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能讲座(1)

标签:
走进磁能时代拥抱飞碟文明杂谈 |
分类: B |
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
刘中凯
博客:
磁能讲座(1)
《破除迷信 享受科学 ------
与『能量放大磁路』的发现者一同做实验》
一.观察「能量放大磁路」放大效应的实验
第一:制作实验模型
1.准备一片硅钢片,尺寸:长160~ 200mm , 宽20~30mm ,厚0.3~0.5mm,如图一上方的硅钢片所示。
2.将硅钢片中部用剪刀或锉刀弄窄,做出一个磁桥,如图一下方的硅钢片所示。磁桥的宽度可以是硅钢片宽度的6~8分之一,磁桥长度应适当。磁桥的宽窄与电压放大倍数有关,越窄放大倍数越高,
图一
但不要过窄,过窄将降低绝对电压差的总量,该总量对装置的实际运行有重要意义。磁桥两侧的磁路为扩散极(如图二中右半部分相对距离较窄的磁路所示)。
3.将加工好的硅钢片折成图二的形状 ,形成一个封闭磁路,连接处要紧密,以减少漏磁。注意不要将磁桥折坏,不要折死弯。磁桥两侧扩散极之间的距离也与电压放大倍数密切相关。
4.用直径0.1~0.2mm左右的漆包线,绕制两个圈数一样、大小一样的线圈,圈数可以是100左右,如图三所示。
5.把两个线圈套在折好的磁路上,如图四所示。套在右侧磁桥位置的线圈为A,套在左侧主磁路上的线圈为B。磁桥线圈A要紧贴磁桥内测,如图四所示。这样实验模型就准备好了。
第二:【实验一】测量绝对电压差
1.准备两块数字万用表,一块可测毫安级电流,用于测交流电流。另一块可测毫伏级电压,用于测交流电压。
准备一个小型电源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3~5V左右,输出电流大于200mA。电源使用220V市电。(有条件的可使用220V调压器)注意:测试使用的电流为正弦交流电。要使用普通带铁芯的电源变压器。
一两个合适的可变电阻。
2.开始测量:
① 选用合适的测试电流:
将电源变压器低压输出端,串接可变电阻和电流表后,与左侧主磁路线圈B联接。将电压表与右侧磁桥线圈A联接。
将可变电阻旋到最大值,然后接通变压器电源,缓慢旋动电阻旋钮,降低电阻,缓慢提升电流,起始电流要尽量低。同时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的数值变化。
开始的变化是,电流与电压同步上升,电流到达某一点后,电压上升开始滞后,这时说明磁路已开始饱和,这时的电流是饱和电流。
测试电流应小于饱和电流,这属于电磁学的基本常识,无需多做解释。为可靠起见,测试电流应离饱和点稍远一些,但电流不宜过小,因电流大小与电压放大倍数有关,成正比关系。
② 使用标准测试方法测量绝对电压差:
选择好测试电流后,记下该测试电流值,同时记下与磁桥线圈A联接的电压表上的数值。
下一步是将测试过程颠倒过来,将电源变压器低压输出端,串接可变电阻和电流表后,与磁桥线圈A联接。将主磁路线圈B与电压表联接。
使用同样的测试电流进行测试,同时记下与线圈B联接的电压表上的数值。
这样,使用标准测试方法,用同样的测试电流,便得出A和B的电压值。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绝对电压差和电压放大倍数:
A上的电压-B上的电压=绝对电压差
A上的电压÷B上的电压=电压放大倍数
标准测试的含义:就是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场的对比来发现磁路的不平衡,绝对电压差的出现正表明了这种不平衡的存在,说明磁路中产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类似二极管的效应,根据磁能理论,只要磁路中出现了这种不平衡,就意味着产生了能量增值。绝对电压差的总量,通过实验已证实代表能量增值总量,该总量约等于装置总功率的20~30%。见磁能讲座对《能量放大磁路原理演示模型》的分析。通过更深一层的理论分析认为,在碟型磁路上,能量增值总量将大幅提高,有望达到装置总功率的40~60%。无怪乎外星人要用它造飞碟了。
电压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的概念,在磁能研究中有特定的含义。在上述测试中,一般可轻而易举获得3倍以上的放大倍数。
第三:【实验二】改变磁桥宽度,观察绝对电压差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变化
1.重新找一片同样尺寸、厚薄的硅钢片,中部用剪刀或锉刀弄窄,做出一个磁桥,磁桥的宽度,这一次可以是硅钢片宽度的2~4分之一。
2.将加工好的硅钢片折成图二的形状 ,注意,形状要尽量一样,因为磁桥两侧扩散极上下之间的距离,也与电压放大倍数密切相关。注意不要将磁桥折坏。
3.完整重复【实验一】②中的步骤,使用标准测试方法,用同样的测试电流,测量线圈A和B的电压。
