电流 |
B线包内电流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0.2 |
39 80 |
55.5% |
40 |
33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1.3 |
40 80 |
56.1% |
66 |
54 |
注:线包内电流,指线包中实际流过的电流,以观察铜损的实时变化。
【反向输入】:(向增值线包输入能量,主振荡线包输出能量)
|
B输入 |
A输出 |
效率 |
B线包内电流 |
A线包内电流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1 |
40.9 80 |
57.6% |
33 |
25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3.7 |
40.8 80 |
55.3% |
68 |
51 |
【注】:在同一个磁路中,在各项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正向输入和反向输入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种特殊磁路产生的效应,在正向输入的情况下,效率上升了。
而在反向输入的情况下,在A、B各自线包内的振荡电流与正向输入基本相似的电流区域,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效率已明显下降了,下降了2.3%,远超过下面对照磁路中的1.4%,又一次证明能量守恒不仅可以被破坏,而且可以从两个方面遭到破坏。
【对照磁路】:(线包相同,磁路基本一样,为普通磁路,其它参数一致。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基本相似的电流区域,效率明显下降了。)
|
A输入 |
B输出 |
效率 |
A线包内电流 |
B线包内电流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6.3 |
50 80 |
65.5% |
36 |
33 |
电流读数 电压读数 |
80 78 |
50 80 |
64.1% |
59 |
54 |
测试数据2:(略)
简要分析:(详细分析见文件二)
1.
2.测试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
3.表格内的数字表示示波器上的读数。
4.通过几个小模型的多次调整测试,显示了同样的趋势。
5.对效率差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电流区段内,与在工频条件下使用标准测试方法,测得的相对电压差值所代表的增值量基本吻合。说明使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得的增值曲线是一致的。
6.最后回答几个问题(略)
THE END
----------------------------------------------------------------------------------------
【刘注】先读一段道家的经典。《护命经》曰:尔时,元始天尊在七宝林中,五明宫内,与无极众圣俱放无极光明,照无极世界,观无极众生,受无极苦恼,宛转世间,轮回生死,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 迷惑有无。无空有空,无色有色,无无有无,有有无有,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
所谓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也是道家的话,上士就不用提了,说起来让人心寒,今天的人里少之又少,吕祖曰: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能做个中士就不错了,也就是说还能勉强分辨真假香臭。至于下士,那就无药可医,什么叫形传?那就是必须把一清二楚的东西放在眼前才信,就叫形传。我所说的眼见为实的爬行主义者,指的就是这些需要形传的下士——或用今天的话——笨蛋。
真正的科学不需要形传,需要形传的绝不是科学。然而科学与道学毕竟还差着无数个量级,暂时也不可能上升到心传的境界,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口传了。
通过前面的文章、讲座,相信大家对静态磁能(能量放大磁路)已经有了相当清楚深刻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已经亲自动手做过实验的朋友。通过这些讲座我想向大家传达的是这样一个信息,通过对能量放大磁路的多方向、多角度的,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和唯一性的实验研究,在1999年,就已经给它的必然成功,打了300%的保票。
有一个飞碟研究者问我,那么你为什么不把它做出来呢?看了上面有关心传口传、形传的解释,我想,大家应该能猜到我的回答是什么了。再说了,谁想和一群下士——漂浪爱河,流吹欲海,沉滞声色,迷惑有无。终始暗昧,不能自明,毕竟迷惑的-----笨蛋!!坐飞碟升天??那不是自找麻烦,自寻死路吗?还不如跳楼算了,省得让那些终始暗昧,毕竟迷惑的东西把你气疯了,各位,你们说呢?
再说了,飞碟是什么?是通往永恒的机器,是诸神的战车,它的核心是能量放大磁路,它本身就是一台巨大的磁能自激增值振荡器。人类有幸,将很快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磁能自激增值振荡器,还犹豫甚么呢?人类第一台磁能自激增值振荡器的诞生,将标志着人类历史就此翻开新的一页,标志着人类社会向飞碟时代的转化正式开始,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发展了文明的星球上,这样的机会是亿万载难逢。
准备着欢呼雀跃吧!珍惜它,像珍惜你的生命,保护它,像保护你的眼睛,捍卫它,像捍卫你的家园,努力实现它,像实现你的最纯洁的梦想。其实,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发展了文明的星球上,只有两个时刻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猴子从树上下来的时刻,另一个就是第一台磁能自激增值振荡器的诞生的时刻。第一个时刻,标志着从猴子向人的质变。第二个时刻,标志着由人向神的飞跃。
第一台磁能自激增值振荡器如何打造?注意后续讲座,思维敏捷的,可能早已动手了。
祝各位愉快!
2011年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