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小暑|时光无涯,愿你安然度夏··摘转网络

(2021-07-07 06:24:44)
标签:

网络

历史

文化

传承

时令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af4039d17f974bafa232446559df1908.jpeg


伴随着夏天的蝉鸣

小暑节气如期而至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7b7d572252ce47639d16ea8ffe01bae5.jpeg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https://p6.itc.cn/images01/20210706/9fb417612b884466a3ba3d3891ca939c.jpeg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https://p4.itc.cn/images01/20210706/eff36b3cf29f477c9b23a2fc72ffe29a.jpeg

“暑”有炎热的意思

此时虽然能感觉到热,但还不是最热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

盛夏开始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期间即将进入三伏天

高温天气来了!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51615b7402854dd5b08c1ebc62f42955.jpeg


小暑过后,凉风难寻

空气中仿佛都翻滚着热浪

在炎热的天气中

蟋蟀离开田野

到庭院墙角下寻觅清凉

因为地面气温太高

老鹰亦展开翅膀

在更凉爽的高空活动

远离炎热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a31f9ed56e4c41acadd7ab590927b034.jpeg

小暑过后

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

南方早稻陆续成熟

人们抢收早稻、抢插晚稻

夏天“热在三伏”

“伏”有伏藏的意思,须避暑气

民间会多吃一些消暑食品

安然度过伏天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c011baa5b54c4e71807c0d1144d6fa00.jpeg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是此时常见的美食

伏日里人们食欲不振

容易消瘦,即为“苦夏”

饺子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因此便有了伏日吃饺子的习俗

据说,徐州人入伏吃羊肉

称为“吃伏羊”

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30aad6e6332a49a58a6d9930a13e3b49.jpeg

小暑·民俗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fb2ad30f4d854667bc5b17fbfa2657e6.jpeg

出梅入伏

今年7月7日至21日为“小暑”节气, 7月11日入“头伏”。小暑时节,出梅入伏,江淮流域“梅雨”季节就要结束, 我国绝大地区将开启“上蒸下煮”的盛夏大热模式。“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此时节,宜纳凉,但要小心过度贪凉伤身;宜安睡,避免过度劳累心力衰竭;宜静心,不疾不徐,忌怒忌躁,谨防“情绪中暑”。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f7d03e128eb8463c87315c75433627e1.jpeg

头伏饺子

过去民间有小暑“ 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品尝新酒等。“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入伏第一天,北方人吃饺子。南方水乡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将鲜藕用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d94ba927bf18494cbbd114c322d05f21.jpeg

晒衣晒书

节交小暑,民间还有晒书画、晒衣习俗。民谚云:“ 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 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室外接受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六月初六,还是古时文人的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书生纷纷将书示日,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书虫。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7e0a90d27a5749769dcb297c50df5c49.jpeg

烈日当头,空气潮湿闷热

更应该注意清淡饮食

适当食用苦瓜、番茄等果蔬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

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7c195048c3c54c7089f7a8069f062756.jpeg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夏天容易心浮气躁

要学会稳定情绪

保持心情平和,气血舒畅

理想的生活状态

便是平心静气,不骄不躁

面对纷纷扰扰的琐事,泰然处之

更是人生的一种修炼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9c96f22a69be4982bc6485c67d4f51ce.jpeg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小暑节气,柳叶轻拂

静听蝉鸣,满池荷花飘香

也是一幅难得的夏日之景

如有闲暇时光

泡一壶茶、寻一本好书

伴随清风明月

从容感受生活的美好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707/3d43a0ec5c914fa28cbed8a6d868f2b5.jpeg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图文来源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