4.用上面的公式计算绝对电压差和电压放大倍数,与前面【实验一】②中的数据进行对比。
第四:【实验三】改变扩散极之间的距离,观察绝对电压差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变化
1.使用【实验一】中的模型,将其改折成图五的形状,加大扩
散极之间的距离。为突出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加大扩散极之间的距离,使其近似矩形。
2.完整重复【实验一】②中的步骤,使用标准测试方法,用同样的测试电流,测量线圈A和B的电压。
3.用前面的公式计算绝对电压差和电压放大倍数,与前面【实验一】②中的数据进行对比。
第五:【实验四】获取纯净电压差(这个实验可以在做完【试验二】后先做)
1.使用【实验一】中的模型,见图四,在模型左侧主磁路上绕
一个平衡线圈C,圈数应可调,先估计着少绕几圈,留下足够的导线。
将电源变压器低压输出端,串接可变电阻和电流表后,再与磁桥线圈A和平衡线圈C串接在一起。A与C要反向串联(见后面解释)。将主磁路线圈B与电压表联接。
2.接通电源,使用同样的测试电流。
观察电压表,同时细心调整平衡线圈C的圈数,使电压表读数降到零,或接近零。如果要绝对降到零,必须将线圈固定住,相对位置不能改变,并且应使用纯正弦稳压电源,一般测试没有这个必要。
3.调整之前,先要搞明白C与A是否连接正确。通电后,正向连接时,B上的电压大,等于A加C。反向连接时B上的电压小,等于A减C。只要将线圈C或A的两个线头调换一下,观察电压的变化,即可知哪一种连接正确。
4.将测试过程倒过来,将电源变压器低压输出端,串接可变电阻和电流表后,与主磁路线圈B联接。将反向串接在一起的线圈A和C与电压表联接。
5.接通电源,使用同样的测试电流测试,记下电压表的读数。该数值即是纯净电压差,该纯净电压差等于【实验一】中测得的绝对电压差。
6.这个实验说明,线圈A和C串在一起通电时,对主磁路线圈
B没有产生任何作用力,因为B上的电压为零。而线圈B通电时却在A和C上感生出了电压。有电压就会有电流,而这个电流却不会对线圈B产生任何影响,因为B上的电压为零。这一奇特现象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已遭到破坏。1999年能量放大磁路原理演示模型的制作和实验成功,更进一步明确证明了这一点。(《能量放大磁路原理演示模型》实验全文见《飞碟、磁能、反重力讲座》第一部分)
该能量放大磁路原理演示模型实验全文,2000年已在网上发表。该项重大科学研究内容,1998年写成专著《飞碟·磁能·永动机》,发行5000册,全部售出。该项重要研究成果,《一种可将能量放大的磁路及其装置》,1996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当然被驳回。从科学研究角度来说,这些证明已经足够了。
面对如此重要的科学发现,一些人的表现实在令人堪忧,中国的科技前途令人堪忧。难道非要我们抬着八抬大轿,把正统派的□□弄到飞碟上去,才算是“科学的”证明?
第六:实验小结,讨论,答疑
1.【实验二】和【实验三】说明了什么?与飞碟研究有何必然关系?
答:【实验二】和【实验三】做完后,接下来自然而然想到的实验,就是制作一个如图六所示的碟型模型。正如前面所说,通过更深一层的理论分析认为,在碟型磁路上,能量增值总量将大幅提高,有望达到装置总功率的40~60%。
虽然由于该模型制作成本过高而未果,但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实验二】和【实验三】显示的结果,及扩散极的扩散效应,成功解释破译了飞碟上三个最重要的特征:飞碟的碟型外沿,和外沿上奇怪的谁也无法解释的孔洞,及飞碟周围很强的,让人迷惑不解的时变磁场。详细分析见《飞碟·磁能·永动机》。这三个问题,困扰了国内外飞碟界几十年。
通过【实验三】可以看到,在磁桥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扩散极之间的距离,通过空气闭合的磁通增多,通过磁桥闭合的磁通减少,导致电压放大倍数加大,反之则减小。作为一种实用的装置,电压放大倍数应有一定数值,另外通过大量有关扩散极的实验可看到,如图六所示的碟型外沿,提供了一种最好的扩散极形状,使扩散极工作在一种理想状态。
通过【实验二】可以看到,在扩散极之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磁桥宽度,也是通过空气闭合的磁通增多,通过磁桥闭合的磁通减少,同样导致电压放大倍数加大,反之则减小。
另一方面,做成碟型的磁能装置,外沿处应有一圈排列有序,宽窄和形状适当的磁桥,应该怎样做才最好呢?这一次也许应该说,倒是飞碟目击案中,清楚明白看到的飞碟边缘上的孔洞,给了我们一个如何制做“标准磁桥”的启迪。因为孔与孔的连接处,恰巧就形成了一个个形状完美、间隔一致、制作简单、工程强度极高的磁桥。外星人的手法非常巧妙到位。
2.那些没有孔洞,完全封闭的飞碟怎样解释?
答:制作磁桥的方法,已发现有三种,一是磁桥。二是将磁桥位置的磁路弄薄,而不是弄窄。三是将磁桥位置的磁路开一条极窄的缝。
磁桥在某些方面与超导电子隧道效应中的超导桥有些类似。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弱连接,也如超隧道效应一样,不一定非是桥的形式。
超导电子隧道效应有许多形式,弱连接超导体有时也称超导结。除超导桥外,已发现的弱连接超导体还有诸如,邻近效应结、点接触结、交叉线和SNS结等。其中不难发现,邻近效应结和超导桥,与磁桥和在磁桥位置的磁路开一条极窄的缝,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了这些理解,就会明白,目击案中没有孔洞的飞碟为什么比有孔洞的更多了。按最简单的方法统计,目击数量也应该是二比一。
3.前面说,通过更深一层的理论分析认为,在碟型磁路上,能量增值总量将大幅提高,怎样理解?
答:由于磁桥使磁路变窄,当磁桥“超负荷”工作时,无法挤过磁桥的磁通将从扩散极内外表面透射出,通过空气闭合。因此,磁桥线包上的电压高低,同扩散极表面透射出的磁通量的大小和去向密切相关。通过前面四个实验,实验者已初步体验了此中的奥妙。
【实验一】中,如图四所示,假如扩散极表面透射出的磁通全部落入线包A,通过线包A闭合,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这时线包A的电压将达到最大值,可以提高很多。但是在图四的磁路中,扩散极表面透射出的磁通落入线包A的数量微乎其微,绝大部分穿过线圈外闭合,对A没起作用。
在碟型磁路中,由于与图四磁路中的线圈相比,线圈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这里,扩散极表面透射出的磁通由两个渠道闭合,扩散极内表面透射出的磁通,通过碟型磁路内部空间闭合,这部分磁通对磁桥线包不起作用,相当于全部落到了线包A以外。
扩散极外表面透射出的磁通,通过碟型磁路外部空间闭合,这部分磁通,相当于全部落入线包A,因此全部发挥了作用。这部分磁通量相当大,粗略估计,约等于扩散极内外扩散总量的40%。
这就是为什么说,在碟型磁路上,能量增值总量可以大幅提高的原因。同时,也进一步清楚地解释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外星飞船的主体形状、和典型形状是碟型,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形状。第二,为什么飞碟周围通常有较强的时变磁场,原来这个磁场来自扩散极外表面透射出的磁通,该磁通通过碟型磁路外部空间闭合,结果在飞碟周围形成一个范围宽广的开放性时变磁场。
4.图六中的碟型磁路与图四所示磁路相比,线圈的排列方式有何不同?
答:在普通磁路中,初级、次级线圈通常是绕在一起的,如变压器磁路。但是在能量放大磁路中,线圈B、A(相当初级、次级线圈)必须分开,中间隔着扩散极,如图四、图六所示。
如果图四、图六所示磁路是普通磁路,线圈A和B就可以绕在一起而不必分开,都可以直接将线圈A绕在线圈B上。
但图四、图六所示磁路因为是能量放大磁路,所以线圈都分开了,但分开的方式不同。图四磁路中,线圈A和B各自分别绕在一段不同的磁路上(主磁路和磁桥磁路上)。图六碟型磁路中,线圈A和B虽然分开了一段距离,但共同绕在中心磁路上(主磁路上)。
所谓线圈排列方式不同即指此,结果造成扩散磁通的去向也随之不同。
5.这样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把他做出来?如何把他做出来?
答:世界上好东西非常多,但不一定都非得做出来,
6.什么是观念浩劫,人类已经历了多少次观念浩劫,进入飞碟时代后,还会有观念浩劫吗?
答:待续
7.三个变化关系怎样理解?a.磁桥宽窄与绝对电压差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关系。b.扩散极之间的距离大小与绝对电压差及电压放大倍数
的关系。c.电流大小与绝对电压差及电压放大倍数的关系。
答:待续
8.为什么说以新的、先进的观念、理论指导科学研究,获取诺贝尔奖,如探囊取物?
答:待续
9.为什么说飞碟是宇宙中一种赖以生存、延长寿命、及普遍应用的“三位一体”式的奇特交通工具?
答:待续
〖未完待续〗
2011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